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培源通讯员马震
五月的乡村,生机盎然,绿意盎然。走进河北丰宁黄岐镇小河村,正值夕阳西下,阳光照在20排白色大棚上。村民尹秀华做完最后一个棚帘,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2020年,我在村里承包了100亩地,向同村的种植户学习,在大棚里种网纹瓜。到2021年,我扩大了网纹甜瓜的种植规模,注册了丰宁全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方面方便履行交易手续,另一方面也能争取更多的支持,享受更多的政策,把产业做大做强。”回忆起创业过程,尹秀华感慨万千。“一路上遇到资金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农商行。”
“去年4月,一场大风把几个大棚的棚膜都刮开了,一次损失几万元。当时恰逢工人支出,规模扩大。资金不足让我很为难。”想了一下,尹秀华开着三轮车直奔丰宁农商银行黄岐支行。
说明情况后,丰宁农商银行黄岐支行行长立即安排相关事宜。
“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尹秀华还从周边乡镇聘请了30多名留守妇女,帮助她们增加收入。同时,该行经过调研评估,认为她有丰富的种瓜经验,产品适销对路,是该行重点支持的乡村振兴小微企业。为此,该支行开辟绿色审批通道,简化手续,降低利率,短短两天就发放了50万元扶持贷款。”黄岐支行行长说。
尹秀华所在的黄岐镇,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出台了更多的扶持政策。丰宁满族自治县根据当地优越的气候条件,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依托特色种植、养殖、杂粮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发展,逐步打响丰宁地区的公共品牌。瓜果产业就是其中之一。
“尹秀华只是农商行支持千千万万农民致富增收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小额贷款8100笔,金额22.2亿元,对当地特色种养业给予了信贷支持。”丰宁农商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记者采访了解到,丰宁农商银行认真落实河北省联社和承德审计中心的决策部署,统筹政银企各方资源,搭建政银企合作服务乡村振兴平台,创新推出系列信贷产品,将信贷资金精准投放到各领域,着力解决农户贷款难题。
它是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促进农村信用环境改善的关键之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信用信息共享”。农村信用社在这方面有哪些探索?
“在推进县域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该行积极对接县委县政府发展规划,寻求政银深度合作,与县委宣传部共同推进‘道德积分+’创建工作。该行依托当地大数据平台,整合税务、工商、法院、民政、国土、城建、房产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信息,结合县委宣传部制定的'道德工作要点',建立了'基于农商行的社保卡账户。全面掌握用户的品德、诚信、资产等。,精准画像客户,科学确定授信额度,进一步深化‘双基’共建和整村授信工作,助力县域居民创业,深化乡村振兴战略。"丰宁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计划,该行将于5月全面启动"道德积分+"建设,7月完成试点建设,年底在县一级全面推行。
不仅如此,该行还持续推进“双基”农村信贷工程,逐村逐户调查农户基本情况,建立经济档案,评估信用等级,核定贷款授信额度,持续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用户评价。被评估的信用用户可凭评估的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随时申请贷款,有效解决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满足了融资需求,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编辑兀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农商行支农支小的主要难点,支农上班时间":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745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