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制度优势促进教育公平——新中国学生资助工作70年发展历程
本报记者董路远龙
1949年至2018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不足0.4%提高到81.7%,初等教育净入学率从20%提高到99.95%,初中教育毛入学率从3.1%提高到100.9%,高中教育毛入学率从1.1%提高到88.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0.26%提高到48.1。
在过去的70年里,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个光辉的发展历程中,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始终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经过70年的努力,中国建立了政府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覆盖所有教育阶段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学生资助道路,“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
学生资助不仅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也促进了教育的快速发展。又在人力资源开发、教育扶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谱写了一曲保民生、暖人心、促发展的民生乐章。
以资助促公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切都是一片废墟。经济基础极其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中国80%的人口是文盲,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不到20%。
为了调动人们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学生资助制度,先后实施了供给制、助学金、减免学杂费等资助政策,为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上学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充分调动了人们送子女接受教育的积极性。1949年至1978年,中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不足0.4%提高到10.6%,初等教育净入学率从20%提高到94%,初中教育毛入学率从3.1%提高到66.4%,高中教育毛入学率从1.1%提高到35.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0.26%提高到2.7%。学生资助促进了新中国教育的迅速崛起。
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支付教育费用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党和国家始终把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问题放在重要位置。高校不收学生学杂费和住宿费,国家定期发放人民助学金。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减免助学金和学杂费,资助范围扩大到初中和特殊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困难地区和边远地区小学和其他寄宿制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人数大幅增加。资助政策为普及义务教育和扩大非义务教育规模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我国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
进入新世纪,党和国家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把学生资助作为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在高等教育领域,为防止经济困难挡住成功之路,1999年颁布了《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条例(试行)》和《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操作细则(试行)》,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学费和日常生活费用;为减轻学生还贷负担,财政部门对贷款学生给予50%的贴息。此后,“绿色通道”范围扩大,生源地信用贷款等政策得以实施,助学贷款政策不断完善。
在义务教育领域,2005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实施“两免一补”的通知》,决定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05-2010年五年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寄宿生补助生活费。2008年,所有公立学校学生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在职业教育领域,2005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安排资金支持农村贫困家庭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2009年,教育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贫困家庭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的意见》,决定逐步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农村贫困家庭涉农专业全日制学生学费。2010年、2012年、2015年三次扩大免学费覆盖面。目前,中等职业学校90%以上的学生享受免学费资助。
目前,我国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所有学段(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所有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学校)和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制度上基本保证了“没有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学生资助促进了教育公平实现质的飞跃。
以财政资助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只要1块钱就可以吃一顿两肉一菜一果的午餐。湖南怀化莫斌侗族苗族乡镇学校的1180名学生在学校吃午饭。通过“4+1”模式,学生每天缴纳1元自筹资金,政府补助4元,精准贫困家庭学生自筹资金由政府财政拨付,促进营养改善计划升级。此举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营养改善是一项长期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供给制和人民助学金制度;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步实施助学金、奖学金等多项资助政策,基本保证了在校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的营养需求。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跟踪监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各年龄段男女生平均身高比2012年分别增长1.9厘米和2.0厘米,平均体重增长1.3公斤和1.4公斤,促进了学生体质的全面提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生资助政策在突出扶贫的基础上,兼顾了引导功能。近年来,为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陕西省积极落实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补偿等相关政策;广东实施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退费”政策,有效扩大了农村教师队伍。
其实早在1955年,我国全面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时,就对国家急需的专业学生的资助范围和标准进行了倾斜。1986年,人民助学金改革为奖学金和贷款奖学金后,设立了专业奖学金和定向奖学金,专门用于资助专业特殊和在困难地区行业工作的学生。2007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贷款补偿、师范生免(公)学费、义务兵役学生教育补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等一系列引导性补助政策,有效改善了我国教育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流向特殊行业、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我国人才结构的不断优化。
2002年,财政部、教育部发布《国家奖学金管理办法》,规定中央财政每年投入2亿元设立国家奖学金,每年资助4.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优秀大学生和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所在学校减免当年全部学费。国家奖学金作为最高荣誉奖学金,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为充分发挥国家奖学金的导向作用,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制度,按照每生每年6000元的标准,每年奖励2万人。2019年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名额由5万人增加到6万人,增加的名额全部用于奖励优秀全日制高职学生。奖励标准为每名学生每年8000元。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大国工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党和政府通过实施国家资助,保障了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有了质的飞跃。
1964年至2018年,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92年提高到9.26年;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7%提高到29.3%;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0.4%提高到13%;文盲率由33.6%下降到4.9%,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70年来,中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正在步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学生资助贡献很大。
资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老师,你觉得娃娃以后会学什么技能?”记者在湖南省安化县平口中心小学见到了学生家长夏玉萍。虽然孩子还在上小学,但夏玉萍打算过几年让孩子上职校,学技术。近年来,在免学费、补助生活费等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安化县保持了每年近3000人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
“‘中等职业学校一人一户脱贫’不是一句话空,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夏玉萍孩子们的班主任、安化县平口中心小学老师刘喜聪说。
资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以救济式扶贫为主,培育一人一户脱贫是这一时期稳定贫困人口的主要特征。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实施扶贫开发后,更加注重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先穷后愚,重视教育成为当时的共识。我国的学生资助政策不仅注重资助贫困人口的子女,也注重资助刚刚脱贫的人和低收入群体的子女。通过补贴,减轻了教育支出的压力,有效地防止了他们返贫或变穷。同时,各学段学生均可获得助学金,提高了贫困家庭学生的升学信心,为完成控辍保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须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要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2016年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将西藏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中等职业学校、南疆四省四地州藏区所有农村学生(不含县城)纳入资助范围。2016年免除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学杂费。
学生资助通过帮助贫困家庭的子女接受教育并顺利完成学业,可以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使他们掌握一门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带动整个家庭稳定、高质量地脱贫。
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共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儿童)9801.48万人(不含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餐补助),比上年增加211.07万人,增长2.2%。加上3700万接受营养餐补助的学生,2018年受资助学生总数达到1.35亿,资助金额。
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18年,全国资助学生6.19亿人次,资助总额超过1万亿元,达到10907亿元。学生资助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民生支出。
70年来,中国的学生资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显示了中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在新时代,我国学生资助工作将始终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精准资助和育人资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新中国70年学生资助工作发展历程图片,新中国学生资助政策的演变意义":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169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