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月6日电题:老阳还钱了。
新华社记者刘晶、杨玉华、陈诺。
借钱给贫困户杨锡伦,曾经需要一些勇气,怕自己还不起。杨父母智障,年老多病,儿媳曾指责他“懒”。金寨县农村商业银行花市支行连续三年向杨锡伦发放三笔小额贷款共计35000元。杨锡伦不仅还了钱,还提前还了。
杨锡伦的老家在大别山腹地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的山上。因为穷,杨锡伦三十多岁娶了媳妇,结婚没有床。奶奶把她的床让给了一对年轻夫妇。
2017年,当地政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杨家从小山搬到大湾白水河。看到村里每天都有变化,村里很多人骑着“三蹦子”,满山跑。杨希伦有点不甘心。为什么我不能?
杨锡伦的心思,村干部都看在眼里,给他出主意,让他试试养鸡。“没有技术?找一对育种专家;缺少资金?去银行做扶贫小额贷款。”
当杨锡伦找到农商银行华师支行贷款时,行长陈不停地打鼓:“你能还钱吗?”不要做杨白劳!"
2017年,杨锡伦拿到了人生第一笔贷款,5000元,还款期三年。靠着这笔钱,他参与了村级光伏电站的建设。
世上有老人,底层有年轻人,一家六口人的生活都压在杨锡伦肩上。这5000块钱也让杨锡伦有点慌:还钱,还钱...
搬下山的杨锡伦在山脚下的老林里建了一个养鸡场。创业难。第一批100只鸡每天都死,杨锡伦很着急。找了一对帮手,原来是晚上小鸡冻得快窒息了,杨锡伦跟大鸡农学会了如何温暖鸡棚。从杨家到鸡舍,要趟过一条小溪。夏天涨水时,往往“难归”,所以老阳就睡在鸡棚旁边。
日子虽然苦,但杨锡伦的心比以前轻松了。他也成为了一名公益游侠。由于在森林防火方面的出色工作,他成为了绩效工资最高的护林员之一。“杨希伦勤快!”村民们看到了。
2018年春天,杨锡伦找到陈,提前还清了5000元贷款。陈有点惊讶:要三年才能还完贷款,而且还有政府贴息政策。一年怎么还?
“我养鸡赚了点钱!”杨希伦拍了拍胸口。其实他心里有个“小算盘”:借了还不难。
2018年5月,杨喜伦又贷款1万元扩大养殖规模,购买了100多只鸡。这笔三年的贷款,他提前两年还了4000元。脱贫的步伐越来越快。2019年,杨锡伦又借了2万元,种了500平方米天麻。老阳的儿媳肖小雨不甘落后。她自学了炒茶,成了有名的专家。她在全县炒茶技能大赛中获得铜奖。
在农村商业银行的信用档案中,杨锡伦获得了最高的个人信用等级。贫困户不仅脱贫了,还成了信用户。陈不再担心会不付这笔钱。
去年国庆节前,杨锡伦把自己的三层小楼装修一新,腾出七个房间,挂上酒店的招牌,在大堂卖山货土特产。国庆假期期间,老阳的民宿每天都爆满。
小小雨也开始做微信生意,朋友圈里上百个城市客人时不时邀请她购买山货。前几天一个外地老客户给杨家发了一个买土鸡蛋的微信,里面加了100块钱的“路费”。肖小雨回了很多。“诚信经营是长久的!”
2016年以来,金寨县农村商业银行发放的小额扶贫贷款余额达3.28亿元,到期已全部收回1178.5万元,无一逾期。陈说:“贫困户的信用也让我们很感动。”
听到这个评论,杨锡伦脸上充满了自豪。他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说今天的日子就像这炭火,越烧越旺!(完)
声明: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老杨还钱记":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655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