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区洛社镇秦湘老当铺建于清末民初。是江南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但由于历史原因,典当行现有建筑长期作为学校、工厂使用,后期有较大改变,建筑布局和功能混乱,年久失修,破旧不堪。近日,这座历经风雨、能为研究当地经济历史提供实物资料的古建筑焕然一新,其旧址一期改造工程通过验收。
百年典当行的紧急修复
“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秦湘有个老当铺,当地居民叫它‘当五’或者‘当里’。”昨日,在惠山区秦湘村书记孙晓刚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位于秦湘老街中段的秦湘典当行。这是一座相对较高的建筑。现场剩下的两层中,有高大的外立面,三道风火墙,还有一个大小精致的方形天井。当你走上二楼时,你还可以看到罕见的内部开放的木制防盗窗。据介绍,这家典当行建于清末民初。是石塘湾人孙氏在秦湘新建的一家典当行,名为“普兴典当行”。原来是18米宽,20米深,五室三层,建筑面积360平方米。面向西方,马头墙的正面高8米,其他三面墙高5米。1937年冬,被土匪抢劫后关闭。现存的典当行建筑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这里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学校,后来被用作工厂。后来大改,整个建筑布局混乱,缺乏管理,年久失修。70年代是秦湘村的标志性建筑,在十里八巷有一定知名度。典当行现在的老板叫秦,不在无锡,在苏州。孙晓刚说,这座古建筑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特别是2008年的大雪对老典当行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他到村里当书记后,发现了这个情况,向有关部门汇报,开始抢救保护。
去年12月,秦湘典当行修缮方案专家论证会在秦湘村召开。多位古建筑修复保护专家及区镇文化部门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参与修复方案论证。文物古建筑专家对方案的可行性、预期效果和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论证。改造工程是今年年初开始的。建成后,它将被用作秦湘村文化展览馆,展示老典当商。目前,一期改造工程已通过专家验收,明年可完成二期、三期工程。这座饱经风霜的老房子将在那时开启新的篇章。
展现江南民居特色
“典当行的抢救性发掘和修复,为研究当地的经济和历史提供了一些实物资料。”昨日,惠山区文体旅游局文保办主任吕春荣表示,秦湘典当行体现了江南民居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建筑保存价值。这是无锡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重要发现之一。
今年11月底,无锡市文保办、文管办、惠山区文体旅游局等专业人员对秦湘典当行旧址改造工程(一期)进行了现场勘察并召开竣工验收会。参评专家肯定了施工方保留原有建筑风貌、准确细致保证施工质量的能力,文保专家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希望启动二期工程,保护极具人文价值的历史遗迹。
何新南是一名现场监理工程师。他说在修二楼的时候,发现那层楼是两层,还发现了清朝的铜钱。甚至用于建造墙壁的粘合剂也是独一无二的,非常坚固。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典当行作为“钱多”的地方,在安全措施上做得相当不错。他说,像这样的老典当行,在他多年的工作经历中还是不多见的,证明了当年这一带的繁荣。
孙晓刚说,秦湘典当行旧址通过上一届市、区文物专家鉴定,自今年3月开工以来,已投资约130万元。目前,一期改造工程(主体结构加固修复)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已顺利完成,秦湘典当行的风采已初显。
在采访中,一些当地的老人说,秦湘村很小,但有大约700年的历史。虽然当初是在农村,但在西溪地区还是很繁荣的。著名的石塘湾和秦湘市场来的时候,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气相当旺。秦湘老街的繁荣促进了典当行的发展,这是私人商业的需要。农村的典当行主要是处理家庭生活的燃眉之急,解决暂时的经济困难。1953年,秦湘村(大队)还在这里办了一个碾米厂,1958年,这里还做了大队的办公室。
(晚报记者/文,摄)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百年秦巷当铺开启新篇章“紧急抢救”尽显江南民居特点":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1796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