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州武定县抓住全省规划发展68个肉牛养殖重点县的机遇,省州大力支持肉牛产业发展政策,统筹协调、高位推进,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推动肉牛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努力将武定县建设成为高标准肉牛养殖示范县, 全州、全省优质肉牛交易集散地和优质牛肉生产加工基地,努力实现武定肉牛产业“泉州”规模。
武定县以“政府+金融+保险”为突破口和立足点,着力推进“政、保、金”高效联动,将肉牛产业打造成为巩固扩大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的特色产业。目前,全县肉牛存栏7.55万头,同比增长18.3%;销售1.3万头,同比增长3.7%,产值突破4亿元,带动1.85万农户增收6026.5万元。
引入“牛七定律”发展养牛业
武定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兴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武定县抓住省州大力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引导全县广大农民发展肉牛养殖,加快全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11月,楚雄肉牛产业推介会在武定县召开。以此为契机,武定县委、县政府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肉牛养殖财政支持、财政风险基金支持、养殖保险政策支持、先进激励机制等“七项措施”。
随着“七牛条”政策的实施,为促进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武定县不仅在狮山镇规划建设了省级标准化肉牛示范场,还在茶店镇建设了楚雄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
截至目前,全县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年产5头以上养殖户344户,全州肉牛存栏量前20名的乡镇2个,茶店镇年肉牛交易市场达到2万头以上。
在茶店镇交易市场,一位刚交易完肉牛的农民高兴地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养了8头肉牛,交易了2头,收入近3万元。下一步就是重建养殖圈,养10多头牛。”
不难看出,这位农民对继续牵住“牛鼻子”,发展“牛市经济”充满信心。
“金融+保险”成为“定心丸”
针对群众没钱买牛的情况,武定县委、政府积极协调全县金融机构推出“金牛贷-贫困群众小额信贷、创业贷、乡村振兴”金牛贷、乡村振兴项目贷、日常贷五个子产品。今年1-9月,共发放“金牛贷款”1.432亿元,全县共办理肉牛贷款9.69亿元,满足全部需求。
罗兴伟说,武定县还创新推出了“肉牛活体抵押贷款”,全面推广“牛无中生有”、“牛加牛”、“享其牛”等三种金融模式,着力解决脱贫攻坚、监测对象开发不足空和授信额度小等问题。通过“金融+”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通过“保险+”解决了养殖风险的问题,通过“金融+保险”解决了低收入人群如何增收的问题,为全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金融动力,提供了金融支持。
针对养殖户和企业担心的养牛风险大的问题,同步实施“金牛保险”项目。同时,结合全县实际,完善了“肉牛+信贷+保险”工作方案,并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宣传。预计10月底,全县将完成1.1万头肉牛的保险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武定县在推行“金牛保险”和“金牛贷款”的过程中,通过财政部门与银行、保险机构、企业、农户签订了“银政战略合作协议”,让群众和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最大限度降低养殖风险。
“牛服务”激活发展潜力
武定县在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发挥“金融保险、疫病防治、饲草保护、畜圈规模化建设、粪污处理、科研创新”六支服务队的作用,坚持专班服务、专业服务、分支服务,坚持群众哪里需要,队伍就跟进到哪里,努力为群众解决养牛成本高的问题。争取全面对接相关政策资金、东西部合作资金和社会资金,加强产业投入,不断激活产业发展潜力。
目前,该县规划了7个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项目,总投资2767万元,已通过组织评审,并已陆续开工建设。
同时,为激发农民饲养肉牛的积极性,武定县通过火把节等节日,在高桥、田心、毛杰等乡镇举办“牛王默”比赛。用罗兴伟的话说,举办斗牛等活动不仅丰富了“牛文化”,还扩大了影响力,活跃了肉牛产业。
下一步,武定县将继续坚持“七牛”方针,坚持引、养、管、销“五牛并举”,努力实现今年全县肉牛存栏8.3万头、出栏3.6万头以上的目标,努力打造巩固扩大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的“牛产业样板”。(记者通讯员朱)据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武定——牵住“牛鼻子” 发展“牛经济”":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989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