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标语,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

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标语,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近年来,清新区着眼扶贫大局,精准脱贫,以稳定脱贫为目标,探索发展光伏发电、现代农业、手工业、加工业、乡村旅游等多元产业,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扶贫之路。

清新区整体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25个,扶持农户发展产业项目2000多个,总投资3亿多元。邱亦曼

清新区扶贫工作坚持授人以渔,以产业扶贫点亮贫困群众的“致富梦”,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通过挖掘贫困地区优势资源,把短板变成乡村振兴的“潜力板”。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清新区整体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25个,扶持2000多户发展产业项目,投入资金3亿多元,带动3800多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

清新区带动3800多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实现年增收3000元以上。邱亦曼

加快脱贫摘帽

因地制宜开展产业扶贫

近年来,清新区坚持用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开展产业扶贫,加快推进贫困户脱贫。

“坑口村的山里很少有水田。经过深入调查,我们扶贫队瞄准了光伏发电项目。清远技师学院免费向坑口村提供3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空屋顶作为扶贫项目,让光伏发电成为具有中长期效益的扶贫产业。”据太和镇坑口村扶贫工作队介绍,自2017年9月以来,光伏发电每年可为该村增加收入约20万元。

2015年9月底,清新区首个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在何云镇启动。目前,全区已有17座光伏扶贫电站完成确认并接入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系统。

围绕农业产业发展,清新区近年来成功创建了清远鸡、清新桂花鱼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岭南特色果业“双创”示范县建设稳步推进,培育了24家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区已建成6个广州对口支援(合作)农产品生产基地,6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乡村旅游方面,清新区在全省建立了3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和1个示范点,有38个村屋和6个乡村旅游点。其中,涉及扶贫项目和相对贫困村的乡村旅社11个,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乡村旅游点4个。

带动财富增加收入

扶贫企业发挥“推动力”

清新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快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邱亦曼

近年来,清新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企业在扶贫中的带动作用,加快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村的笔架茶种植面积从400多亩发展到3000多亩,每年能产10吨干茶。”清远市清新区笔架山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新才说。

据他说,该合作社有60多名成员。坑口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逐步将笔杆茶产业做大做强。“贫困户不仅可以流转土地,还可以把自己种的茶青卖给合作社,每年可以增收两三万元。”他介绍。

目前,坑口村以清远笔架山茶叶有限公司为龙头,合作发展“一村一品”,多层次多渠道带动村民大力发展笔架茶产业。公司和合作社在打造笔架茶品牌的过程中,采取了统一投资、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监督管理的“四统一”模式。

清新区通过土地信托、资金投入、订单农业、合资代管等方式,委托农业企业帮扶贫困户,取得显著成效。笔者了解到,清远百里金农业公司与清新区合作,在善堂镇建设了一个粮食仓储仓库,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促进贫困户种植优质水稻。参与项目的204户贫困户平均每年增收2000多元。

打造“一村一品”

村集体收入大幅增加。

坑口村多层次多渠道带动村民大力发展笔杆茶产业。

清新区在积极推进产业扶贫的过程中,通过打造“一村一品”,有效促进了村集体收入的增加,实现了富民兴村的有机统一。

近年来,坑口村积极争取省级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专项资金50万元,打造“一村一品”,发展笔架茶。“我们每加工1斤干茶,就给村委会30块钱。”作为清远笔架山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新才说,随着笔架山茶叶产销量的不断增加,公司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以上。

在创建“一村一品”过程中,坑口村委会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统一改造贫困户笔杆茶园,在贫困户山区新租20亩优质笔杆茶园,增加贫困户和村集体收入。为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坑口村组织了笔架茶种植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茶叶病虫害防治、茶叶种植和采摘等方面的讲座,40多户贫困户和茶农参加了培训。

近年来,坑口村先后获得全国、全省“一村一品”(笔架茶)示范村、清远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笔者了解到,清新区太平镇安庆村、凤坑村、马跃村积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如今,安庆村已成功建成占地约300亩的兴农乐庄园,积极探索“精准扶贫+农业综合改革+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从2017年开园至今,兴农乐庄园已经盈利200多万,分成给扶贫合作社,每年不低于23万。

构建金融支持机制

小额信贷助力产业发展。

扶贫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这一源头活水。近年来,清新区积极构建金融支持机制,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支农惠农作用,充分依托小额信贷助力产业发展,着力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资金瓶颈问题。

清新区按照清远市的统一部署,坚持“政府推动、金融支持、试点带动、逐步推广”的原则,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为动力,大胆主动探索,积极推进各类支农惠农贷款。

根据《清远市清新区普惠金融“村村通”实施方案》,2017年以来,清新区以人民银行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区政府为责任主体,建设区级综合征信中心;依托村委会,建设信用村和农村金融(保险)服务站;积极推进农村“两权”抵押、“政银保”合作农业、妇女创业小额担保、扶贫小额信贷(精准扶贫),支持当地扶贫产业发展。

为有效解决农业贷款担保问题,清新区与邮政、农业、农商三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设立风险担保基金1200万元,为贫困户小额贷款提供担保。清新区通过小额贷款全额贴息、生产奖补等方式,积极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长期增收项目。

截至今年10月底,清新区累计发放小额贷款8394.9万元,产业扶持资金1500多万元,促进贫困户自主发展增收的长期项目1800多个,包括果蔬粮食种植、三鸟养殖、水产养殖,以及开办修理厂、美容店、小吃店等。

空新村新面貌

产业扶贫吸引村民回归

“我在茶场一个月有四五千的工资,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肯定不会回台山打工了!”陈贵凯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作为坑口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年过五百的陈贵凯长期苦于没有致富渠道,生活一直拮据,不允许到珠三角地区打工。

“那时候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家里什么都照顾不了。”陈贵凯回忆道。由于村里大力发展笔杆茶产业,他和很多村民都选择了回乡就业。

如今,陈贵凯不仅每天在茶场干活,还卖自己种的茶叶,有了两份稳定的收入。“现在在村里打工肯定比我以前在广州打工拿2000多块钱强多了。”他笑着说。

据悉,坑口村共有8个自然村,其中一个是空辛村。很多村民长期在外打工,给村里带来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现实问题。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当地政府积极实施就业帮扶,通过帮扶外出务工人员或设立公益性岗位,有效解决村民稳定就业问题。

近年来,清新区通过实施招商帮扶,积极吸引企业在村里建立生产基地或“扶贫车间”,同时带动贫困户开展订单农业生产,使贫困户不出村就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记者】何何欢【摄影】梁素雅(署名除外)

【作者】何;何欢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创造更多价值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标语,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134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