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被“授权书”出卖了很多次,或影响房贷、车贷

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被“授权书”出卖了很多次,或影响房贷、车贷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你的个人信用信息报告已经被过度查询,这种权利的转让只是因为你签了一份“个人信用查询授权书”。

《IT时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很多理财app、网贷平台、网上“信用卡”都要求用户签署“个人征信查询授权”,这已经迫使用户过度索要“个人征信查询”查询权限,甚至要求用户同意将这些信息提供给第三方,而明明只办理一笔网贷业务,授权实际上对所有业务都有效...

这种越权的后果是什么?你的个人信用报告被查询的次数和信用记录上传的次数,很可能会影响到银行对房贷、车贷等大额贷款的办理。

你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一定要看好。

你的报告可以重写,出版和储存...

“看了这份《信息查询授权》,我马上取消了办理这项业务的计划,心里特别害怕。”近日,曾想在某理财平台做生意的郝女士向《IT时报》记者反映,在点击确定之前,她打开委托书,发现里面“全是套路”。“按照规定,我的个人信用信息不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查询,还可以被其他我不认识的第三方查询,而且授权是一次不可撤销的,即使我以后不在这个平台上做生意。

办理贷款业务时,贷款人的个人信用信息是必须核对的内容之一。随着网贷业务的兴起,用户如果在网上借款,必然要授权平台查询自己的征信记录。《IT时报》记者随机选取了几家不同规模的网贷平台进行对比,发现小平台对用户征信要求权限较大,大平台相对正规。

贷款软件小米包在其《个人信用授权及保密协议》中提到,用户授予本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独家、通用、永久、免费使用本协议第一条所述信息、数据和资料(第一条所述信息包括个人信用信息)的许可,并有权对该权利进行多层次的重新授权。“在我们平台办理贷款业务,只需要授权查询个人征信一次,以后不需要再查询了。”小米包客服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至于协议中提到的关联公司,客服人员并没有明确告知。

另一家贷款平台坚果贷的客服人员也告诉《IT时报》记者,这个平台上的授权只需要一次。

中国程心征信公司相关人士对《it时报》记者表示,永久许可权不符合正当必要,属于越权催收。

平台会如何处理收集到的用户信用信息?《IT时报》记者在该平台的部分条款中看到,该平台及其关联公司有权(部分或全部)使用、复制、修改、重写、发布、翻译、分发、执行和展示所有数据。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看来,授权不可能是永久性的,控制权应该掌握在用户手中。“对于个人信用信息的整理、使用和处理,这是一张征信牌照就能做到的事情。”

此外,记者在一些贷款平台协议中也发现,个人信息的存储也是一个“坑”。

例如,一家名为“众信易贷”的网贷平台在用户许可协议中提到,其收集的用户信息和资料将被存储在众信易贷的服务器上,这些信息和资料可能会被传输到用户所在的国家或地区或众信易贷收集信息和资料的海外,并在海外被访问、存储和展示。“这个规定肯定不行。这些资料不得非法出境,当然也不能展出。”朱伟说,这类记录必须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后才能出境。

是否合理,要看“一事一授权”

信用信息可谓是最有价值的个人信息之一。如果授权平台查看自己的征信信息,必须明确用途、有效期等必要信息。

“被授权人要明确授权主体,也就是说,你要知道你授权给谁;授权范围要明确,包括授权的内容和目的。你应该知道人们用什么信息,用它做什么。还有就是授权期限,平台可以使用或者查看我的信息多久。”一位中新征信相关人士解释道。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要将相关数据提供给第三方,包括附属机构,理论上需要指定具体的机构。另外,信用授权的工作不能在“登记协议”中完成,而应在具体的业务协议或单独的委托书中约定。

“业界对征信的共识是,信息使用者在使用个人信息时应当有明确具体的目的,按照与信息主体约定的目的使用。超过约定的,必须另行审批。”目前央行个人征信一般遵循“一事一授权”的原则。比如贷前审核、贷后管理都要取得用户的查询授权,除非授权函中规定了生效时间,在时限上没有明确要求。任何不是“一物一授权”的事情,都是用户对授权的过度要求。

《IT时报》记者在苏宁金融任性贷的个人征信查询授权协议中看到,授权主体、授权内容、授权目的、授权期限都比较明确。如授权主体为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授权经营范围为审核本人贷款及其他信贷业务申请和贷后风险管理。期限为授权生效之日起至被授权人停止为本人提供任意贷款服务之日或债务全部履行完毕之日止(以后者为准)。苏宁金融的客服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任性贷申请贷款需要一次用户授权。

这种运作模式类似于传统银行。《IT时报》记者查询了中国农业银行的信用卡授权,上面明确写着授权期限。“即使在农行同一营业网点办理不同的贷款业务,也需要用户再次授权查询征信。”中国农业银行的一位信贷人员说。

央行要求:“最小授权”原则

对于网贷平台来说,一劳永逸地获得“最广范围”的用户授权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可能影响比较大。最常见的是个人信息被滥用、滥用、倒卖、泄露,也可能影响个人征信。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解释,征信行业的查询分为“硬查询”和“软查询”。短时间内过多的“硬查询”会促使信用风险增加,fico评分模型也将“硬查询”次数作为影响因素。“如果是金融机构因个人申请信贷业务而发起的查询(查询原因为“贷款审核”),则属于‘硬查询’。”

在朱伟看来,信用记录的法律本质是个人信息,即隐私,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务信息等私人信息。非法披露可能涉及刑事法律问题。

2018年5月2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用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运营机构和接入机构完善信用信息查询管理,严格授权查询机制,严禁擅自查询信用报告。按照“最小授权”的原则分配各级用户的权限,严格设置用户权限,使用户权限保持在业务需求的最小范围内。

今年11月,中消协发布了《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及隐私政策测评报告》。报告指出,当前隐私条款存在的典型问题有:一是隐私条款模糊,未明确规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保存期限和场所;二、不主动向用户展示隐私条款,或展示内容晦涩冗长;第三,在征求用户授权时,没有给用户足够的选择权;第四,用户没有办法访问、修改或删除个人信息;第五,收集大量与所提供的服务没有直接关系的个人信息,未能遵守标准的规定尽量减少个人信息的收集。

在目前的情况下,用户有必要仔细看看签字授权的协议中是否有给你挖的“坑”。

编辑:踢妹

图片:网络

来源:IT时报微信官方账号vittimes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被“授权书”出卖了很多次,或影响房贷、车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601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