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获得银行贷款后,福建速腾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击掌庆贺。
②钟敏运通(福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获得“金福云”平台授权,获得兴业银行500万元贷款。
③银行工作人员对企业融资需求有“掌上”了解。王永贞简银娇摄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和就业的主力军。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
为了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我省于去年5月设立了中小企业救助专项基金。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一年期减免贷款,省财政在贷款利率基础上给予1个百分点的优惠。
去年,我省投放了两笔贷款,共计200亿元;上月24日,第三期100亿元贷款也已到位。300亿元的纾困贷款已使7400多家企业受益,其中约一半的企业在发布融资需求当天获得了银行贷款。
事实上,在这项工作开始的时候,很多银行都表示,鉴于小额信贷常见的堵点,他们做不了。为什么现在不仅能做到,而且还很成功?
信息不对称?利用大数据
[背景]
作为我省财政的“一号工程”,福建金融服务云平台(简称“金服云”平台)于2019年5月上线试运行,现已汇聚电力、税务、人社等17个部门4400余条公共政务数据和企业采集的业务数据。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对企业进行信用评分和风控建模,智能匹配融资需求和金融供给。
在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诸多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债务结构复杂,银企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
如何解决这种不对称?“金福云”平台是我省给出的答案。
福建省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郑海荣认为,“金服云”平台实现了政务数据和企业相关数据的统一集中和信息共享,使金融机构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为小微企业授信提供依据。这样缩短了贷款调查和审查的时间,提高了信贷服务的效率,提高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便利性和覆盖面。
福建渐康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晋江,是一家生产糖果和胶基的小微企业,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和东南亚。受疫情影响,淀粉、可可脂、奶油等原材料价格和产品出口运费大幅上涨,导致成本大幅增加,支付周期变长。今年3月,公司获得晋江农商行700万元的纾困贷款。
该公司负责人张小阳说,人们常说贷款难,尤其是第一次贷款。没想到这么容易。
经朋友推荐,他登录“金福云”平台申请。晋江农商行接到融资需求后,利用“金服云”平台汇聚的业务数据,加快风险审核,开辟绿色通道,大大提高了放贷效率。渐康公司很快获得了一笔年利率仅为3.35%的贷款。
大数据的赋能有助于纾困贷款的精准发放,也促进了信贷结构的持续优化。
统计显示,纾困贷款已分三期投放,总额达300亿元,已帮助7400多家企业缓解了暂时的流动资金困难。这些企业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农林牧渔业。其中,制造业企业共获得贷款169.6亿元,占比超过50%;批发零售企业贷款总额62.21亿元,占比20.7%。这些贷款有效地促进了市场主体的保护和居民的就业。
缺少抵押品?保证批次
[案例]
福建闽航电子有限公司是大规模集成电路高密度封装国家重点工业试验基地。福建闽航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集成电路陶瓷封装外壳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空和航海领域及各种民用电子配套产品。但由于闵行公司生产规模没有释放,抵押资产有限,很难从银行获得更多贷款。受益于批量担保业务模式,闵行公司成功获得南平乔蓉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获得200万元的纾困贷款。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另一个原因是普遍缺乏抵押物或抵押物不足,这就需要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支持。而我省政府融资担保机构成立较晚,大多运营时间较短。存在专业人员少、专业水平弱等问题,导致业务门槛较高,效率较低。
为此,我省在提供纾困贷款工作中,大力推广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模式。
省再担保公司董事长陈介绍,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依托自身的服务网络、风险防控要求和技术能力,按照规定的业务条件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审批;担保机构只对银行批准的纾困贷款项目进行合规性审核,不再进行重复尽职调查和担保后管理,基本实现“即期担保”,实现中小企业批量融资担保和增信服务。
专家分析,仅靠商业银行难以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率,需要进一步建立多元化的增信、风险共担机制。长期以来,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与银行的合作中处于弱势地位。银行与银行之间的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形成,成为制约政府融资担保机构业务发展的突出原因。
在此背景下,我省在纾困贷款方面创新了风险分担机制。银行和借款双方按照2∶8的比例逐一分担业务风险,并对合作业务整体风险设定5%的担保赔付上限费率。
陈认为,通过开展纾困贷款业务试点,银企双方将加快磨合,加深互信,增进合作,有利于共担风险,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准入率。
银行不活跃?强制机制
[声音]
“以前是企业问银行,现在是银行主动上门。感觉真的不一样!我们在‘金福云’平台上向三家银行发起了纾困贷款融资申请,很快就从兴业银行漳州分行拿到了900万元的贷款。”福建明兴食品冷藏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源于银行积极性不高。业内人士表示,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具有额度小、频率高的特点。对于银行来说,成本高,风险大,导致很多银行不愿意、不愿意放贷。
如何调动银行的积极性?
针对发放救助金贷款,我省建立了督查推进、监测通报两项机制,及时总结分析阶段性工作,实时发布业务发展进度排名,形成了各地和合作银行齐抓共管的氛围。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谢建超表示,在这一机制的鼓励下,合作银行从最初的12家增加到17家,并全部超额完成任务。按照规定,银行受理申请并投放贷款不超过5个工作日,但实际上,约有一半的企业在释放融资需求的当天就拿到了银行贷款。
同时,银行也主动降费让利。在划拨最低成本资金的同时,免除评估费、保险费、抵押登记费等。,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
“金服云”平台为银行提供了一个赶超学习的舞台。登录平台,就像进入了一个“金融超市”。作为销售方,29家银行发行了399款理财产品。中小企业作为买家,不仅可以直接购买融资产品,还可以发布个性化需求供银行“抢单”。企业申请、名单公示、银行受理、部门跟踪等所有内容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24小时在线操作。
和明星一样,福建森仕安电子工程有限公司也感受到了银行业服务态度的变化。去年底,企业对接的建设项目进度加快,订单量猛增,流动资金骤然紧张。建行福州城南支行根据需求清单,主动上门送贷,并免收相关费用。
省农村信用社赶超学校排名第一。截至3月底,全省农信社系统累计投放纾困贷款74.51亿元,支持企业3149家,贷款金额和户数均居全省银行业首位。
省农村信用社副主任张永亮认为,实施救市政策有压力,更有动力。“企业在线申请、平台智能匹配、银行在线对接、政策及时落实”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创新,让小额救助更有力、更快捷、更有温度。
门槛不够低?政策再优化
[现象]
近年来,从国家到省里,出台了大量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但也有企业反映,一些优惠政策“看得见、摸不着、不够用”。
专家表示,优惠政策“空 turn”主要是因为门槛高、配套措施缺乏等因素。企业要么不知道如何申请享受,要么因为手续繁琐而放弃机会。
如何避免纾困贷款“空 turn”?在解决了企业信息透明、抵押物、银行积极性等问题后,还需要进一步梳理和优化政策,降低申请贷款的门槛,加快释放红利。
记者了解到,今年推出的第三期纾困贷款在政策层面进行了优化——疫情后新成立的中小企业也被纳入支持范围,中小企业“首贷”门槛进一步提升。
同时,省财政厅等部门也及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研究出台新的措施。加速支付贴息资金就是一个例子。
以往财政贴息一般是由企业或银行先申请,再逐级上报,经财政部门核实后逐级拨付,流程多,发放慢。
省财政厅财务处处长郑青说,去年5月设立纾困专项资金后,相关政策明确,省财政贴息资金实行“季度预拨,年度结算”,要求银行发放贷款时采取“先过账后补足”的方式,在规定的贷款利率基础上直接扣减省财政贴息。去年10月,省财政厅将第一笔纾困贷款的“季度”加速为第二笔纾困贷款的“月度”,并基于“金付云”平台数据直接拨付贴息资金。
对此,郑海荣分析,“后付”改为“先贴后补”,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同时,贴息资金按月提前到账,银行不用提前太久支付,提高了资金运作效率。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纾困贷款政策,小微信贷政策导向":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599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