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阳江中院坚持发挥主动性、先手棋作用,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依法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强化涉企审判执行质量,助力营造稳定、透明、公正、可预期的法治营商环境,为阳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着力帮扶企业走出去,创新服务措施,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阳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阳江中院”)和阳江市工商联联合举办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邀请民营企业家出席,畅谈企业发展和司法需求,就提高司法服务效果、服务企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企业有号召,法院有回应。我们将认真研究,逐一解决,确保事事有着落,事事有回应。”阳江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敞开大门倾听企业声音,做到问计于企、问需于企,“零距离”提供司法服务,有利于防范化解企业法律风险,依法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的“最坚硬核心”
“多亏了审判长,阳江中院的‘云法庭’效率真高,我不用到处跑,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近日,阳江中院在网上成功调解了一起标的额超过3000万元的涉企纠纷,双方均对承办法官避免“诉讼”表示感谢。
种下了梧桐树,引来了凤凰。这是阳江中院优质履职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缩影。近年来,该院深化以公正裁判保护商业、以高效司法保障商业、以人文关怀商业的优质司法,依法充分履行司法职能,以高政治站位、高标准组织、高效率推进,切实承担起建设法治营商环境的主体责任。
在阳江中院今年召开的全市法院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围绕“全面提升审判执行质量和效率,以高质量司法服务发展”这一主题,总结成绩、分析问题、展望工作,对2023年阳江法院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会议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以制造业为龙头,深入阳江提供司法服务,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实施‘百县千乡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绿色美丽阳江生态建设等,让我们更加有信心。”一位基层法院负责人表示,通过认真学习和了解,对如何帮助司法机关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据了解,阳江中院在进一步推进法治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更加努力,成立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出台实施方案,制定加强企业家权益司法保护10条意见;先后出台了《落实改善营商环境工作分工方案》《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等6项配套制度和方案,开通涉企纠纷绿色通道,打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法院经验。坚持支持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司法政策导向,发布《阳江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白皮书》;深化企业走访,院领导带头走进企业,走访了永光刀剪集团、俊荣电力等47家企业,开展了政策宣传、法律咨询、服务等一系列帮扶企业行动;阳江、茂名、湛江三地法院还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司法资源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22年以来,阳江两级法院一审审理涉企商事案件4267件,涉金融贷款、保险、证券、债券等金融案件722件。,退出率为34.97%。推动9家“僵尸企业”顺利清算,破产审理有效;执行涉企案件11212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3.39亿元;网上立案民商事案件29468件,电子送达31117件,远程网上审理3149件,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14440名被执行人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数据库;截至2023年7月25日,全市法院一站式建设质量效率评价排名全省第二。
全市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时间下降11.29天,阳江中院破产案件简化审理平均时间下降21.3%,涉企案件平均结案时间同比下降11.2天,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上升8.47%,有效提升了审判效率,跑出了司法审判的“加速度”。
加强全方位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为进一步服务和保障企业创新发展,上半年成立了“阳江市江城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官工作室”,这也是阳江首家知识产权法官工作室。
“知识产权法官工作室是保护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沿阵地,旨在探索构建知识产权纠纷源头治理体系,提升协同治理效果。”阳江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巡回审判、诉讼指南、诉讼指导、法治宣传、司法研究等工作,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不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对于企业来说,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金链这条“生命线”,更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为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激发全民创新活力,阳江中院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机制。2022年以来,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978件,以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通过完善“1新审判模式+1大保护格局”的“1 +1+2”模式,压实“2项措施”,阳江中院全面提升整体保护效能,为阳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
深化“三合一”改革,完善审判新模式。加强对中级人民法院第三人民法庭的业务指导,实现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位一体”集中审理。完全配备了强大的“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审判团队,两个法院分别组建了“3+1+2”和“1+1+1”两个专业审判团队。实现脱产业务轮训,强化三大审判思维有机融合,全面提升综合审判能力。通过繁简分离,江城区法院快速解决涉及KTV的著作权侵权案件461件,占知识产权案件近七成,平均审理周期32.9天。
加强“多层次”联动,完善大保护格局。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常态沟通,促进知识产权案件跨区域管辖、移送、审查的顺畅衔接;推进多元化解,中院与市市场监管局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衔接机制,江城区法院与市五金刀剪知识产权快速保护中心建立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将涉及欧珀照明、雅鹿集团等企业的14起商标侵权纠纷案件移送快保中心先行调解;加强司法与行政执法的协同保障,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司法建议书11份。
坚持“严管厚爱”,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阳江中院严厉打击“骑名牌、搭便车”等侵权行为,妥善审理传统线下实体商业纠纷,积极应对电商平台涉案商户侵权等新型商业案件,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严厉打击假冒注册商标等犯罪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服务品牌经济做大做强;合理调整案件赔偿标准,以撤诉方式推动17起颐和堂维权系列案件结案,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支持“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阳江中院发布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和系列典型案例,与普法办、知识产权局联合开展了知识产权日、知识产权周等普法活动。原创电视节目《法官说案情》播出了一起假冒奶茶商标侵权案,广受好评。
诚信实施“暖企”“护企”
今年以来,阳江中院启动了“杨沫执行风暴2023”专项行动暨联合执行行动誓师大会。全市法院已将警力兵分五路,出动33辆警车,打响了执行强攻的“第一枪”。截至7月31日,共拘留127人,查扣车辆71辆,查封房屋413间,关闭腾/Kloc-0店铺42家,结案4408件,执行款达10.96亿元。
挥舞执行利剑,实现法律的威严——这是阳江法院执行工作“刚性”的一面。贯彻诚信文明执行理念,在处理涉企案件时坚持因案施策,以和解促和谐,切实把成功的结果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这就是阳江法院执行“软”的一面。
在杨春市法院受理的原告杨春某建筑工程公司与杨春某房地产公司施工合同纠纷一案中,因被告未按时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还款及支付利息义务,法院根据原告的申请立案执行。
为最大限度保护被查封房产的价值,法官与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就处置方式反复沟通,决定试行“灵活解封”的形式:在本案销售款用于偿还债务的前提下,申请执行人同意被执行人出售其名下房产以筹集资金。截至2022年6月,本案判决确定的给付义务已全部履行完毕,执行到位金额34,788,516.17元。
“财产保全的目的是实现申请人的诉讼利益,最大限度地降低诉讼风险。”该案执行法官认为,如果通过司法拍卖的方式出售房产,可能会给当地房地产市场带来波动,最终影响申请执行人的诉讼权利。不动产的灵活置换和启封,充分体现了善意、文明执行的理念,有效彰显了司法温度。
坚持规范善意、文明执行,通过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执行工作信息化、执行工作简单化、精细化、善意、文明执行制度化,开辟涉市场主体案件执行绿色通道。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灵活采取“活封”“活扣”等方式,执行涉企案件40件,最大限度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江城区法院先后受理的48起被执行人餐饮企业拖欠职工工资案件中,了解到该餐饮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倒闭,拖欠职工工资。其中苏某等48名员工向法院提起诉讼,后双方在法院调解下达成调解协议。但餐饮企业只发了第一笔工资,还欠了29万余元。
为了帮助餐饮企业渡过难关,执行法官转变执行思路,创新执行方式,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确定某餐饮企业先发放11万余元工资,其余18万元工资采取发放优惠券、分期发放的方式发放。工人可以拿着优惠券去店里扣工资。这一措施既及时实现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为企业恢复生产创造了条件,平衡了双方的利益。
“采取‘放水养鱼’的方式,慎重使用查封、冻结、扣押等强制措施。”阳江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诉前财产保全中,如有其他财产可供保全,将减少对企业银行账户的冻结,减少对原材料、半成品的扣押;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要着力推进执行和解、灵活运用债权转股权、分期履行、加入新担保人等执行方式,缓解企业债务压力;帮助经营不善的企业依法退出市场,努力推动司法层面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南方+记者罗天
通讯员刘小婷
【作者】罗田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总结,以法治手段优化营商环境":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439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