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如今,网络购票、移动支付等快捷服务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但便捷的背后隐藏着消费陷阱。近日,大量消费者爆料称,在一些第三方平台购买火车票时,总会遇到火车票被捆绑默认勾选的情况。根据消费者提供的线索,记者在一些常用的第三方售票平台上进行了体验。
记者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开同程艺龙火车票的购票页面,选择了一张京津间的高铁二等座车票。票价显示是54.5元。但当记者提交订单时,价格自动变成了77.5元。多出来的20块钱怎么办?大多数用户可能不知道他们同时购买了首选服务。只有点击首选服务后,他们才能看到多出来的20元高铁票。而且这张高速票藏得很深,不仔细找很难找到。记者手动取消多收的20元,才发现商家捆绑销售的套路并没有结束。就在记者准备付款的时候,页面显示订单总金额为66.5元,并且用红色的小字注明已经优惠2元。原来,系统默认勾选了所谓优质用户的火车票优惠券*4的特殊服务,使成本高于实际票价54.5元的12元。一旦消费者进入支付阶段发现多收了钱,想手动取消附加服务,系统会显示行程重复,自动跳转到原订单。这些无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取消吗?为此,记者电话咨询了同程艺龙客服。
本文图片均来自央视同程艺龙客服:“可以,我们这里可以帮你退票。请出示您预订的手机号,我给您查一下。”
一段时间以来,通过消费者投诉和行业整改,一些旅游app的售后服务也有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但是,因为金额小,害怕投诉,而容忍放弃多收费的选择,也是很多消费者的普遍心态。
消费者:“我觉得如果只是几十块钱的话,可能我们不会处理太多,除非变化特别大。”
那么,其他第三方售票平台是否也存在捆绑销售的现象呢?记者在驴妈妈APP上预订了一张上海虹桥至北京南站的高铁二等座车票,车票票面价格为553元。记者点击提交订单时,订单总金额为623元。在这个过程中,记者没有检查任何附加项目。记者点击详情后发现,有一个50元的“VIP光速票套餐”,包含专属的快速退改签服务、短信提醒服务,以及10元火车票、25元接送机的所谓礼券。这些额外的“包”都是默认勾选的。如果消费者不主动取消,额外的费用会和票款一起支付。
随后,记者在途牛APP上选择了当天上海虹桥至北京南站的高铁二等座车票,发现其中有猫腻。553元的票价后,用小字体加了30元的接站券。
记者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在同程艺龙、驴妈妈、途牛等在线旅游app上,火车票捆绑消费和空头支票现象普遍存在。订单最终支付时,会平白无故多出了快速出票、保险服务、酒店券、租车券等费用。对于这些费用,平台并没有做出明显的消费提示。
消费者如何应对第三方票务平台普遍存在的“默认搭售”情况?记者随机选取了部分北京市民。
消费者:“一个是保险,一个是退款,还有一个像订了票的可以加急。如果投保了,可能情有可原。如果你想这样,你会加快预订。感觉挺欠缺的。你有和原来一样多的票,对吗?”
消费者:“我是从那些软件订购的时候遇到的,但是我一般都会看一眼。你可以查一下。”一般是取消的,但也可能是你不注意的时候不小心支付的。"
一些票务平台的付费服务选项隐藏很深,消费者很容易被“套路”,莫名其妙地花钱。
消费者:“应该有提示的。可能有人会说,不需要就点好了。如果没有提示,那就莫名其妙了。有时候他们可能很久都找不到。”
消费者:“我们年轻人为此多出了几十块钱,可以及时发现并注销,但是对于很多中老年人来说,可能发现不了,然后就被骗走了这几十块钱。”
消费者:“如果真的没查,我们就买了,那可能我会打电话给客服,跟他说这件事,让他给我一个解释,或者把我们不需要的部分退回去。”
【专家观点】默认搭售侵害消费者权益。
对此,法律专家明确表示,商家默认搭售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将于明年实施的《电子商务法》都对商家的搭售行为进行了明确规范。
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例,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第9条规定,消费者有权选择自己的商品或服务。这也意味着,消费者有权选择接受或拒绝购买任何商品,在下单时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购买的产品或服务,而不是被商家误导。
中消协法律与理论研究部主任陈坚表示:“《消法》第二十六条对格式条款有专门规定,明确告知消费者一些相关信息,比如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以及一些关系到消费者利益的重要信息。而且里面还有一条规定,就是你在使用格式条款的时候,不能同时使用技术手段隐藏和强制交易。"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说:“刚刚通过、即将实施的电子商务法,对禁止搭售有明确规定。搭售不代表百分之百不可能。前提条件是必须充分告知消费者搭售的存在,然后在尊重消费者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的基础上,让消费者有自由选择权空 room。"
其实提供增值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无可厚非。只要消费者同意,搭售有时是更方便的购买方式。但专家表示,如果商家采用障眼法蒙混过关,设置默认同意选项进行消费,让消费者不自觉地花钱,那就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这其实是一种极其短视的营销行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消费者对在线旅游平台的捆绑搭售套路早有戒心。
专家提醒消费者,如果选择第三方平台购票,一定要多留心,多核对,不要轻易点击支付。如果购买了不必要的服务和产品,可以通过截图保留相应证据,与商家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投诉,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为保障广大旅客的合法权益,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早在2015年就在其官网发布公告,提醒旅客直接登录12306网站或12306手机客户端购票,不要通过第三方代购网站和手机客户端购票,避免因代购方冒用他人信息导致无法在线退票或改签,影响出行;提醒旅客不要向第三方网站和手机客户端提供个人信息,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风险。
(原题为《防不胜防!在第三方平台买火车票,你遇到过很多“套路”吗?》)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第三方网站购买火车票不能直接退吗,第三方火车票购票平台退票":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969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