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公司员工帮公司办贷款,替公司贷款

公司员工帮公司办贷款,替公司贷款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来源:华西杜诗报

当事人向执法人员表示感谢,并送上锦旗。

为公司签了借条,17个员工欠了上亿的债。

公司需要借款,让员工在借款人处签字。17名法律意识淡薄的员工被劝说陆续签字。谁知,最后公司无力偿还,这17名员工欠下了一亿多的巨额债务,他们的房子和车子都被查封了。

4月10日,记者从成都中院获悉,经承办法官反复论证,最终认定涉案实际借款人为某公司。近日,8名当事人自发来到成都中院东区,含泪向陈、毛星、三位法官鞠躬致谢,并赠送了“秉公执法、司法为民”三面锦旗。

意识薄弱的代表签字

员工背负1亿元贷款。

2日,在成都中院东区,为该公司签下借条的8名当事人终于找到了陈、毛星、三位法官。此时,距离这一系列案件的一审审结已经过去了4年。“办公地址变了,电话号码也变了。我们已经找了他们很久了。”其中一名当事人表示,终于摆脱了巨额债务,一直想感谢负责的法官。

几年前,因为资金短缺,银行贷款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华通公司开始向非政府组织寻求融资。为规避国家法律法规,华通公司与多家小额贷款公司负责人协商贷款金额、利息及还款事宜,制定《个人借款合同》,借用公司员工名义开展贷款业务,资金由公司支配使用,实际还本付息。

在公司的压力下,法律意识淡薄的员工以个人名义与小贷公司签订借款合同,华通系公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2013年,多笔“员工名义借款”到期后,公司如期履行了还款义务。

后来华通公司以同样的方式让员工帮忙签借条。2014年,华通公司无力偿还贷款。小贷公司起诉了签字借款的17名员工,并坚称与员工本人是借款合同关系。据统计,17名员工签订的23份借款共计1.017亿元。

这17名员工只是月薪几千元的普通上班族,却成为了数百万元巨额贷款的被告。家里仅有的房产和汽车产品被查封,生活遭遇巨大变故。部分员工遭到暴力讨债,家中被泼油漆。“如果法院最后没有查出真相,也许我们17个家庭就支离破碎了。”其中一个当事人说。

找出隐藏的真相

民事推定与公正司法的巧妙运用

法官认定,小贷公司提交的借款合同和借款借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证据链,证明涉案的实际借款人是员工本人。

然而,凭借多年的审判经验,主审法官认为该案另有隐情。法官注意到,17名借款人均为普通员工,不仅没有贷款需求,也没有还款能力。小贷公司作为专业借贷机构,未尽到对被告还款能力的审查义务。另外,小贷公司和华通公司之前是长期合作关系,17个借款人与小贷公司签订的合同也是在同一个地方分批签订的,不符合常理。合议庭决定以此为方向,开展下一步的核实取证工作。

虽然有新的审理思路,但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不排除“承诺书”等证据是公司和员工事后串通出具的。至此,案件的审理遇到了瓶颈。

由于被告人举证能力较弱,客观上很难收集到涉案证据,所以主审法官一方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收集证据和证人证言,另一方面,但案件审理时,华通公司已经破产,很多办理贷款的工作人员已经离职,甚至不在成都。通过被告提供的联系方式,承办法官当庭联系了原华通公司的6名员工,核实当时办理借款的情况,并要求这6名员工在当地以公证的方式记录其证人证言。

经过数十次反复讨论和论证,以及对四川华通投资有限公司关于以员工名义免除员工责任的郑重声明和承诺的反复研究,合议庭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运用民事推定的相关技巧,最终认定涉案实际借款人为华通公司。

该系列案件一审判决后,小贷公司提起上诉,经四川高院审理后维持一审判决;该系列二审案件被成都中院发回龙泉驿区法院重审,随后小贷公司撤诉。

胡思兴生华西报-封面新闻记者吴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公司员工帮公司办贷款,替公司贷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916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