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苗丽娜金汉卿通讯员陈泉
“嵊州全市迄今已筹资6.75亿元,成立了史上力度最大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基金。该基金将惠及全市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135个村。”这几天,嵊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黄静正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紧锣密鼓地讨论如何使用这笔资金。“我们希望利用好这笔资金,撬动形成一个真正能给村集体和农民带来稳定收入保障的致富产业。”
富民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也是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长远之策。目前,嵊州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将15个乡镇划分为东部水果粮食、南部厨具、中西部电机、北部茶叶、香榧、小水电四个产业发展区,大力扶持发展全市欣欣向荣的特色小吃等产业,努力做到村有产业富民、户有增收、人有出路。
古莱镇竹溪村原来的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去年9月换届后,在市、镇的统筹指导下,两个村委会集中投入小水电站改造工程。“在银行的支持下,我们顺利拿到了贷款股份制改造项目,去年年底拿到了第一笔分红6万元。”竹溪村党支部书记钱高兴地说。截至目前,古莱镇17个行政村实现了“小水电技改投资分红”全覆盖,累计分红435万元。
土地流转,盘活资源,控股集团投资,农旅融合...寻找符合各村实际、可持续发展的富民产业,变“输血”为“造血”,已成为嵊州的共识。甘霖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于是引导周边几个村盘活闲置土地和厂房发展小微产业园区,吸引了10多家“小规模”种植企业聚集园区,给村集体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三街镇长桥村流转闲置耕地1500亩,建设粮食主产区,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60多万元。
为确保产业富民,一方面,嵊州重点扶持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通过规模化发展,让更多村民就近就业。另一方面,嵊州侧重于引导企业或改进技术以吸引特殊人群就业,或改革工作程序以适应农村劳动力的灵活就业。
位于长乐镇的浙江聚丰冲压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一片繁忙景象。负责人石带着记者四处参观,自豪地介绍着公司的车间人员。“这些员工都是聋哑人,有几个手有残疾,还有一些员工腿有残疾。”石说,该公司有80多名当地残疾人员工。“虽然公司根据这些员工的实际情况,增加了一些生产生活设施的投入,但他们都很珍惜这份工作,而且都很认真勤奋,一个月能挣一万多块钱。”
长乐镇是中国电机之乡。通过实施产业振兴规划,彻底改造了“低小散”的电机行业。目前,该镇企业数量大幅减少,但企业多达46家,年产值16.63亿元,当地从业人员1万多人。
近年来,嵊州还在市级层面大力实施“嵊州小吃国家标准化工程”,不断扩大和提升富民惠民的范围和力度。
馒头,榨面,炒年糕...如今,嵊州通过打造高认可度的小吃产业,实现了“嵊州小吃”从街头小吃到品牌经营的华丽转型,使嵊州小吃成为中国著名的金字招牌。目前,有8万嵊州人在全国各地经营着3万多家嵊州小吃店,年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于是,越来越多的嵊州人增收致富,小吃产业成为了义不容辞的富民产业。
在嵊州农民培训学校,校长李康宜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免费举办了650多期培训班,超过3万名农民学会了小吃制作技术。
“通过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业、户户增收、人人有出路’的目标,收到了集体和群众双受益的效果。”嵊州市委书记徐建一表示,嵊州市正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以产业区发展为抓手,打造村级集体经济腾飞的“强劲引擎”,充分激活乡镇“造血”功能,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富民,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群众持续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嵊州百户村民新居拆迁事件,嵊州分户条件":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807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