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门民营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图为嘉宝莉的工程师在测试产品。
受访者供图
走进广东未来铝业有限公司,几十台国内最新智能数控机床正在紧张运转。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数控机床可以直接将产品的生产数据上传到云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实时分析,做出相应的生产调整。
在江门,类似的场景正在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生产车间发生。降成本、助融资、促创新,江门民营经济阔步前行。数据显示,去年江门有3家民营企业入选全省民营企业100强;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同比增长9.4%,高于全市GDP增速。
成本降低
去年减轻企业负担100多亿元。
近日,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国机新辉新材料R&D及制造基地项目施工现场,打桩机轰鸣,工人们正在打桩搭建厂房。“这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从签约到开工只需要23天。投资承诺制为项目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国机集团鑫汇新材料项目负责人张宏庆说。
去年以来,江门在全省积极实施“实体经济新国十条”和“民营经济新国十条”,推行“没有两个故事”,在全市发布“民营经济国十条”和“实体经济新国十条”。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减费减负、简政放权、专项扶持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努力营造珠三角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营商环境,极大地提振了民营企业。
数据显示,江门投资创业门槛明显降低,创业成本明显降低: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市累计发放“多证合一”营业执照36.5万张;122个项目节能审查和人防地下室建设审批实行承诺制管理,项目前期工作平均加快1-2个月;创业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建设项目审批平均时限已缩短至100个工作日...
除了降低企业投资创业门槛,江门还持续加大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地、用电、交通等成本,努力做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大幅减轻企业负担。2018年,全市各项减负措施减轻企业负担超100亿元。此外,通过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该市积极扩大电力交易市场规模,推动28家大电力用户和405家一般电力用户参与电力直接交易,实现直接交易电量74.83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约4.96亿元。
税收方面,去年江门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办理鼓励高新技术、改善民生、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等政策,共减免税费53.51亿元,办理出口退税141.49亿元,大力推进网上办税和口袋办税,税费业务平均办理时间加快27%,有力支持了江门民营经济发展。
在此基础上,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江门今年将进一步落实“民营经济十条”、“新实体经济十条”等惠企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简化政策履行程序和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据了解,江门今年将力争再减轻企业负担100亿元。
“探索‘先启动后审核’、‘自动兑现’等方式,加快政策兑现,增强企业获得感。”江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帮助融资
“政银保”累计贷款总额超过20亿元。
“江门很多民营企业属于加工业,经常遇到资金瓶颈。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更为重要。“据江门市小额贷款和融资担保行业协会秘书长吴耀忠介绍,江门去年以来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有效帮助民营企业解决了急需的资金需求。
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江门推出了一系列金融创新“组合拳”,包括加快建设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点。到去年,全市已有1551家中小企业与评级机构签订协议,其中974家企业完成评级,获得贷款295.92亿元,减轻企业利息负担1.1亿元。
为鼓励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江门还计划对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给予贷款风险补偿,对银行机构利用第三方信用评级结果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或续贷给予适当补贴。江门市工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江门扶持资金超过1400万元,全市5家担保机构获得奖金667万元,位居全省第四。
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正在通过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的降费和代偿的实施,快速配置到小微企业。以“政银保”为例。目前,江门已实现贷款2000余笔,贷款总额20多亿元,是全省首家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微融资平台,企业信用风险由“政府+银行+保险”共担。
在此基础上,江门今年将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设立“境外投资”,进一步简化“政银保”审批手续,落实保费补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以中国人民银行江门中心支行为例。今年,该行将在江门正式启动“走访百万企业助力实体经济”专项行动,力争2019年走访江门民营和小微企业5万家以上,了解其融资需求。“我们将通过提供全面正规的金融服务来降低整体融资成本,推动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帮助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该负责人表示。
促进创新
新成立10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雅图仕公司拟投资2900万元启动离散印刷工艺智能制造项目,东谷调味公司拟投资1.2亿元建设自动圆盘制曲设备(智能仓库)项目,国机集团南联摩托车公司拟投资2.5亿元开发新产品...在江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尝到了创新发展的甜头,创新驱动成为他们共同的选择。
为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去年,江门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的引领作用,致力于培育研发实力强、重视产学研合作、具有一定成果转化能力和高成长性的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企业,不断壮大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群体。据统计,2018年,江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44家,连续两年位居珠三角城市首位。
为了给民营企业提供更强大的创新平台,江门还大力建设研发机构。去年全市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4个,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三;省级创新平台394个,其中省级新R&D机构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2个。“目前江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机构覆盖率为56.53%,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R&D机构实现全覆盖。”江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江门民营企业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为此,江门计划今年进一步将更多民营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力争2019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家。同时,推进五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全覆盖,支持重点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升全市五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江门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市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多资源要素。其中,江门将培育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支持无限极、美达尼龙、华福重工等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外,我市还将加强监管工业企业R&D机构建设,力争2019年监管工业企业R&D机构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实践
鼓励企业增资扩产。
私营企业集约用地
可以由政府奖励
“无论是在增资扩产、项目建设还是确认过程中,只要企业遇到问题,政府相关部门都会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我很感动!”在江门澳新食品有限公司的潘建军看来,这两年江门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民营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江门市澳新食品有限公司于2005年在新会金谷洲开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厂房和仓库急需扩建,但缺乏相应的土地资源。新会区开发区管委会得知上述情况后,立即协助该公司在原厂毗邻地块取得9亩工业用地。
如何充分利用这9亩地?此时恰逢新会新政,鼓励企业集约用地,建高层厂房。根据《新会区促进招商引资和支持经济转型发展的措施》,将鼓励现有工业企业通过集约用地增资扩产。对不提高厂房容积率,扩大生产仓储自用空间5000平方米以上的,按照二层以内每平方米40元、三层以上每平方米5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每家企业累计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一年半后,ANZ食品有限公司10层厂房建成,容积率5.6,大大缓解了生产厂房紧张的局面,并获得了相应的政策奖励。“新政既满足了我公司增资扩产的需要,又降低了扩产成本,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潘建军说。
执笔:董友宜、张景元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发挥政企联动,政企协同发力":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1988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