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灯塔区灯塔街道爱屯社区以“思安家园”建设为契机,完善三项机制,创新三种模式,开展三项行动,依托三个载体,搭建三个平台,提高组织驱动力、社区治理能力、民生政策执行力、群众内生驱动力和就业驱动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帮助群众安居乐业。目前,该社区已安置2949户13858人。2021年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完善机制,提高组织驱动力
建立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居委会监督委员会,同步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青工委。在党建、工建、妇建等群建方式上,按照“1213”模式,配备专职干部队伍,集中办公,零距离为民服务。在党员中推行“先锋指数”评价制度,明确评价管理对象、评价管理内容和评价结果的应用,对党员实行积分管理,进行正面积分和负面积分,鼓励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每季度组织党员和群众对党员为民实事进行评比,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目前,从拆迁户中选举产生社区“三委”成员9人,其中党员59人,设立党员先锋岗16个。建立便民服务机制。落实“10分钟便民服务圈、10小时限时办结制、10公里就业覆盖”工作机制,规划建设服务阵地8000平方米,建设“新市民梦桥”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四点半”班、图书馆、健身房等便民服务平台20余个,建设幼儿园1个、农贸市场1个、大型超市2个。在社区建设“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提供户籍管理、就业、社保、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2020年,全省“新市民梦桥”品牌创建工程将在社区观摩。
创新模式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建立党工委领导、政法统筹、工青妇等群体参与、各方联动的“1+1+N+X”区域社会治理模式,组建由社区干部组成的社区治安联防巡逻队和志愿服务队,“四员一组长”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抢险救灾、疫情防控,推进社区治理。打造“智慧安全社区”,牵头成立综治中心,带人民调解委员会、警务室、网格安全力量等。纳入统一管理,实现合力和工作联动。以楼为单位,引导拆迁户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按照200至300户为一个网格,将社区划分为13个网格,成立13个党小组,由1名网格组长和45名网格员管理257个联头,每个联头负责管理10户。小区所有人车信息全面采集录入,全要素管理,做到小事不离网格,大事不离小区。使小区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让数字智能平台具备视频监控、人脸识别、智能预警的功能,对重点人员和外来车辆进行及时预警和即时控制。社区居民利用“数字灯塔”小程序的一键呼叫和事件举报功能,自主举报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物业管理等信息事件,实现一键采集、一键举报、综合调度、联动处理、反馈举报、督办。
开展改善民生政策实施的行动
灯塔地区新建、扩建配套学校(园)9所,新增中小学、幼儿园13020所;开展“茅台助学”,资助10名大学生每人5000元,帮助他们实现大学梦;实施“茅台王子酒·光明少年”自强奖学金计划,奖励10名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每人1000元;启动“金秋助学”,资助19名学生共计9万元,确保搬迁群众适龄子女“全覆盖、零门槛、无障碍”。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安置点医疗机构纳入新农合,对贫困人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对安置点长期滞留人口实行100%签约服务,慢性病患者100%纳入管理并全程随访。完成社区444户1299人转移,办理城市低保252户917人,其中696户2216人。促进爱的陪伴行动。完善日间照料中心功能,为老年人提供送餐、娱乐、康复理疗、休息等日间照料服务。扎实推进“希望工程陪伴行动”希望班,招生350余人。
依托载体增强群众内生动力
依托新市民工作坊、“四点半班”、“职工图书馆”、“职工培训中心”,在夜校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小班”。截至目前,共举办安全、消防、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讲座60场,涉及学生2000余人。艾屯易地扶贫搬迁点青年志愿者夜校被团市委列为省级示范夜校。投资30万元在艾屯社区建设乡愁博物馆,设置松桃移民文化、银江移民文化、滨江移民文化等八个展区。通过实物、文字、图片的方式,展示了犁、簸箕、石磨等近110件老物件,将文化和乡愁“搬进”安置区。划定1000平方米以上的面积作为拆迁户举行婚丧嫁娶和祭祖的场所,引导拆迁户适应城市生活。建设感恩长廊,为群众提供一个“摆龙门阵”、玩得开心的专门场所,让群众在交流中增进感情、促进融合。道德讲堂树新风。在爱屯社区建设道德讲堂,因地制宜设置18个道德模范广场、中华传统美德文化广场、法制文化墙,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道、敬老等宣传标语30余条,弘扬中华民族道德力量,倡导文明新风。全省道德模范故事巡礼、省残联现场观摩会等活动在爱屯社区成功举办。
搭建平台,增强大众就业的驱动力
建立就业信息大数据平台,采集碧江高新区、东劳务协作城等企业就业信息,聘请7名劳动保障协管员,及时更新、动态管理搬迁群众家庭就业情况,为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服务。大力开发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40个,辅助管理员、纠纷调解员、楼栋主任等就业扶贫岗位194个,优先帮助385人就近就业。精准开展“送鹅”行动,深化与昆山、东莞的劳务合作,通过包机、专列、专车输出就业421人,成立就业培训服务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建筑、保安、家政、制鞋、烹饪等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按订单推荐就业。目前,已开展就业培训3653人次,促进2377人就业。引进刺绣、服装厂等3个扶贫车间,对群众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在家门口招聘就业100余人。用好“小额创业担保贷款”、“青年扶持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意愿、有条件的搬迁群众积极创业,为安置点妇女青年创业提供资金保障。5名搬迁群众将通过申请“青年扶持贷款”实现创业梦想。(毕灯塔)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碧江区灯塔街道书记吴頔,碧江区灯塔办事处主任":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1766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