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陕西、山东、山西等苹果主产区采访了解到,受海外疫情蔓延导致我国苹果出口困难、主销区国内市场相对饱和、夏季时令水果大量上市等多重因素影响,2020年生产的苹果清仓清货工作, 本应在近期完成的,进展缓慢,苹果价格持续下跌,无人问津,一些主产区在苹果的储存中腐烂。 相关人士表示,如果低价滞销的局面持续下去,不仅会与今年生产的苹果争夺储存量,还会降低苹果主产区果农的收入,不利于苹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出库比平时慢,部分水果开始腐烂。
记者在陕西、山东、山西等地苹果主产区采访时看到,与往年这个时候大批半挂卡车等待运输苹果的热闹场面不同,今年这些地方基本看不到水果运输车的踪影;有些长时间堆在气调仓库里的苹果,因为存放时间太长,已经开始腐烂。
地处渭北旱塬的陕西省白水县,被誉为“中国苹果之乡”。白水县因土层深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被世界园艺学会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苹果优生区。
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白水盛源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拴柱说,经过30多年的发展,白水已经建立了苹果全产业链体系,包括品种选择、果树栽培、生长管理、农资管理、品牌营销等。完整的产业结构使白水成为名副其实的水果之乡,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县的果农依靠苹果致富。
“圣元果业是有出口权的标准化企业。苹果年销量长期稳定在3000万斤左右。5月底前完成前一年储存苹果的收储和清仓,为嘎拉等即将上市的早熟品种预留足够的库容,已经成为惯例。然而,今年的情况令人费解:今年以来,15%的苹果被存放在气调冷库中,十几天出不了半挂车已经成为常态。而且一斤苹果的销售价格已经从去年的4元降到了2元不到,也没有人来询问果价和库存。看来苹果销售的‘寒冬’已经提前到来了。”他说。
在陕西省白水县合兴果业有限公司的几个气调仓库里,《经济参考报》记者看到,一个个又大又红又端庄的优质苹果已经包装好,打开一个包装箱,发现两个苹果已经变白开始腐烂。公司董事长肖林说,他们公司每年苹果的仓储量在1000万斤左右,包括自销和仓储。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市场从中国进口的苹果数量急剧下降。自2月份以来,该公司仅出口了10个集装箱,共计40万斤,这与正常年份20天就能达到同等水平的出口量形成了巨大反差。
“疫情阻断了国际航运,堆积在进口国港口的集装箱无法返回。一个集装箱的运费从平时的7000元涨到现在的17000元。为了履行合同,苹果也必须发行。一个集装箱赔一万块是真的。去年有一笔1250万元贷款即将到期,用于企业收购水果,但国际市场苹果销售遵循“先发货后付款”的规则,终端销售不畅,公司回款乏力,对公司的信用记录和今年的苹果收购产生了很大影响。”问小林。
山东省栖霞市是中国传统苹果的主产区。记者走访发现,与往年这个时候去年产的苹果基本卖完的情况相比,今年本地苹果滞销,仍有一半储存在冷库里。栖霞市苏家店镇榆林头村党支部书记陈为忠说,苹果发货和销售的旺季一般发生在春节、元宵节以及清明到五一期间。然而,今年的销售高峰始终没有到来,水果价格也呈下降趋势:“目前,这里的苹果价格只有每斤0.8元左右,不仅远低于2018年每斤5元的水平,也远低于2019年和2020年每斤2元的价格。更关键的是,现在基本没有买家了。”
栖霞当地一位收购苹果的商户说,以前他们一天能卖100箱左右,现在一天只能卖20到30箱,市场需求越来越小,无力帮助当地消化库存。
山西临猗县北景乡西陈地村果农周红星说,2016年他建了5个气调冷库,总库容750多万斤。今年以来,他的冷库里还存放着大量的苹果。“最近清仓很慢,一天只能卖两万多斤,而且主要是通过电商发货。线下商家连价格都不问,更别说买了。”他说。
作为山西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县,临猗县的销售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截至7月初,当地仍有超过百万斤的苹果,销售压力与日俱增。
品种结构单一,市场供过于求
今年我国苹果主产区苹果价格低迷滞销,既是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苹果出口下降的原因,也是近年来我国苹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国内消费水平有限的市场反映。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大量同质化重复建设导致富士在中国苹果生产中一家独大,缺乏早中晚熟的品种结构,造成苹果在同一时间段大量上市,影响价格和销售。山西省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营销指导部副主任李少轩说,我国苹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不断提高。在国内消费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苹果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卖果难。
李少轩说,“虽然每年都有大量苹果储存在冷库里,但今年要出库的苹果数量却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主要是因为春节和元宵节销售不景气。目前由于苹果库存高企,价格持续疲软,市场不可避免的出现甩卖,加速了季节性水果上市的影响,消费者需求也在下降,最终导致苹果滞销。”
陕西苹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喜勋说,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苹果面积已占世界苹果种植总面积的50%左右,年产量超过4000万吨,其中80%为晚熟红富士品种。“从山东到陕西,库存的苹果大多是红富士,缺乏适应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新品种,使得产量逐年递增的苹果市场面临激烈的国内竞争。在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按期按价销售已经很难,降价去库存就更难了。”
久而久之,苹果滞销影响了果农。目前正值苹果套袋期间,栖霞市苏家店镇榆林头村村民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生产价格不断上涨,如果在收获时雇人给苹果套袋、摘袋,人工费每个苹果0.04元,纸袋本身0.24元,一个苹果只套袋就要增加0.24元。“我家种了7亩果园,每年用13万袋左右。今年苹果效益不好。我准备和老婆自己动手,完成所有的种植环节。”
苏家店镇果树站站长牟日民说:“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苹果卖不出去,果农就不愿意多投资种植。没有投资,苹果的质量会越来越差,甚至更滞销。”
“总之,中国苹果还是那个问题:好的不多,坏的多。”西北A&F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正阳说。
长短结合,促进产供销有机衔接
有关人士建议,应采取有效措施和机制,解决苹果库存大、价格下跌、销售难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包括中石化陕西分公司在内的央企地方分公司都推出了“加油送苹果”等切实措施,帮助降低库存。杨锡勋建议,把央企的优势调动起来、调动起来,进一步推进“加油送苹果”行动。同时,邮政等快递物流企业也可以推出降费等措施,帮助农民解决目前的困难。
目前苹果产能过剩,但我国果园种植方式多为稀植,品种多为传统富士。“要继续加强矮化密植技术推广,扩大以‘延福1号’、‘白水1号’为代表的易管理、高产优质品种,增加9月中旬成熟的‘双节’苹果供应,满足中秋、国庆市场需求,解决单果红富士苹果早熟问题。”闫日民说。
李少轩认为,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不具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改变现有的“小农大市场”格局,大力提高苹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行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完善苹果流通链条,解决不顾市场要求生产的弊端。
杨锡勋说,中国苹果主产区大多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陕西是中国苹果第一大产省。可以借鉴荷兰建设世界花都的成功经验,利用陕西白水等地地处苹果产业核心区的优势,建设“一带一路”苹果产业集散地,解决营销和物流不畅、不对称的矛盾,促进我国苹果流通顺畅和产业高质量稳步发展。(记者刘彤、张五岳、王飞航)
来源:经济参考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今年苹果滞销,2020年果农苹果滞销":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151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