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科技金融杂志”(ID:STFMonthly)。
蚂蚁A+H股上市,市值2.1万亿。上市前期,蚂蚁集团相关领导被上交所告知暂停上市。当前,如何对金融科技型企业实施更有效的金融监管?引发市场热议。
图|新华网文|颜
金融科技企业如何把握创新边界?
创新后如何保证监管到位?
今天容哥就来和大家聊聊。
四个部门的联合面试
监督带收紧了。
11月2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小明进行监管约谈。第二天,这条新闻登上了各大媒体的热搜。当日晚间,上交所发布暂停蚂蚁科技集团上市的决定,打断了造富神话。
图|上海证券交易所
暂停上市的原因很明确:本次重大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无法达到发行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
法律依据也很明确:根据《科技创新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十六条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条的规定,经征询保荐机构意见,我所决定暂停你公司上市。
而这一切似乎都已经注定。蚂蚁集团招股书中的风险提示中指出,“面对新的法规和监管环境,公司无法保证始终能够对业务进行及时调整,以满足合规要求。为此,公司可能会增加成本,预期的业务增长也可能受到影响。”
图|蚁族
面对目前变幻莫测的金融监管市场,蚂蚁金服早已考虑周全,为自己做了完整的规划,但对于只看到金融财富的投资者来说,难免会心寒。
提到蚁族,我们很容易想到技术。目前很多金融科技公司都急于撕掉“金融”的标签。一方面,科技公司的估值更贵(详见《当金融科技公司撕掉“金融”标签》一文)。另一方面,有利于摆脱市场监管。但目前国家对金融科技的认识在加深,监管的腰带在收紧。
而金融科技本质上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活动。不管怎么叫,都摆脱不了固有的金融属性,违背了金融运行的基本规律。因此,即使科技、金融类公司的管理属性发生了重大变化,只要从事金融,仍然会被纳入金融监管范围,没有法外之地。
金融科技型企业的监管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
蚂蚁已经提前嗅到了监管市场的风向,招股书中的风险提示更是少之又少空 hole。
9月13日,《国务院直辖市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准入决定》)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金控办法》)相继发布,并于11月1日起实施。
《准入决定》明确,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应当有符合任职条件的董;《金融管理办法》还规定,金融控股公司东应符合中央银行规定的资格条件,并向中央银行备案。
蚂蚁集团曾是首批监管金控公司的五家公司之一。蚂蚁招股书显示,公司拟申请设立以浙江融信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并接受监管,浙江融信持有从事金融活动的持牌子公司股权。
《金融监管办法》的正式实施,意味着蚂蚁金服被纳入金融监管。值得注意的是,《准入决定》和《金融监管办法》初步搭建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政策框架,后续还需要出台很多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只是众多配套细则之一。
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刘鹤主持召开金融委员会会议,提出尊重国际共识和规则,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同时,财委会会议强调,首先要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尊重国际共识和规则,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其次,鼓励创新、促进创业、加强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有效防范风险。
“加大对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力度势在必行。”比如,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表示,蚂蚁集团已经扮演了国家平台的角色,其证券化路径中止的背后,反映了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正在发生的一场深刻变革。
就在四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相关人员的同一天,银监会和央行发布的两项监管规定也引发市场关注。
11月2日,银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统一监管规则和操作规则。其中一条与蚂蚁集团主营业务直接相关: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比例不得低于30%。意见稿还对网络小贷公司的融资杠杆上限划了红线。
同日,央行还发布了《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备案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以推动金融控股公司专业管理团队的组建,规范运作,防范操作风险。
目前,不仅是政府层面,也有很多业内专家对当前金融科技企业的监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0月31日,一篇名为张飞宇的文章《关于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几点看法》发表在第一财经官网,被《随机金融时报》转发。11月1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题为《资深学者: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与监管》的文章,再次对金融科技与监管的争论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和结论。
图| CBN
荣格相信,无论是在政府的支持下,还是在群众的监督下,对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措施都会陆续完善。
新的监管时代即将到来。
金融企业的下一站在哪里?
新监管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金融科技企业必然面临“致命一击”。
一个伟大的科技创新公司,应该在守住风险防范底线的同时,拥抱和适应新的监管体系,为自身发展做出新的尝试和突破。在资本市场深刻变化的格局中,全面注册制的实施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也意味着更多的审慎监管和功能监管。
害怕监管,谨小慎微,就会辜负政府的好意,把自己关进笼子里,在市场上全军覆没。
因此,无论是对于金融科技企业、投资者还是金融消费者权益而言,蚂蚁集团在本次联交所暂停上市,既维护了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也兼顾了企业上市后的持续健康发展。
重大事件发生时,如果没有相关的说明、相关的处理、相关的预案,一旦需要调整商业模式,企业的估值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股价可能会出现大幅波动。这不仅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也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让“蚂蚁”们缓一缓,稳住市场。
急于上市,不如解决重大事项再安全上市,对企业发展更有利。提前彻底消化监管风险和市场风险,有助于提升公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也将增强投资者信心,形成对投资者友好的上市公司,也为未上市的金融科技企业敲响警钟。
[1]https://mp.weixin.qq.com/s/kzSH7cuFB-F80FH5VZhktw
[2]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 = 1682381422511517296 & wfr = spider & for = PC
[3]http://news.hexun.com/2020-11-03/202358295.htm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蚂蚁暂缓上市事件,蚂蚁暂缓上市还能上市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503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