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兴宁市公安局接到多起网络电信诈骗报案,涉案金额1000多元至数十万元,其中最大一笔诈骗金额达到50多万元。为了更好地普及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有效杜绝和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兴宁市公安局整理了几个真实案例分享。
一、单一返利类别:
(案例A)复兴街杨某在网上看到兼职广告,按要求添加对方QQ在某APP刷单,并多次使用微信转账,被骗1980元。
(案例B)复兴街朱某在平台上参与刷单操作,多次转账,共被骗1500元。
警方提示:
1.不要有“贪图小便宜”“轻易赚大钱”的心理,不要轻信网上所谓的高回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
2.找兼职一定要去正规的招聘、公司、中介平台,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网上刷单是违法的。网上任何要求预付款的刷单都是诈骗。如果遇到诈骗,要立即报警,并将对方的QQ、微信、电话、聊天记录提交给警方,供警方破案。
二、虚假信用欺诈:
信义镇的钟某接到自称“JD”的客服电话。COM金条”,称受害人需要取消贷款额度否则会影响个人信用,多次诱导其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被骗57万余元。
警方提示:
只要你按时还钱,不会影响你的个人信用。接到此类自称网贷平台工作人员的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有疑问时,应及时向警方或官方客服咨询核实,避免财产损失。
第三,杀猪诈骗(虚假投资理财)
(案例一)石马镇周在一陌生网友的推荐下进入某理财投资平台,在前期收益可以提现的情况下增加投资金额。22日至31日期间,他多次使用农商银行卡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被骗30余万元。
(案例B)萝岗镇的袁某在交友网站上认识了高富帅,对方介绍他在网站上炒股。受害人利用农商银行转账三次,被骗3万余元。
(案例C)在市区,李、文两人参与投资“钱网”、“马克交易App”。李共出资5万元,文共出资32万元。2020年10月16日晚,“钱网”和“马克交易App”关闭,联系不到相关人员。两个受害者在这个平台上投入的钱都赔光了。
警方提示:
1.通过微信、Tik Tok等社交平台认识、结交男女朋友,然后推荐股票、发布所谓内幕消息,这些都是骗子惯用的伎俩,其最终目的是诱骗受害者投资自己搭建的非法理财平台和钓鱼网站。个别受害者前期会获得短期的小收益。一旦投资金额巨大,网站就打不开了,甚至网站背后的骗子也会潜逃。
2.投资者要警惕超高收益投资,不要被一时的高息迷惑,不要相信只赚不赔的“买卖”,避免落入网络投资和金融诈骗的陷阱。
3.不要向陌生人的个人账户转账。给平台注资时,核实是否合法正规。如遇诈骗,保留汇款或转账凭证,立即报警。
[全媒体记者]张留青
[通讯员]陈龙
【作者】张留青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创造更多价值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双十一诈骗案,双十一诈骗预警打防措施":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840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