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起,年终奖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本年度(2021年)的年终奖收入仍可单独纳税。
缴纳个税有两种计税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年终奖发放方式。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后优惠政策衔接的通知》的规定,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征收方式的通知》的规定,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将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按照本通知所附综合所得税率表(以下简称月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分别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
居民个人可以获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
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也就是说,今年获得的年终奖有两种征税方式,分别征税和合并征税。到明年的收入,只有一个办法,合并纳税。
分开计税和合并计税适合不同的年终奖发放方式。
以下九类所得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报酬收入;版税收入。
分项收入:营业收入;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收入;财产转让所得;意外收入。
第一,收集方法
第二,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三、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四、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5.申报税怎么算?
案例:小松,中国居民,2020年取得以下收入:
(1)甲公司年薪20万元,已按国家规定的标准缴纳三险一金3万元,符合条件的专项扣除2万元。
(2)2月,乙公司支付设计费5000元。
(3)3月,收到出版社稿酬4万元。
(4)向天成出版社提供著作权使用权,5月份获得一次性收入10万元。
(5)2020年,其投资的程悦有限合伙企业将按约定比例分享25万元的经营收益。
(6)7月,借给朋友小美100万元的公司收到公司支付的贷款利息5万元。
(7)9月转让青岛一套房屋,转让收入200万元,购房款100万元,合理费用5万元。(不免征个人所得税)
(8)10月,某商场促销活动赠送价值2000元跑步机一台。
(9)将自己的店铺出租给他人使用,12月收取月租金5000元(不含增值税),还发生1000元的修缮费用。
问:小松的全部收入应该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假设不考虑其他税费。
答:
(1)全年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工资薪金年收入20万元。
劳务报酬年收入=5000×(1-20%)=4000元。
稿酬年收入= 4万×(1-20%)×70% = 2.24万元。
特许权使用费年收入= 10万× (1-20%) = 8万元。
综合所得=年应纳税所得额(200000+4000+22400+80000)-60000-30000-20000 = 196400(元)
根据《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适用税率表》,适用税率为20%,速算扣除为16920。
应纳税额= 196400×20%-16920 = 22360(元)
(2)年度业务收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按照“先分配后纳税”的原则,小松获得营业收入25万元。因为小松有综合收益,所以基本扣除、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不能从营业收入中重复扣除。
根据营业收入适用税率表,适用税率为20%,速算扣除10500。
业务收入应纳税额= 25万×20%-1.05万= 3.95万元。
(3)7月份利息收入个人所得税计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 5万× 20% = 1万元。
(4)9月份房屋转让个人所得税计算:
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200万-100万-5万)× 20% = 19万元。
(5)10月份偶然取得的个人所得税计算:
应纳事故所得税=2000×20%=400(元)
(6)12月份房屋租赁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按照规定,修理费以800元为限。如果每月租金收入与修理费的差额超过4200元(5000-800元),可以扣除20%的费用。
财产租赁收入应纳税额=(5000-800)×(1-20%)×20%=672(元)
什么可以税前扣除?
其中对个税的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有严格规定。政策太多了,边肖挑出了相关的政策要点。建议收藏学习~
为什么年终奖要全部计入综合收益?以前年终奖是分开纳税的,也就是说A和B的工资收入都一样,但是因为支付方式不同,所以要交不同的税,这是不公平的。比如两人的年个税收入都是20万,但是A的年终奖是10万,其余工资是10万;b没有年终奖,都是工资收入。然后按照现行税率和年终奖分别计算税款。甲只需要支付17270元,乙却要支付23080元。此外,年终奖单独征税还有一个“破档”区间。这几个区间,税前奖金多,扣税少。比如C的年终奖拿了12000元,360元税后交了11640元;丁拿到年终奖12300元,个税11250元。丁最后也没拿C多。个税改革后,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劳务收入将综合计税,避免类似月度波动带来的税负不公。但国家充分考虑了纳税人的需求,为政策从分别计税转向合并计税设置了三年过渡期,这也有助于企业安排更加合理的薪酬发放方式。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个人所得税明年还退税吗,明年起,个人所得税有大变化的原因":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554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