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货币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普遍等价物。中国古代的货币从最早的贝类、玉器、兽皮、织物到铁钱币、铜钱、银锭等等。
作为封建历史上经济最发达的朝代,宋朝的货币制度比其他朝代要成熟和完善得多。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纸币是宋朝政府发行的“交子”,也是从宋朝开始,白银被广泛用作通用货币。
之所以把银币作为通用货币,是因为随着生产力和经济水平的提高,铜已经不能满足市场交易的需要,最贵的白银可以节省大量的硬币占用空房间、运输和保管成本。
但在经济发达的宋朝,国内货币长期不统一,出现了以铁币为通用货币的特区,对宋朝的经济制度影响很大。
娇子
宋代“特别货币区”的形成。陕西货币特区诞生于军事和金融需要。
铜钱从宋朝开国开始就在陕西使用,在很多朝代铜钱都是作为通用货币使用。再加上政府信用的保证,一直是封建时代最稳定的货币。
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与宋朝爆发多次战争,损失了大量兵力和财力。为了筹集军费,朝廷在山西铸造了“钱剑”铁钱。
陕西的钱币有四种,分别是:大铁币、小铁币、大铜币、小铜币。每枚大硬币可以换十枚小硬币。
如此混乱的货币体系,立刻引发了民间金融市场的混乱,因为一枚大铁币可以兑换十枚小铁币。但是,远不及小铁钱的十倍重量。为了牟取暴利,人们私下里投了大钱换了小钱。
为了稳定币值,政府先把兑换比例改为一个大硬币当三个小硬币,再改为一个大硬币当两个小硬币。当时政府对钱币与市场的关系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为了减少军费开支和节省铜的使用,它使用廉价的铁作为货币。
而且政府发行铁币是有利可图的。山西钱剑买铁铸造成铁币。按照实际成本和它的面值计算,利润高达15倍。所以有人偷铸铁钱赚了大钱也就不足为奇了。
陕西特别货币区实施的关键在于政府为了减少军费开支而通过铸造铁币窃取民间财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对市场的发展是有害的。因为陕西是宋朝与西夏交战的边境地区,宋朝廷对陕西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富饶的江南地区。所以采取杀鸡取卵的办法,铸造铁钱,与民争利。
2.四川使用铁钱,源于其铁矿石资源丰富,铜矿匮乏。
四川使用铁钱的历史悠久,铁钱是秦朝灭赵后时期铸造的。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西汉大商人卓王孙,冶铁发家,秦灭赵,迁卓入川,抵,即铁山鼓铸,富如千奴。”五代《蜀中》一书记载:“孟时期,其他郡加铸铁钱,边用...大盈库常与铜钱混为一谈,铸造工人技艺高超。”
可见,到了五代,四川流通的钱币很大一部分是铁钱。自秦汉以来,四川就有以铁铸钱的现象,五代时达到顶峰。铁币不再是流通货币的一部分,而是作为市场主流货币使用。
四川使用硬币的主要原因是这个地区缺少铜矿。宋初,江南地区完全废除了铜钱的使用。但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对货币的需求远大于政府铸造的铜钱数量。
宋政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货币压力。为了缓解财政压力,政府在铁矿资源丰富的四川使用了廉价的铁币。
就像陕西一样,四川也出现了“大款”风波。宋真宗时期,四川铸造“景德元宝”,每枚重25斤,这种大钱的面值也是“一分十”。由于铸造成本低,用料多,有些人可以把大钱熔化,铸造成其他铁器,赚到超出面值的钱。
《音乐全集》上说:“卖十块钱熔化,得精铜一两,作器物,得五倍之利。”
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市面上流通的硬币数量大大减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政府不得不将重量减半。
景德元宝
四川之所以是使用铁钱的“特别货币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最直接的原因是四川铁矿丰富,铜矿贫乏。虽然四川三星堆文化出土的青铜器很多,但显然四川的铜矿远远不满足于把铜钱作为市场上的通用货币。
另外,宋朝缺铜钱,四川自古就有使用铁钱的历史,所以宋朝政府在四川发行铁钱更符合逻辑。
1.铁钱可以减少铜钱外流,促进货币制度改革。
宋代四川等地使用铁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避免铜钱外流。随着中原与少数民族的交流日益增多,少数民族的经济也发展起来了,对货币的需求也增加了。
《吃货币注》中记载“边关属戎人,许多嫔妃帛易于秦、冀州交换,塞后铸为器皿”。
在宋代铜钱不够用的情况下,这样的贸易顺差无疑会对铜钱的市场需求造成更恶劣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宋政府在与少数民族接壤的四川使用铁币作为通用货币,四川与少数民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互市交易。使用铁币作为通用货币,可以在少数民族和使用铜币的中原、江南地区之间形成有效的隔离带,大大减少铜币外流。
宋太祖时期,为防止铜钱外流,规定“严禁塞钱”。宋朝对赃款外流罪施以重罚。《古今大事与文献集》中记载“旧禁铜钱未出,今逾五通而罪死”。
设置铜钱使用区作为隔离区,是宋政府防止铜钱外流的常用方法。北宋时期,为了防止铜钱流入西夏和契丹,陕西和河东地区使用铁钱,南宋时期淮河地区使用铁钱,防止铜钱流入晋国。
宋代商品经济相当发达,四川也是当时的富庶地区。《十嘉·阳翟新录》记载:“蜀土富庶固,无兵变之忧,官以为乐土”,在农业、茶叶生产、人口等方面都取得了飞速发展。熙宁时期,四川的商税占全国税收的14%。
到了宋代,铜币的重量和空的占用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使用铁币的四川也深受其重和易生锈的困扰。铁硬币远远不能满足大额交易的需求。宋代的交子、尹倩等纸币发行后,铁硬币作为交子、尹倩的储备。
当大量纸币在市场上流通时,铁钱是作为小额交易的辅助角色。虽然饺子在宋代因滥发几乎从市场上消失,但在四川却贯穿了整个宋代。
正是因为四川铁矿资源丰富,所以四川发行的交子才能有相应的铁钱储备。这大大提高了纸币的可信度,专做铁钱制的四川成为不可复制的货币特区。
铁钱
2.初衷是掠夺民富,宋朝的铁钱助长了金融泡沫。
宋代以前,四川既使用铜,也使用铁。北宋灭蜀后,四川的铜矿储量全部运往开封。
《宋会姚记稿》记载:“沈伦等人取铜钱献之,增铸铁钱以利百姓。”宋政府将四川的铜钱全部运出,以充实其他地方的铜钱储备,使得四川必须使用铁币作为唯一货币。
铁币沉重的特点极大地阻碍了四川的经济发展。虽然难运、难存、携带不便的特点促使四川最早使用纸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铁币的贬值速度远远超过铜币,无形中也严重影响了四川的商品市场。
但在政府税收中,铁钱转化而来的营业税并没有随着铜铁的价值比例及时调整,造成了四川营业税虚高。比如嘉佑四年四川的营业税,因为铁钱的存在,被高估了57%。四川的茶、酒、盐等专卖收入,一直是宋政府重要的税收贡献领域。但由于铁钱的影响,实际收入少于史料记载的营业税数据。
运输困难
铁币的使用不仅会扰乱后人对宋代政府财政收入的判断,还会使四川整体财富随着铁币的贬值而缩水。而且发行铁钱的初衷是掠夺民间财富,所以铁钱专卖制度对四川人民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特别货币区”的经济受制于币值的波动,不利于国家稳定。虽然由于宋代铜矿缺乏,四川铁矿丰富,防止铜钱外流,实行“特别货币区”有积极意义。但从内在统一的角度来看,“度量衡”和“币值”的统一才是最重要的。以铁钱实行“特别货币区”,使这一地区的人民在贸易中处于弱势地位,这样的差别待遇会不断透支政府的信用。
铁币和铜币的兑换比例不断提高,使得四川的财富在无形中蒸发。特别是发行铁钱和大钞,是政府对人民财富赤裸裸的掠夺。这样的“特别货币区”不仅容易导致宋朝货币制度的混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宋朝的内部稳定。
参考资料:
1.《史记·货殖列传》
2.《钟书广记》
3.《食品和硬币笔记》
4.《宋·尧尧汇编》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宋朝货币制度,北宋的货币政策":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405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