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金融扶贫经验,金融扶贫有哪些内容

金融扶贫经验,金融扶贫有哪些内容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曹永福

站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历史交汇点,更需要真金白银的“硬投入”。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普惠金融、发放扶贫再贷款、设立普惠金融业务部或专营业务中心...一系列旨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金融扶贫举措正在酝酿和成长,以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全球扶贫事业贡献力量。

作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近年来全国各地农业金融机构不断探索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推动多元化优质金融服务走进农户,让更多贫困群众感受到“金融获得感”,绘就农村金融发展新画卷。

为全面展示中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成果,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指导,中国经济时报、国研社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暨2019中国农村金融创新高峰分论坛将在北京举行。相关参展单位将于11月30日至12月1日组织举办“中国农村金融扶贫成果展”。

又见金融“活水”进村。

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流向田间地头,“输血+血液循环+造血”一体化扶贫新路径日渐清晰。

“虾椒尖叫,国椒抖三声。”走进被誉为“世界辣椒之都”的贵州遵义市新蒲新区夏紫镇,红辣椒堆成小山,运输车辆来来往往。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辛辣的味道。

这一片繁华景象,离不开农行贵州省分行创新推出的“椒农E贷”,已累计发放本地贷款2765万元。除了“椒农e贷”,围绕贵州省“一县一业”的发展思路,农行贵州省分行还推出了“烟农e贷”、“韭菜e贷”、“茶农e贷”等58款面向农民的网络融资产品,打造独具贵州特色的“惠农e贷”套餐,持续为贵州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现代金融服务。

类似的故事时有发生。为解决散户因缺乏有效抵押物而导致的融资难题,中国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以“互联网加大数据+全产业链”的模式,针对福建产业特点不断推出以“闽”为名的系列融资产品,创新线上线下农业信贷产品,全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整体金融服务。如“福建茶贷”是以业务结算和销售订单为计算基础,以信贷方式办理。截至目前,已为福建茶企提供融资支持近3000万元。

在赵岩这片秋高气爽的土地上,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针对承德市宽城区的板栗集群,灵活运用“板栗通达”产品。5年来,先后向宽城20多家板栗合作社发放贷款6000多万元,为近千名板栗农脱贫致富提供了资金支持。针对张家口坝上马铃薯种植集群,该行升级打造“2.0版马铃薯产业鲍彤”,为17家种植合作社累计投放普惠金融贷款5000万元,推动金融支持产业扶贫。

在辽阔的大草原上,牧民骑马了解“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相关政策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得益于今年6月以来,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开展“千村万队、百亿村”支持扶贫专项行动,下大力气打通金融扶贫“最后一公里”。

围绕“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创新推出“驻村第一书记合作”、“平台合作”、“产业引领”、“能人带动”、“信用村镇”等五种模式,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强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金融服务支持,加大产业扶贫支持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地区和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截至2019年6月末,邮储银行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含已脱贫人口贷款和服务贫困人口贷款)余额739.6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87%。

然后把目光投向东北黑土地,更多精彩案例正在涌现。据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董事长助理李浩介绍,近年来,辽宁省农村信用社在易县启动了“亿元贷款千人脱贫”项目,在朝阳市、彰武县启动了“政银贷惠农”合作项目,在建昌启动了“光伏贷”项目,为彰武县10万亩草原生态建设建立了金融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在脱贫攻坚战中,不仅各大银行主动深入一线,证券公司也在不断深化帮扶,试图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中证协近日发布的《2018年证券公司精准扶贫专题报告》显示,自2016年8月中证协发布“一师一县”结对行动倡议以来,截至2019年6月,已有101家证券公司结对帮扶285个国家级贫困县,70家证券公司结对帮扶106个深度贫困地区。在“一县一企”产业扶贫行动中,2016年至2018年,证券公司已帮助贫困地区企业融资超过2026亿元,帮扶效果明显。

探索金融精准扶贫的更好解决方案

“目前,金融服务在扶贫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扶贫小额贷款、扶贫再贷款、扶贫金融债券等。每年都有超过一万亿元的财政资金投入到贫困地区和与扶贫相关的项目中。”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认为,“金融扶贫在脱贫攻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一支生力军。”

比如,扶贫小额信贷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的世界性难题,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生产的启动资金问题,增强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了贫困户增收和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的双赢,促进了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环境的改善。

虽然百花齐放,但金融精准扶贫的探索仍需继续。

近日,国民经济研究院牵头开展了全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相关情况问卷调查,并组织专家组赴部分省区市进行实地调研。在发现金融机构基于行业优势参与扶贫的创新智慧的同时,总结了各地金融精准扶贫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为探讨解决农村金融难题、助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提供了战略参考。据了解,《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研究报告》将在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暨2019中国农村金融创新峰会分论坛上正式发布。

“谋划金融扶贫工作,既要围绕扶贫目标,又要兼顾扶贫成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调研中,辽宁银保监局局长白坦言,据测算,辽宁银保监局所辖法人银行机构资金成本高达5%-6%,而扶贫小额贷款基准利率为一年期4.35%,一年期-三年期4.75%。“扶贫小额信贷的成本和收益严重不匹配,成本高于收益,无法实现商业可持续性。”

白建议地方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对所有扶贫小额贷款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同时也建议对符合其他条件但没有财政贴息的贷款进行贴息,切实减轻贫困户的经济负担。同时建议完善风险补偿管理制度,根据合作协议及时履行补偿义务。建议加强相关银行机构的政策倾斜,包括税收优惠、政府奖励等措施,确保扶贫小额信贷的综合收益能够覆盖贷款成本,调动银行的积极性,实现商业可持续性。

专家一致认为,要加强金融扶贫政策协调,“把金融扶贫资源拧成一股绳”,鼓励和引导区域性地方金融机构在精准扶贫中发挥好示范作用,打造有特色的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从扶志扶智等方面帮助贫困地区彻底脱贫,打好金融精准扶贫组合拳,使金融扶贫效果“上一层楼”。

开创农村金融的“黄金时代”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走过了不平凡的艰难历程,在体制机制、组织体系、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近几年,优惠和引导政策频出。我国建立了多层次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三农金融服务方式更加创新,广度和深度正在逐步提升。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8)》显示,自2007年建立涉农贷款统计以来,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增长534.4%,11年年均增长16.5%。农业贷款余额从2007年底的6.1万亿元增加到2018年底的32.7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2%至24%。

虽然从总体上看,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但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据中国社科院研究分析,我国“三农”金融缺口超过3万亿元。如何全面有效地整合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力量和资源。,让广大农村土地上的终端消费者能够真正受益,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韩军强调,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的正确方向,完善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机构要为乡村振兴提供多样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将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今年2月发布的《关于金融服务振兴农村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要确保金融精准扶贫力度持续加大,支农金融资源持续增加,农村金融服务持续改善,农业金融机构法人治理和支农能力显著提升。到2035年,推动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创新有序、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农村金融未来的发展会是怎样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形容,越来越多的银行、保险、担保、互联网机构的结合,往往不是简单的竞争关系,更多的是合作。“整个农村金融体系正在慢慢向有机生态模式演变,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模式。所以未来的组织体系发展更加合理,既扩大了覆盖面,又保持了商业的可持续性。”

“你所能做的是无敌的;所有人的智慧所做的事情都不算什么。”据了解,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暨2019中国农村金融创新峰会分论坛将邀请相关部委和权威专家,就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金融扶贫和产业发展、5G时代金融科技创新探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期待在希望领域携手共创农村金融的“黄金时代”。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金融扶贫经验,金融扶贫有哪些内容":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416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