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辽宁的振兴发展。
全国“两会”刚刚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刘鹤于3月16日至17日赴辽宁调研。
刘鹤在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北振兴的战略部署,从实际出发,精准施策,大力推进辽宁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辽宁经济振兴。
银行保险业如何在监管的指引下帮助辽宁实现振兴发展?
围绕这一问题,《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展开了多方采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东北振兴,提出“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也规划了东北振兴,这让外界对东北未来的发展有了新的期待。
辽宁作为全国工业大省和农业基地,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统筹补短板、锻造长板,实现经济振兴发展?
调研期间,刘鹤对推进辽宁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最新要求,为这个老工业基地“十四五”发展作序。
实现振兴发展有多重有利条件。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辽宁的振兴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促进辽宁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东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东北振兴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在今年全国"两会"通过的《纲要》中也提到了辽宁--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各部门积极行动,建言献策,为东北振兴贡献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表示,近年来东北振兴“1+N+X”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东北振兴取得新进展。
为进一步加强东北振兴的统筹协调和监管,建立了东北振兴联合实施推进机制。
下一步要充分发挥这一机制的作用,加快研究制定“十四五”东北振兴实施方案,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
“辽宁省作为东北振兴战略的中心,自然受到国家更多的关注,也得到了多项政策支持。”邮储银行研究员楼对中国银行保险表示,如果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辽宁振兴发展的政策环境将更优越。
刘鹤还指出,辽宁区位优势明显,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纬度带,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资源、科教、人才、基础设施潜力巨大,具备实现振兴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
“辽宁是中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有着深厚的重工业发展基础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还拥有相当规模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体系,还具备融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地缘优势,为辽宁实现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副院长郭凯告诉记者。
楼分析,辽宁工业实力较强,造船、机床、石化、冶金等,或在全国举足轻重;地处环渤海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系统特别是港口发达,是实现振兴的基础条件。
中国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表示,辽宁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基础设施,一个是商业环境。
正如刘鹤所说,辽宁的基础设施潜力巨大。要想把潜力转化为它的外在特征,就需要加大人才和资金的投入。为了将这些基础设施转化为生产力,我们需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
“有了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的优势,再加上政策的加持,辽宁有了再次振兴和腾飞的基础。”何海峰说。
对于此次调研,辽宁多家金融机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辽宁振兴的高度重视,也凸显了辽宁率先翻身经济对于东北振兴的意义。
以科技创新解决“瓶颈”这一关键问题
辽宁振兴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是,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工业发展基础雄厚。
在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郭丽娟看来,这是优势,但也是劣势,是辽宁转型路上的一个“卡脖子”问题。
有专家认为,辽宁的制约因素是辽宁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楼还表示,目前,辽宁在高端装备制造和精细化工方面面临着很大的“瓶颈”问题。
郭凯告诉记者,除了产业转型升级困难,辽宁“卡脖子”问题还有严重的人才流失;政府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效率仍然较低;地方政府和企业需要提高信用水平。
刘鹤在调研中提出,要针对“卡脖子”的问题,认真研究最佳解决方案,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先易后难,积小胜为大胜。
解决辽宁“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
显然,科技创新是振兴辽宁的一把“金钥匙”。
围绕这一重点,楼建议,充分发挥省内大量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的优势,加快推进产学研联盟,攻关科研攻关,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有专家认为,在中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下,辽宁应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机遇,分享数字经济的红利,用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特别是推动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重塑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针对人才流失、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保护产权,维护信用,扎扎实实做事,引导预期向积极方向转变;要完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增强创新发展能力。
这些也是实现科技创新驱动辽宁发展的必要条件。
金融助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金融是辽宁数字产业升级、绿色低碳经济转型、激发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效率的驱动力之一。
CDB辽宁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分行充分发挥发展综合金融服务的优势,重点支持辽宁“两新一重”、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开放合作、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等领域。
特别是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为重点,结合辽宁实际,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模式,充分利用总行特殊政策。
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在今年年初迅速启动了对公旺季营销活动,这是支持今年年初启动的重大项目的专项行动。
该分行坚持以大项目和小企业为重点。截至2月末,公司贷款累计215亿元,普惠贷款累计15亿元,均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今年,分行还将重点关注科技企业和绿色金融,加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
结合“十四五”期间辽宁经济发展实际,中国人寿辽宁分公司积极为全省发展提供保险资金支持。
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五”期间,要推动与辽宁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保险资本进辽宁”,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战略支撑,助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在承担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全省12个市12个大病保险项目的基础上,拟继续突出三大业务板块优势,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和健康医疗业务合作。
为振兴辽宁农业发展,作为“三农”金融服务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中国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积极配合乡村振兴七大行动,持续推动服务“三农”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深度融合。
其中,信贷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强,县域贷款净增84.4亿元,增长58%;县域公司贷款增加70亿元,增速16.1%,高于全行9.2个百分点;农贷持续监管达标。
依托线上操作,“惠农e贷”净增17.8亿元,实现了农户贷款全流程线上操作。
与辽宁省农业担保公司的合作不断深化,“速捷宝”和“创业宝”产品共同创新开发,合理设定风险分担比例,降低担保费用。农增信模式农户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1.9亿元。
同时,中国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三农”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惠农通服务点金融功能和服务不断丰富升级,建成“1515”示范点近2000个;积极助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不断加强县域互联网场景工程建设和应用,实现县域支付结算、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快速发展,数字经济红利持续向县域农村渗透。
值得注意的是,风险防范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
在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强风险防控。
郭凯提醒辽宁各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化解历史包袱,降低银行不良率。另一方面,政府和地方企业要加强信用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前期坏账处理后后续投资不再出现坏账。
事实上,为了防范风险,各家金融机构都有所部署。
CDB辽宁分行表示,将坚决服从区域金融安全大局,加快防范化解自身风险,为培育辽宁信用环境、营造良好金融生态发挥引领作用。
此外,郭凯提出,金融服务也需要创新。
他认为,可以借助大型商事所发展现货市场,可以在农产品保护方面加强“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可以借助金融科技加大对辽宁省普惠金融发展的支持,可以借助辽宁自贸区和RCEP的建设,大力发展东北亚自贸区金融和跨境电商金融。
本文来自中国银行保险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辽宁振兴 银行保险机构有高招保险吗,辽宁振兴银行待遇怎么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182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