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农村金融改革与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广西乡村振兴难点

农村金融改革与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广西乡村振兴难点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2008年,田东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启动,构建了包括信用、机构、支付、保险、担保、村级服务组织在内的“六大体系”,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改革“田东模式”,有效缓解了农民资金不足、贷款难的问题。

进入“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我区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需求的变化,如何在上轮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突破机制局限,加快构建适应产业深化和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改革机制,进一步满足农村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已成为我区金融系统正在探索的课题。

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插上“数字翅膀”

在靖西市九州古镇,孟红芬每天都在她的早餐店里忙碌着。说起开早餐店,孟红芬称自己是“半路出家”,只有资金支持才能成功转行。

孟红芬是最早在九洲古镇开店的个体户之一。在此之前,她一直以销售日用品和当地特色农产品为主。去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减少了游客数量,孟红芬产生了转行经营早餐店的想法。“一套机器设备4万元,加上流动资金,急需借款填补资金缺口。”孟红芬说,因为之前没有借过钱,所以根本不知道贷款的途径。

去年5月,孟红芬去村委会办事时,从村支书那里得知了“黄金村”制度,并试着注册提交了申请。很快,靖西长江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来到她家,完成贷前调查,给她信用贷款5万元。整个过程不到一周。

为孟红芬打开金融服务大门的“金村”系统,是广西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的重要载体——第二代农村征信系统。作为农村征信系统的升级版,“金村”农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正在逐步向全区推广。

“从实践经验来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农村金融改革六大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一方面,通过建设覆盖全区的征信系统,为广大农民建立一张‘经济身份证’,为金融要素向农村分配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信用的创造和培育,激发农村经济主体诚信致富的内生动力,为其他五大体系建设提供支撑。”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负责人说。

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田东模式”向全区推广,农村信用体系在信息更新和使用方面的不足逐渐显现。

为让农民信用信息数据库活起来,实现“信息-信用-信用”的最终转化,真正解决农村信用信息“白户”的融资问题,全力推进广西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探索运用数字技术优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完成全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布局的基础上,联合政府相关部门,打造基于“手机APP+PC”的第二代农民征信系统,将采集宽度扩大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链,探索“惠农补贴”等专项应用场景,努力在便民、利民、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取得新成效。

农村信用信息拓展的多元化应用场景

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负责人表示,“二代系统”以数字化农村信用信息为核心,构建覆盖金融服务、政府管理、农业产业链的多元化应用场景,有效突破“一代系统”的信息采集、更新和应用瓶颈,在惠农补贴、网络融资等多个领域显现成效,助力农村金融发展和社会管理能力大幅提升。

田东县是农村金融改革“田东模式”的发源地,也是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改革示范区。通过一年多的探索,田东县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政府+社会”驱动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新模式。

田东县在农民信用信息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惠农补贴查询、信贷申请、就业招聘等“二代系统”应用功能,为群众提供市场需求信息,推动“二代系统”与惠农补贴“一卡通”系统无缝对接,成功建立惠农补贴数据应用场景,实现补贴核定、比对、发放、发放、公示等重要环节的集中采集和管理。

随着“偿二代系统”功能框架的不断完善,田东县将率先向金融机构开放信息查询和应用权限,结合农业产业链、惠农补贴、村务管理、抵押担保、保证保险等实际需求,拓展农村征信系统业务场景,为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

田东县通过打造“信贷+信用+支付”联动模式,以“偿二代系统”、金融机构信用对接系统、电子商务平台、三农服务室为基点,以农民信用数据链、农业生产产业链、包装物流链、农产品质量信用追溯链为框架,探索建设贯穿政务、个人、商家三大信用体系的大数据应用场景,搭建农村信用大数据平台,打造优化信用的成果应用和产品。

在那坡县,随着扶贫工作的全面胜利和农村通信基础设施的巨大改善,农民征信系统的升级已经完成。农户可在手机上自主申请更新信息,经县级金融服务中心审核后,自动在系统上进行信用评级。

针对现有“三农金融服务室”功能不完善、功能单一、无人管理、无法有效对接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等问题,那坡县于今年6月出台了《那坡县建立“三农金融服务室”实施方案》,为农村金融改革提供了稳定的资金、制度和人员保障。

“田东模式”六大系统全面升级。

“与城市金融相比,农村金融一直存在‘缺服务、缺资本、缺信用、缺支持’等问题。虽然这些条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人表示,还存在障碍,特别是金融服务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体制机制问题;农村金融供给规模仍不能满足“三农”融资需求,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缓解;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不足,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金融产品仍然缺乏,需要在全面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中加以解决。

为适应新的发展阶段要求,促进我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村金融改革成果,我区于今年4月印发了《农村金融改革六大体系升级建设规划(2021-2023年)》,对信贷、机构、支付、保险、担保、村级服务组织“六大体系”升级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

7月底,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银保监局在田东县联合召开农村金融改革“田东模式”六大体系升级建设推进会,落实方案相关工作部署,启动广西“田东模式”六大体系升级建设。

据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人介绍,我区将继续开展广西农村信用体系“黄金村”建设、农村信用“四级联创”和“三个农村金融服务室”创建、建立农村电子信用档案、开展农户信用评价、支持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信用环境,降低农民贷款成本,提高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充分利用“惠桧贷款”政策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融资千亿工程等农业金融支持政策,缓解涉农小微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农村产业繁荣,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成为保障农民稳定增收、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六大体系”升级版,要加强信息共享,推进信用贷款发展,拓宽抵押物范围,创新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包括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共享,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押物范围,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授信获取能力,让金融活水真正浇灌农村。”这位负责人说。

(来源:广西日报谭文卓)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农村金融改革与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广西乡村振兴难点":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992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