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骚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51对信用卡的调查也把催收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
杨明(化名)曾经是一家催收公司的老板。谈及过去,他承认涂鸦画画(喷不还钱的人)、胶枪(堵住锁眼)、自制催泪瓦斯都用过。“这主要是一场心理战”,杨明对新京报记者说。“我曾经让债务人去洗浴中心谈过。我们会提前关照洗浴中心老板给债务人换储物柜。他要出去,只能让朋友带钱帮他还款。”
当记者问这种做法是否违法?杨明说,“我们没有非法胁迫他人,也没有故意伤害他人。收集也有“规则”。我向你要钱,但不要给我命。债务人的死亡,某种程度上等于债务的消失。”
对此,全国普惠信用管理公司联合创始人罗京表示,一般有两种征收,一种是席位,一个人一个月给8000-10000元;一种是佣金制,按支付比例支付佣金,从5%到50%不等。难度越大,提成比例越高。
收集方法
打电话,走访,冒充一整套公安检查手段,转包KPI的收集和考核。
张勇(化名)在收藏界工作了10多年。他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有四种收集方式。第一种是按照银行提供的信息打电话,合规。但是银行提供的资料大部分都联系不上。如果电话能打通银行不外包,内部客服可以跟进。催收公司需要想办法通过法律手段找人,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所以滋生了大量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二是发函,类似于交款通知。这种催款信只能在一些正规类别寄,寄信件作为公检法是违法的。而一些催收公司却利用了这一点,冒充公检法,利用国家部门的威信向债务人施压。
三是向家里要债。正规的应该是录音录像,同时也是自我保护。“我之前做银行账单的时候,去了持卡人家里,连门都没进,持卡人老婆就指责我偷了家里的首饰。”张勇说。但家里要债的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缺陷,比如打人等肢体冲突。
第四是法律起诉,但是时间成本高。“按照传统的司法程序,很难快速有效地解决这些坏账。而且就算赢了也要申请强制执行。比如持卡人名下的财产过户到家庭名下,你需要一个过程来证明家庭名下的财产是持卡人的财产。”张勇表示,由于实际操作中的一系列问题,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采取外包的形式来处理债务,效果最快,成本最低。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信用卡余额代偿领域,51信用卡是排名第一的企业。关于外包催收,他从以往经验介绍,一般逾期30天以内的催收都是机构自己做。对于逾期超过30天的贷款,部分机构会选择外包催收。
在他看来,外包催收机构的KPI考核会更强,会用一些专业的套路来处理这些逾期30天以上的贷款。至于这个选择的考虑,逾期30天以内的客户和逾期30天以上的客户,显然是两种客户质量,所以催收方式和使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野蛮生长
行业:国内有7000多家催收公司,没有统一的准入门槛。
张勇的客户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P2P等。其中,银行是大头。“以信用卡业务为例,现在很多大中型银行的发卡量都在几千万张甚至上亿张。一个银行信用卡中心,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养了上百家催收公司。近年来,P2P和电子商务兴起后,催收公司的数量大幅增加。”
对此,信用卡行业资深研究员郑东表示,一家银行从总行到分行,合作的催收公司确实可以有几百家甚至更多,但催收公司和银行的关系非常脆弱。“用你的话,可能不会催你回来。只有讨债成功的概率高,银行跟你合作的机会才可能更多。”
张勇表示,在天眼查、企业查询等平台搜索公司经营范围,接受银行等金融机构委托,为信用卡、信用等逾期账款提供催收通知服务的,均可归为第三方催收公司。“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导出了7000多个数据,实际操作可能有2500个左右。从注册时间来看,之前有1000家,从2015年开始注册数量猛增。互联网金融兴起没几年,国家就注册了很多。”
新京报记者在天眼查和企业查询中搜索关键词“信用卡逾期通知”,约有10200家公司,其中3200家左右在营业,约占31%。
对于这些公司的正规性,他表示,目前没有统一的操作标准,要看各个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比如有的银行要求更高,要求公司成立三年以上,公司必须持续实现财务盈利,具备各种资质。有的银行要求(催收公司)成立一年。在招标过程中,有的是全公开,有的是半公开。“基本上一些关系户只要老板签个字就可能入围。”张勇说。
张勇告诉记者,银行受到《银行法》和其他规章制度的约束,一般不会乱来。这两年乱象大多集中在互联网金融公司,个别公司没有规范选择外包公司,造成了很多社会乱象。任何公司都可以接手业务,尤其是3月15日曝光的714高射炮。只要你找到一家足够努力的催收公司,把钱要回来,就会把催收行业搞得乱七八糟。
罗京告诉新京报记者,贷款人合法,利率合法,催收方式不侵犯隐私,不涉及暴力,所以合法合规。根据最高法、公安部、最高检察院的相关规定,很多共同基金公司都是非法出借人,因为没有取得合法的出借身份,有些利益远远超过了36%的法律保护上限。
盈利业务
提成能达到50%,“失败不收费”导致暴力催收。
关于发行,一位收藏界前藏家告诉记者,“我们以前是‘百五’和‘百十’。也就是本金的5%和利息的10%属于收藏,现在涨了。”
按照张勇的理解,行业提成一般是30分(即追回金额的30%)。“假设一个员工一个月能追回5万,10个人追回50万,银行给30个点的提成。我给员工10个点,综合运营费用10个点,老板还有10个点的利润。”
张勇在业内推出一种提成方式,以结果为导向,失败不收费。他举例说,如果一个金融机构给一个催收公司一个亿的票据,需要100个人干活,金融机构事先不需要给一分钱,而是按照最终收回的金额支付佣金,这样就把所有的风险成本都压在了催收公司身上,难免(催收)有点强势。
“没有两把刷子,很难进来做。”张勇说,催收公司最大的成本是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如果金融机构有足够的案例提供,催收公司可以形成规模经济。高压经营,催收公司的业态和盈利模式存在缺陷,没有统一的准入门槛,导致催收行业乱象不断。“一些催收相对成熟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专业的评估,不仅要看追回多少钱,还要看流程是否合规,是否有投诉,服务质量如何。”张勇说。
监管超重
强行讨债构成犯罪,将数罪并罚。有望升级打击“老赖”
监管已经注意到暴力催收带来的问题。今年6月,上海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在其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发布了《关于规范P2P借贷中信息中介机构催收的倡议书》,对P2P平台的催收制度和催收外包进行了明确规定。7月,北京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召开网贷催收研讨会,提出建立执法惩戒机制,重点限制电话催收、上门催收的盲区。收集记录应形成日报、周报、月报,定期归档,保存期限至少5年;对催收从业人员进行资质认定、合规操作培训等催收规则和方法。
在郑东看来,催收是事后补救,很难避免矛盾。金融机构更重要的是事前防范,事中监管,不要从源头上乱放贷。
就在51张信用卡被曝光查处的同一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发布了《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了非法放贷罪的认定标准。如果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6%,就会涉及刑事责任。关于贷后管理,意见还指出,为强行索要因非法放贷、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故意毁坏财物、寻衅滋事等行为产生的债务。,构成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27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相关人士处获悉,继4月18日协会公布超12万“老赖”名单后,为有效保护出借人利益,防范化解P2P网贷风险,协会打击“恶意逃废债”行动有望再次“升级”。据了解,该协会正在联系各省(市)互金行业协会,向全国范围内的P2P网贷机构征集“恶意逃废债”名单。
根据协会的持续跟踪,发现目前一些“恶意逃废债”的人正在以“反催收”为名,进行有组织、有预谋的“老赖”活动。这些“恶意逃债”的人,很多都发起并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反催收公众聊天群,大部分集中在QQ平台。
协会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为促进P2P网贷有序备案,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打击“恶意逃废债”刻不容缓。
(编辑:李嘉玲)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催款外包公司合法吗,外包催收催多久会换一家催收":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586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