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本:易顺视频统筹:刘方圆)
本期摘要
唐宪宗在晚唐君主中得到最高的评价,被誉为中兴之王,这与他任用了一批极有才能的宰相有关。李继孚在宪宗时曾两次担任宰相,他编制的《元和县志》是我国古代历史地理的杰作。《元和郡县志》保存了大量史料,对宋代《太平宇宙志》和元明清《大一统志》产生了较大影响,开中国之先河。
中华书局现行版《元和郡图册》。
唐宪宗春历是安史之乱后一位非常注重实际工作的皇帝。他读《先帝实录》,最佩服唐太宗的开创和玄宗的治理,尤其是贞观和开元的治理,甚至一直读下去。为了扳回安史之乱后的颓势,他励精图治,增强中央权威,平定藩镇叛乱,产生了“海内外盐分,纪律性再起”。因宪宗在位时年号为“元和”,故史称“元和中兴”。
“元和中兴”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宪宗任用了一批堪称国干城的忠臣良将,两度出任宰相的李继孚就是其中之一。
李继孚出生于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李启运、李继孚、李德裕都是中晚唐政坛上颇有影响的人物。李继孚和李德裕两次相互拜谒,分别在“复兴元朝”和“治理会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用今天的话说,李继孚是经得起考验的。李继孚学识渊博,熟悉唐朝建立以来的典故,曾在德宗受到宰相李泌和窦慎的器重。但丞相鲁直“疑其有党”,将他从京师调任为明州长史。
在明州,李继孚的官位虽小,但胸怀却像明州的海洋一样宽广。不久,鲁直被政敌陷害,被流放到中州。当时丞相知道了李继孚和鲁直的恩怨,于是想出了一个援外杀人的计策,任命李继孚为中州刺史,想借李继孚帮助鲁直。鲁直当时成了李继孚的下属。然而,李继孚上台后,对鲁直坦诚相待,网开一面。李继孚的大度深深打动了鲁直,他们之间的恩怨也就此了结。鲁直尽力帮助李继孚治理中州,两人都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好评,成为一段佳话。
元和县城图片。
唐宪宗一即位,就从外地召回仰慕已久的李继孚,进入翰林院任翰林学士。然后李继孚把任中书舍人送给了紫衣。
唐宪宗登基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的时代依赖于藩镇割据。宪宗即位第二年,出人意料的是,刘辟造反了。当时的宰相杜(曾担任的幕僚,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汗马功劳)尽最大努力打主战,但朝中大臣大多认为西川(即蜀)地势险要,难攻,不主张出兵讨伐。李继孚主张出兵,于是神策军引高崇文攻蜀。兵出,久攻不下,朝内议论纷纷。李继孚打了唐宪宗,让江淮军可以进攻三峡地区,出其不意,叛军会分兵救援。这时候朝廷可以判令高崇文乘虚而入,出奇制胜。唐宪宗依其奏,恢复得出奇。李继孚还建议将四川分为西川和东川,让高崇文和李岩分别担任节度使,这样可以互相牵制。
从德宗开始,我军很多都是自重,终身服役,逐渐形成了“大到不能倒”的趋势。面对这种弊病,李继孚改变了朝廷的绥靖态度。在参拜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更换了三十六任总督,导致我们这个时代很难长期牢牢控制某个藩镇。
元和三年(808),右仆裴觊觎丞相之位。当时正好有一次考试,一些考生在试卷上批评了国家大事的失败,这引起了唐宪宗的极大不满。裴军借此机会煽动他的党羽,称李继孚总理是此次事件的幕后黑手。幸运的是,许多劝谏者为李继孚的清白辩护。这件事发生后不久,李继福生病了,请医生到家里看病。有些人趁机诋毁他,和江湖骗子交朋友。李继孚知道自己的施政得罪了很多人,于是主动辞职,推荐裴济接任。那年秋天,李继孚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今江苏扬州),唐宪宗亲自为他践行。李继孚在淮南任职三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带领百姓兴修水利,灌溉千顷良田。
元和六年(811),裴济因病罢课,召李继孚回京,第二次出任宰相。他向朝廷建议,应该裁撤冗员,降低官员的薪水,以节省国家财政支出。根据他的表现,唐宪宗裁掉了800多个冗员和1700多个冗员。他建议宪宗出兵平定河北的藩镇,并画了一张地图标出河北危险的地方,得到宪宗的批准。唐宪宗把他的地图挂在墙上,每次讨论河北的形势,他都称赞李继孚。
元和九年(814),淮西使吴少阳病逝,其子吴元吉请求继位。李继孚认为淮西镇地处内陆,不应沿袭和硕三镇父死子继的做法,主张借机出兵夺取淮西。宪宗同意了他的提议,任命他策划攻克淮西。
李继孚学识渊博,著述颇丰。因其“少好学,能归文学”、“明典故”,因其“善解国朝之理,兼收并蓄于演变”而被人称道,清代著名学者孙星衍说:“季复是唐代宰相好读书的第一人。”
李继孚一生著述甚多,大部分已失传,传世完整的只有《元和县志》。李继孚特别重视地理之学,认为地理之学是“兴安之事”,可以“助王铭扼制天下之言,控制多人之命,收回土地以保形势之利,示土制之端”,这是编撰《元和县志》一书的目的。
《元和县志》,以“元和”年号为名,共40卷,目录2卷,共42卷;以10路47镇为纲,以政州县为目标。政府和国家是按城镇记录的。“每个城镇都在文章的开头,在叙述的前面。”地图保持了领土的完整,显示了光复的雄心。
其中,追溯演变的体例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尤其是南北朝时期,行政区域的沿革,史料记载的缺失,都要靠《元和县志》来了解。关于唐朝的建立和沿革,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其中有些是《唐人新旧书》所没有的,成为研究唐朝地理沿革的重要史料。这本书就像一幅唐代交通图的描述,记录了山川、泽北、物产、矿产、古迹等等。其中,自愚公创建以来,对“共辅”的详细描述就以元和县志为首。贡品多为土特产、药材、名手工艺品,记载有开元、元、元两种贡品。府的产品有丝、棉、布、麻等。
敦煌莫高窟第156窟晚唐壁画《张艺超行旅图》展示了张艺超被任命为我使出使河西十一国后,率军旅行的情景。
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元和县的地图记录已经失传。北宋时丢失了部分画面。南宋惜春三年(1176年),襄阳幕府的张紫妍读了程大昌的手稿,感慨地说:“那些懂得人情世故,控制许多人生活的人呢?”所以我把编年史的那一部分附在一个死板的上面。
《元和县志》特色鲜明,其编纂出于强烈的现实关怀,资料翔实,体例完备,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注局势,强调军事。安史之乱后的藩镇格局对中央统治构成了威胁。李继孚作为唐朝的重要官员,反对割据,维护统一。他曾直接参与淅川、李哲溪昆、淮西武元吉等战役的决策。他反对徐州要求节度使张成将濠州泗州调至徐州,还计划削弱河北三镇。李继孚认为,“如果能完成今天的任务,建立未来的趋势,那么版图的地理将是最重要的”。每镇有图,有志,记山口,以说明“丘山沃土,利益攻守”;记载的朝贡品也是为财政军需。因此,它是一部带有浓厚军事色彩的地理编年史。明末清初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对《元和县志》评价甚高,称“善用时事,尽力而为”。
取材广泛,实事求是。据学者研究统计,本书引用了100多种前人著作,经典、历史的子集全部引用。有学者查过前面引用的著作,结果都是准确的,但不存在胡乱捏造。
风格完整,影响深远。它继承了汉魏以来的疆域地理、图经体系,并加以发展和完善。既突出了属地行政区域主体,又融合了政治、经济、地理等内容,按图索骥,一目了然。后世宋、元、明、清的地理志,只是略有损益,大体沿袭其体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书的评价是:“地图典籍,隋唐志所载,皆佚。”流传至今,但这本书是最古老的,风格也是最好的。"
李继孚的《元和县志》是唐代著名的地理著作,也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地理通志。被视为中国古代地理通志的典范,可见一代圣贤精忠报国。
(本栏目总供稿人为卜宪群,本期作者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建峰)
事件编年史
公元811年
唐宪宗召李继孚回京,第二次出任宰相。他向法院建议,应该消除多余的官员,以节省国家财政支出。
公元814年
诗人孟郊去世。孟郊与贾岛齐名,有“薄郊岛”之称。他是孟冬野诗集的作者。
公元819年
韩愈谏佛骨,皇帝大怒,降韩愈为潮州刺史。
公元821年
卢龙和承德镇又造反了。次年,微博镇造反。三镇合称“和硕三镇”。安史之乱后,地方政权逐渐形成,宪宗一度归顺中央。此后三镇割据局面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
公元823年
唐朝和吐蕃分别在长安和洛学(今拉萨)建碑,用石头记录唐朝和吐蕃的第八次结盟誓言。
公元824年
穆宗死了,他的儿子李湛即位,受到崇拜。
公元829年
南诏攻唐,曾抵成都。南诏不仅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还有包括工匠在内的数万人,极大地促进了南诏手工业的发展。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元和郡县志pdf,元和郡县志作者":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902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