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随着趣店的上市,始于今夏“校园贷”风波的现金贷遭遇史上最大危机。在媒体批评之后,监管部门在11月开始介入。11月21日晚,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立即暂停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审批的通知》。12月1日,央行、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12月8日,P2P点对点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经过这次监管风暴,很多投资者开始怀疑互联网理财的合规性和安全性,不知道以后该如何进行互联网理财。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第一,强监管对现金贷不一定是坏事。我们要理性看待这件事,不能盲目恐惧;其次,现金贷不能等同于互联网理财,或者说现金贷只是互联网理财的一小部分,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现金贷的“原罪”
现金贷风波后如何在网上理财?要搞清楚现金贷的原罪是什么——现金贷乱象,一句话,“高利率掩盖高坏账”。
由于现金贷期限短、额度低,且平台往往给出的日收益相对较小,避而不谈年化利率,所以看起来整体利率并不高。但一旦换算成年利率,部分现金贷的年化利率甚至会达到100%。
另外,现金贷是指急需用钱的人群,没有利率要求。一般他们没有信用卡,或者信用卡额度低。传统银行之所以不愿意给这些人发信用卡,显然是因为他们的信用和还款能力有问题。这些人选择“现金贷”,有的是因为“急需用钱”而被迫接受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高息,有的甚至从一开始就没有还钱的打算。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期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一些暴力催收事件。
总之,现金贷门槛低,风控体系薄弱,“高利率覆盖高坏账”的模式是现金贷“原罪”的源头,也是此次监管风暴的重点打击对象。
监督方向
12月1日发布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指出,暂停新批网络(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暂停新批小额贷款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已经批准筹建的,暂停审批开业。至此,牌照门槛成为现金贷的行业准入规则。
此外,《通知》明确了行业内广泛存在的模式——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增信服务和自下而上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并要求和确保第三方合作机构不得向借款人收取利息费用。此外,信贷审核、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环节必须由银行完成。在此规定下,少数没有借贷资质的第三方只能提供数据查询等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利率高的问题。
《通知》还表示,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逐步压缩存量业务,限期完成整改。未依法取得贷款业务资格,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从事贷款业务。通过设定资金指定用途,进一步规范行业。然而,在场景成为平台合规的标准之一后,如何在当前业务中保证贷款的流向最终进入指定场景,成为了新的挑战。
互联网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现金贷风波之后,如何在网上理财成为很多投资者关心的话题。虽然现金贷遭遇舆论风暴,受到强监管,但必然会影响从事现金贷业务的P2P平台。但从目前来看,监管整改的主要对象是借款利率高、多头放贷、暴力催收的业务。所以长期来看,行业整体风险有所降低,但利大于弊。
所以,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加强监管对现金贷是有利的,我们不必过度解读;但是,另一方面,笔者认为至少在短期内,现金贷并不是最合适的投资标的。除了一些知名度和权威性较高的平台,中小平台的现金贷产品目前并不适合投资。做互联网理财的投资者,可以优先考虑车贷、供应链金融、小企业贷款等理财产品。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现金贷风险,现金贷风暴过后 应该如何进行互联网理财操作":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863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