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与爱有关。2023年,江苏民生将再次“扩容”。13大类55件民生实事,将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他们迫切的困难和忧虑,体现他们让人民生活更加舒适的坚强决心。
新一年的“民生考卷”已经翻开,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将围绕55件民生实事惠民的要求努力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解除人们的忧虑和困难】
开发更多政策性岗位,鼓励和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江苏省政协委员、省人社厅副厅长朱聪明表示,2022年江苏城镇新增就业132万人,提前超额完成全年120万人的目标。下一步,人社系统将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就业工作的部署安排。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稳定充分就业基本盘。强化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促进投资、消费、行业和地区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落实降低社保延期缴纳、稳定岗位补贴等政策,深入开展就业服务和专项技能培训计划,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鼓励和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开发更多政策性岗位。
江苏省人大代表、T3出行CEO崔大勇表示,T3出行将于2023年继续在江苏省所有运营城市招聘网约车司机,预计将提供数万个以上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的新增就业岗位。“我们希望吸引更多优秀工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企业在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会积极配合各级政府部门履行社会责任。”
高校“掌门人”走访企业,拓展岗位,为毕业生争取更多机会。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让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姜俊成感触颇深。他说,学校要组织人员走进社会和企业,广泛开拓就业渠道和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在南京工业大学,校长秘书积极为学生就业代言。去年,他携手中建集团、中石化集团、江苏环保集团等30多家用人单位,走访企业扩岗,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姜俊成说:“走访企业拓展岗位,与企业探讨沟通,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机会和工作岗位,都是学校可以积极去做的事情。其实效果还是挺明显的。另一方面,积极举办一些针对性很强的招聘会,这样学生的选择性和匹配度会更强更高。"
随着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人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好医生。
深化健康江苏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防控体系,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江苏省政协委员、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唐黎明告诉记者,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多年来一直开展医联体建设,医院将从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开展医疗支持与合作,通过医联体建设更好地培养基层骨干医学人才,提升医疗技术能力。
江苏省政协委员、港九集团董事长、上海交大医学院苏九医院院长孙茜表示,将继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孙茜介绍,苏州九龙医院是苏州工业园区首家三甲综合医院。目前已与当地11家基层医疗机构签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援助、学术交流、科研教学、双向转诊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江苏省政协委员、东南大学糖尿病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附属仲达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孙子林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内容印象深刻。“分级诊疗是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有效手段。但部分老百姓还没有接受分级诊疗的理念和看病的模式。”孙子林认为,全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和声誉,“实现‘守门人’的功能”,是一个不可动摇的方向。
【为民造福,促民富】
社会保险覆盖面将继续扩大。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记者从江苏省人社厅获悉,十年来,江苏城乡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到5965万人、1989万人和2342万人,比2012年底分别增长25%、49%和65%,制度的公平性、统一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
人社部门将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完善失业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保护好人民群众“养老钱”和“养命钱”的每一分钱。
今年,全省将开工建设15万套保障性租赁房。
只有生活在和平中,你才能幸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房、深入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等,都是关乎百姓居住和宜居的重要民生话题。江苏省人大代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费告诉记者,今年全省将开工建设15万套保障性租赁房。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加快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着力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着力提高住房质量。
住房和建设系统将继续促进人民住房条件的改善,新开工12万个棚户区和1504个旧城区,以更大的努力确保基本生活底线。在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方面,江苏省将继续优化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加强市政管线改造,新增公共停车位8.5万个。
【顺应民意,惠及民生】
提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构建“苏式养老”服务体系。
每个家庭都有老人,每个人都会变老。“苏式养老”是江苏人的新期待。近年来,江苏高度重视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服务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还是要跟上老年人快速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江苏委员、泰州市副主席、民建泰州市委主席卞在大会发言中建议,提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推进老龄化宜居环境建设。建立差别化补贴政策,为特殊困难和有需求的老年家庭提供与老龄化相适应的康复服务,如空 nest、独居等。
“让老年人安享晚年,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江苏省政协委员、徐州幸福园普惠养老服务中心总裁周长志在会前调研了200位老人和20多家养老机构。周长志计划在未来5年内,每年调研100位老人,20家养老机构,找出养老行业的痛点。
引导机构下沉社区,护理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普遍照护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照护机构,努力保障幼儿受教育、不负期望。江苏省政协委员、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宏告诉记者,无锡东港镇有很多社会力量兴办的托幼机构,很受欢迎,反映了当前群众对托幼服务的需求。“要进一步引导和支持托幼服务进一步下沉,让人们在社区、在家里都能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朱虹表示,在严格准入和监管的前提下,通过政府补贴等多种形式,吸引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社区(村)设立平价普惠型托幼机构,一方面可以提供婴幼儿护理服务,另一方面可以为年轻父母提供育儿和教育指导,有助于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构建更加完善的托幼服务体系。
实施更高质量的集团化办学,继续优化课后服务管理。
2023年,江苏将新建、改扩建40所普通高中。改造提升600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室照明,进一步加强惠民教育,让孩子们享受更好的教育。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党支部书记祁云东说,萧郎每个教室都配备了预防近视的健康照明,配备了适合不同身高学生的课桌椅,调节学生的课堂状态,不容易造成疲劳。“2023年,我们将更加关注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真正让师生觉得每个人都重要。”
齐运东表示,今年学校将实施更高质量的集团化办学,加强名师交流指导,加快优质教育资源整合,搭建平台,给更多集团内学生体验式实践学习机会。“我们将继续优化课后服务管理。南京市教育局推出的南京市中小学课后服务资源管理平台,帮助学校进一步优化课后服务师资,提供专业支持,提高资源保障。”
协调养天子
扬子晚报/牛子新闻记者张克季宇轩许刘胜杨丽媛田字
校对盛媛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江苏两会民生话题,2023江苏民生政策":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068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