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5 07:56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梁沈佳莹通讯员江攀秋江悦
2019年是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打赢低收入群众增收攻坚战的冲刺时刻。省内低收入农户生活状况如何,有效增收的难点在哪里,如何进一步精准帮扶?岁末年初,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分赴遂昌、曲江、龙游、天台、宁海进行调查。
龙泉龙源街道张村下山搬迁小区。
“移民搬家?我一动就嫁给你!”
看着那个搬了全村的小村子,范聪总会想起女朋友的这句话。从20岁到40岁,他谈过很多对象,因为穷被“黄”了。这个村庄名叫金顺,隐藏在离天台县城一个多小时车程的石梁镇的群山之中。大多数村民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不到200人中,有32个低收入农民,其中有30多个“光棍”。孤独、体弱、疾病和残疾是金顺村大多数低收入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也是该省大多数低收入农民难以增加收入的主要原因。按照相对贫困的标准,浙江有低收入农民69.5万人,119.5万人,其中近一半是低保户。
多年来,浙江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4600元以下绝对贫困现象彻底消除,扶贫开发进入促进增收、缓解相对贫困、提高生活质量的新阶段。2018年,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启动,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4.4%,绝对值达到11086元。浙江的扶贫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但是,要进一步提高低收入农民的收入,需要解决哪些困难?记者分赴5个县走访调查,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心声。
援助措施如何才能真正准确?
精准扶贫的关键是让帮扶政策真正落到扶贫对象身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但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一些政策在基层落地时遇到了意外情况。
天台是盆地,县城四面环山。全县187个扶贫重点村就散落在这些大山里。这些村庄交通条件差,区位优势弱,发展限制多。
“迁徙下山,搬出‘穷窝’,一直是我们开展扶贫工作的主要手段。”在天台做了20多年扶贫工作的陈元宝说。从2001年到2017年,天台县转移下山人口4.5万人,其中不少人走上了致富路。经过前几年的搬迁,低收入农户留在村里的条件比较差。如何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收入,成为当地帮扶的重点。
中央提出“精准扶贫”后,天台尝试了各种扶持方式。“在制度设计层面,扶持政策是从村到户到人到项目。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低收入农户的个体差异,还很难真正做到精准到户。”
龙泉发展来料加工产业。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戴摄
纵向看,有些帮扶政策从省市到县、镇、村很容易,但真正到户、到人,取得实效,并不容易。
来料加工是解决我省低收入农民就地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有效手段。几年来,天台县每年拿出100多万元补贴加工经纪人,带动4万多人从事编织花、手镯等材料加工,每年支付加工费5亿多元。但在这4万人中,低收入农民的比例并不是很高。
2017年以来,为了让经纪人带动更多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天台将补贴政策从对经纪人的固定补贴调整为根据实际带动效果进行补贴。“但这样一来,经纪人就没有积极性了。”陈说,由于低收入农民的劳动效率普遍较低,许多经纪人不愿意影响补贴订单。“低收入农民从事进口材料加工的机会较少。2017年县里只发了10多万元的补贴。”
横向来看,有些帮扶政策比较精准,但是很难进一步增加收益。
2016年,宁海县调整金融扶贫政策,个人改为补贴合作社,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项目: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带动5户以上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给予全额贴息贷款;带动3至5户增加就业和收入,补贴90%贷款利息。目前全县只有77家合作社,直接带动810户低收入农户实现就业增收。
但考虑到帮扶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只有发展势头好、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才能通过审核享受到政策,因此该政策在当地的覆盖面仍然不高,只有5.84%的低收入农户享受到该扶持政策。
针对一些帮扶政策在基层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痛点,各地不断探索新途径,使帮扶更加精准有效。
医保之外的费用,一度是低收入农民“难以承受之重”。在衢州市衢江区,仅2014年和2015年,因病住院的低收入农民年均医保费用就达1866元。为了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可能性,曲江区安排了部分扶贫资金为低收入农民购买“健康补充保险”,为医保增加了一道防线。
针对异地搬迁农民筹资难的问题,天台县结合国土综合整治,启动了“每户每村”工程。通过原始资产评估抵扣、银行信用贷款、共有产权房等方式,让长期生活在山里的低收入农户,即使没有任何存款,也能顺利搬下山。目前,全县187个重点村中,已有81个自然村3000多户搬迁。
龙游羽绒贫困社区-翠竹社区。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史利伟摄
产业扶贫能否避免同质化?
产业扶贫是促进低收入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期战略。但同质化发展带来的市场风险,让一些基层干部忧心忡忡。
春节前后,是食用菌产销旺季。然而,当记者走进位于衢江区后xi镇泉井边村的绿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时,很多当年孕育茶树菇的供热锅炉都熄火了。
“早点休息。今年蘑菇价格低,这个价格没有往年高。”蘑菇农卷毛说。2017年,依靠种植茶树菇,卷毛家收入10万元,摘掉了低收入农民的帽子。2018年,卷毛期待着建造新房子,但现在看来,这个计划将被推迟。
近年来,由于技术相对简单,见效快,食用菌种植成为全国各地正在推广的扶贫产业。衢江区在后xi镇投资400万元,为低收入农户创业建设了茶树菇栽培大棚,共带动低收入农户50户,户均收入6万多元。然而,2018年全国茶树菇产量快速增长,贵州、江西等地新增茶树菇“菇棒”上亿株,市场价格持续下跌,跌幅近20%。
农业本身抗风险能力弱。面对茶树菇市场的低迷,曲江区扶贫干部思考对策。“针对企业面临的特殊情况,曲江区扶贫办和陆丰合作社将引导农民通过错时种植降低成本,抵御市场波动。”曲江区扶贫干部于永义说。
“帮助低收入农民,最重要的是产业,最难的是产业。”衢州一位扶贫干部说,在引进扶贫产业时,要综合考虑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因素。“一方面是低收入农户急于实施扶贫项目,另一方面是扶贫干部担心经营风险,在推进产业时谨小慎微。他们如履薄冰,害怕低收入农民承担损失。”走访中,甚至有一些投资较大的扶贫产业项目,县、乡、村干部连续开了三次协调会,仍然感觉没有把握。
这种谨慎,天台县永西乡副乡长王婷感同身受:“如何发展产业,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是每个人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产业扶贫项目以农产品种植为主,一般需要两三年才能产生效益。”永西乡大柳溪村党支部书记叶继伟说,这些项目从长远来看确实不错。“但最初几年,大家都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
天台县石梁镇金顺村土地平整现场。
负担之重,首先在于前期资金投入。大柳溪村有一个阶梯工程,县级安排了34万元扶贫资金,但项目实际投入65万多元,其余资金由村级和村民自己筹集。
除了资金压力,一些干部的担忧更多来自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近年来,永西乡的魏紫、半山和其他村庄通过种植树莓增加了许多农民的收入。2017年,树莓干果的市场价格高达每斤120元至160元。“乡里正准备大规模推广,但市场情况变化很快。”王婷说,2018年,树莓干果的价格跌到了每斤50元左右。“综合判断后,我们觉得暂时不适合全面推广。”
除了市场风险,产业扶贫还面临生态保护和发展等约束空。遂昌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郭在分析低收入农户人员结构时说,当地低收入农户多为老弱病残,甚至丧失劳动能力。最多只能从事养猪养鸡等低强度的工作。但是,养猪会遇到污染问题,养鸡会影响村容村貌,养鱼和石蛙会反复遇到土地审批难的问题。
可喜的是,针对这些问题,该省高层针对低收入农户的全面小康规划专门加强了产业扶持,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技术资金支持、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等政策措施,以期增强低收入农户抗风险的能力和信心。
没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如何增加收入?干部要多想办法,多帮出主意。
如何彻底连根拔起思想的“穷根”
近一个半小时,记者从遂昌县来到黄沙窑镇大东源村。
走进一间夯土房,左边是一间阴暗的厨房。70岁的苗凤秋正弓着背,在土灶前准备午饭。73岁的丈夫叶德能摸索着走出里屋。
“他左眼看不见,走路也不稳。我们是低保户。”苗凤秋告诉记者,夫妻俩每月总共能拿到584元的低保和150元的抚恤金;苗凤秋平时种些四季豆之类的蔬菜,一年能卖9000多元。
“有这些收入,吃饱穿暖是没问题的。”真正困扰村支书兰佩的,是如何让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叶德能进一步增加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
消除绝对贫困后,浙江的扶贫开发工作不再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让低收入农民生活得更好,与全省人民一道进入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宁海茶业助力农民增收。
“最难的是这些老弱病残低保户基本没有完全劳动能力。”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政策保障,很多基层干部对如何进一步提高这些人的收入水平感到很无奈,有效的办法并不多。你真的无能为力吗?其实也不尽然。很多地方都在因地制宜地积极探索提高这一群体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同途径。
为了给搬迁下山的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享受更好的生活,天台县在县城三个街道和西部中心镇平桥镇建设了安置社区。“这些安置小区不仅有成熟的公共基础设施,而且靠近工业园区,就业机会多。”天台县全球土地综合整治办公室副主任姜小红说。
曲江区通过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提高低收入农民的生活质量,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提升。
周嘉镇上岗头村曾是曲江区扶贫干部最头疼的重点村。该村以打架斗殴、赌博、违章建筑和低收入农民多而闻名。2017年以来,美丽乡村建设,以农房改善、土地整治、道路修复、景观建设为重点,美化了上岗头村的村庄环境。很快,村里集体管理房屋,租赁引进服装厂,闲散农民实现了在家就业;乡贤流转土地发展柑橘产业,农民在参与柑橘种植赚取工资的同时可以获得稳定的地租;很多村民渴望开农家乐、民宿,点燃了他们的创业激情。如今,上山头村的低收入农户从200多户减少到53户。
还有的地方通过市场化运作,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种植“增苗”。2017年,天台县涌溪乡组织低收入农户种植香榧。然而,由于农民缺乏技术和管理不善,当年种植的2500株香榧幼苗成活率不足20%。2018年11月,永溪镇改变主意,委托专业种植公司种植管理。永溪镇副乡长王婷激动地说:“种子种下后,就交给农民了。到时候每个农民一年能增收几千元。”
“低收入农民的穷根一方面是没有劳动能力,缺乏增收渠道和帮扶措施也是一方面。”一位基层扶贫干部说,更重要的是干部要集思广益,想办法增加没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的收入。“少一点对困难的恐惧,多一点帮助的想法,总是更困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浙江低收入农户标准,浙江省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系统":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539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