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鸭先知》。营商环境是否充满活力,企业和群众有最直观的体验。
“一个没有‘靠山’的小企业,不找人能把事情做好吗?”“你能跑一件事吗?”“有没有人管旧账?”带着这些企业和群众办事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记者走进沈阳的政府机关和企业工厂,亲身感受这座城市营商环境的变化。
公平:做事不找关系。
没有“靠山”的小企业,不找关系,不找人,能把事情做好吗?
做了13年的窗口生意,品品厨房美丽中央厨房员工梁东升告诉记者:“现在正常的程序是一条‘捷径’,但是走关系、抄近路就会绕过去。”
随着沈阳多家老年社区食堂的陆续落地,公司的送餐业务不断扩大,用电量也随之增加。做这个生意的梁东升四处打听,准备申报扩权。
今年8月,梁东升听说沈阳出台了小微企业“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服务政策,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开了网上的国家电网APP,没想到足不出户就申报了。
“工作人员在接到申请当天就联系我,了解用电需求,实地考察后确定方案。全程没找关系,就是网上申请,很快就办理了。”梁东升说。
梁东升的遭遇既不是个案,也不是偶然。沈阳推行“办事不找关系”,就是要理清办事的模糊地带,继续推进窗口服务的规范化和公开化,找谁一目了然。
针对企业和群众看不懂、问不清楚的“疑难杂症”,沈阳于2022年9月设立“不能办的事”反映窗口,统一规范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流程和标准,让“看不懂的事”容易读懂、看得懂、办得了。
“程序的规范化、权力的公开化、服务的‘订单化’,可以让企业和群众走出‘找关系’的惯性思维。”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政务处副处长刘恩忠说。
刘恩忠介绍,全市“办不了事”反映窗口105个,特派员132人,首席事务代表383人,固化了“当场办理、分转办理、跟踪督办、结果反馈、事后回访、销号结算”等六大工作流程。截至目前,全市“办不了事”反映窗口共受理企业和群众诉求4144件,诉求办结率达100%。
【记者观察】曾被诟病“办事要找熟人”“托关系费力”。现在在沈阳,“做事不找关系”正在成为常态。
如果没有公开的权力运行机制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做事不找关系”只是一句口号。对此,沈阳提出后半句——“用权不取利”,减少自由裁量空区间,加强决策过程节点控制,网上自主查询进度...并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实现“事事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采访中,不少商户告诉记者,政府部门的思路正在发生变化:以前是简单的管理,现在更多的是主动服务、公平对待;本来一直想找人找关系,现在按照正常程序就可以了。
高效:一次做一件事。
能不能做一件事不用来回跑,手续能不能简单一点?
“快”是沈阳市浑南区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经理刘小锋最大的感受。
“公司之前的业务主要是针对大连的,因为要拓展到沈阳,今年春节后才开始准备申请需求。”刘小锋说,因为公司属于特许经营企业,所以一开始就打算按照“老套路”在省、市、区三级跑。按照以往的经验,估计需要半年时间才能“走完”这个过程。
“出乎我意料的是,咨询了区里的业务窗口后,工作人员告诉我只需要在沈阳政务服务网上提供所需的要素即可。终于在办公室完成了所有材料的申报,不到一个月就顺利拿到了省财政局颁发的营业执照。太快了!”刘小锋说,该公司能够尽快开始营业,是因为在审批阶段“抢”了时间。
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沈阳以“只提交一次材料”为改革路径,在政务服务中大力推行“一事一办”。
“通过细致梳理,逐步将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按照‘事项-情况-材料-领域-数字源’五个层次进行拆解,实现传统业务的重构。”该负责人表示,“现在,沈阳充分利用数字化理念和智能化技术,实现服务形态的创新,通过数据化的业务流程,突破部门之间的业务壁垒,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目前,沈阳市优化调整了780项市、区政府职能,推动2334项申请材料只需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全市网上申请率达到100%。
“有些事项的法律名称比较复杂,群众很难理解。我们细化要素设置和注释,加上‘人民身体’的标签,让企业和群众看得懂、看得懂、申报容易。”沈阳营商环境建设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处副处长John young说。
记者注意到,在政府网站上,“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的权属登记(不动产、处所一体化);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的条款旁边,有关部门加了“建筑许可证”的标签,让老百姓一目了然,减少了很多麻烦。
【记者观察】“快”正在成为沈阳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从“围着柜台办事”到网上“一点一点办”,从“等着办”到“马上办”,众多企业和群众关注的沈阳基本解决了影响政府服务效率的问题。然而,沈阳要打造国际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还有一些“硬骨头”要啃。只有改善营商环境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沈阳也会努力。
诚信:新官要算旧账
旧账一直拖到现在。还有人负责吗?
天润广场于2007年落户沈阳董重街商圈,曾是沈阳实体商业繁荣的标志之一。由于同质化竞争、电商冲击等因素,购物中心经营状况不佳,一度停滞不前。2022年初,五岳品牌引入沈阳大东区,天润追加投资2亿元对购物中心进行改造和盘活。
“当年我们从广东来沈阳投资,政府承诺给企业补地价差价。这笔钱还没有支付到位。去年,停滞不前的天润广场被盘活了。我们问是否可以兑现这笔资金。没想到政府第一时间推脱协调。今年年初,第一批2600万元入账。”天润吾悦广场常务副总经理李彦谚说。
这是沈阳建设“信用城市”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沈阳多管齐下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在全国率先出台基层政务诚信评价标准,初步建立政务失信被执行人监控机制,开展政务失信专项整治。
沈阳下大力气解决“招商引资画大饼”“承诺不兑现”等严重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为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制化、规范化水平,保护社会信用主体合法权益,优化信用环境,《沈阳市社会信用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记者观察】老百姓什么都不信,政府部门也是。政务诚信是评价城市营商环境的“风向标”。一个守信用的政府服务行为,才能让企业安心。相反,一次不履约看似仅对一家企业失信,实则会让城市的营商环境遭受重创。全力打造“廉洁沈阳”,强调“新官要算旧账”。沈阳率先改善营商环境,击中企业最关心的“七寸”。但是,信用城市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仍然需要锚定方向,长期努力。
今年前三季度,沈阳新登记经营主体21.7万户,同比增长56.64%。如果以“天”为单位,全市平均每天增加800多家经营主体。前三季度,沈阳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0%,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这些都是投资者对沈阳投下的坚定“信任票”,也是这座城市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的坚实例证。(记者许一真)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央媒体看辽宁丨新华每日电讯:沈阳营商环境改革探访记 打造公平、高效、诚信的信用城市":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523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