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不良贷款中介这些陷阱和套路,你知道吗?银保监系统连发风险提示

不良贷款中介这些陷阱和套路,你知道吗?银保监系统连发风险提示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你好,我们是XX银行的中介。现在我们有一笔低息贷款,月息XX。金额是XX。现在需要吗?”以后接到这样的电话你要多加注意。

10月14日,中国银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以下简称“银监会消保局”)发布2022年第7号风险提示,提醒需要借款的消费者选择正规机构办理贷款,谨防非法中介或侵害其权益的违法行为。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中国银保监管系统已多次就防范不良或违法“贷款中介”发出风险提示,曝光“AB贷”和“商贷”、“消费贷”等放任贷款“曲线”流入楼市的现象。

据银监会消保局介绍,当前贷款市场上,一些非法中介机构冒充银行,打着正规机构、无抵押、无担保、利息低、征信免费等虚假宣传的旗号,诱导消费者申请贷款。但实际上,这些诱人的条件背后是高额手续费、贷款骗局等套路陷阱。

具体来看,银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特别提醒,金融消费者需要关注以下三种陷阱风险:

陷阱一:以假银行名义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非法中介会冒充“XX银行”、“XX银行贷款中心”发布贷款广告信息,或向消费者推送贷款额度,声称“银行内部有人脉”、“可以通过内部流程贷款”,诱骗消费者通过其办理贷款。实际上,这类中介与银行无关,是欺骗借款人的虚假宣传。

陷阱二:骗取高额手续费。非法中介往往打着“低手续费”、“100%贷款”的幌子吸引消费者。借款人从银行获得贷款后,非法中介以各种名义要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转入指定账户,伪造“流水”。借款人一旦进行转账操作,大部分资金以“服务费”的名义被截留,借款人很难拿回资金,面临维权困难。

陷阱三:提供名不副实的中介服务。非法中介往往针对不熟悉贷款业务和流程,或者征信有问题的消费者,提供所谓的“优惠贷款”、“快速贷款”服务,从中抽取极高的费用。事实上,消费者可以通过银行等正规机构的官方渠道办理自己的贷款业务。一些无良中介甚至不顾消费者的还款能力,鼓励其向各种网贷平台申请贷款。有些贷款产品利息很高,无良中介还是要骗取高额手续费。目的是快速收钱,而不是提供服务。

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认为,这些违法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针对上述非法中介行为,银监会消保局提醒需要借款的金融消费者树立合理消费观,理性借款,从正规机构和渠道办理贷款业务。

以花代树的“AB贷”,让贷款“曲线”流入楼市的“商贷”和“消费贷”。

事实上,今年以来,福建、广东的银监局和保监局分别于9月14日和3月15日发布了特别风险提示。

9月14日,福建银保监分局发布《防范不良贷款中介新途径风险提示》,针对“公然伪装银行家身份、针对小微客户群体诱导其申请网银贷款”、“以花代树”、为不合格客户套取信贷资金”、“欺行霸市、诱导客户签订代扣协议、自动高额扣款”等违法或不良贷款中介。

其中,据福建银保监局介绍,“AB贷”的骗术主要表现在贷款办理过程中,部分客户条件不符合银行贷款资质,不良中介“想尽办法”不择手段包装客户贷款信息,于是出现了“AB”贷款的形式。

“也就是客户A自身资质不符合要求,无法通过银行贷款审批。中介伪造银行贷款审批流程截图告知客户A因其风险系数高,需要增加担保人,并极力劝说客户A寻找资质更好的客户B作为其担保。在实际贷款处理中,不良中介并没有为客户A申请贷款,而是使用客户B的身份信息申请贷款。借款人其实是B,但贷款资金被客户a使用,客户B直到被银行催收才知道自己是借款人但不是担保人。中介公司会把矛头指向银行的审批,煽动客户与银行对抗,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福建银保监局详细解释。

3月15日,广东银保监分局发布《关于防范贷款中介机构违规诱导购房人贷款的风险提示》,主要集中在:非法“贷款中介”冒用银行名义,以短信、电话等方式,以低利率、长期限、快放款的方式诱导购房人,以“商贷”、“消费贷”等方式宣传从银行提取资金,使其能够

对金融业务的疑惑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陌生人推销“低息快”贷款要小心。

面对违法或不良的“贷款中介”,金融消费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特别是如何有效的与正规的贷款渠道区分开来?

福建银保监局表示,需要信贷服务的金融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在办理业务前,要多咨询正规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士,防止不法分子诈骗,警惕非法中介的营销行为。“如对金融业务有疑问,可通过官方渠道向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咨询核实。对于推销‘低息快’、‘贷款额度已核定’贷款业务的陌生电话,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防止上当受骗,造成损失。”

此外,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福建银保监局还特别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应谨慎对待合同、委托书等法律文件的签订,认真阅读相关合同条款和授权范围,不要随意签订协议授权他人办理金融业务,以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新京报壳牌财经记者黄新宇

编辑宋玉婷

校对刘保清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不良贷款中介这些陷阱和套路,你知道吗?银保监系统连发风险提示":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903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