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庙村快6年了。两年前,这个村子依靠政策和打工收入,已经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但我相信,只有坚定地支持产业,才能防止返贫的风险。这个一定要一气呵成,所以直到今天我都没有离开岗位。
2014年初,我刚到南庙村,就感受到了沉重的负担:全村贫困人口超过25%,通路难,饮水难。村民靠种水稻填饱肚子,但想致富却无从下手。我赶紧让派出单位帮我申请资金。经过近两年的时间,我设法在村里打了20多口机井,装上了自来水,让村民们再也喝不上水了。
然而,很快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大吃一惊:依靠政策的贫困户张旭芳为了省水费,把自来水留着做饭。这让我很难受:没有产业,村民收入低,就算住上金房子,日子也不会好过。
南庙村海拔高,土壤肥力低。如果你想把金娃娃从地下挖出来,你必须做得更多。我请了县农业局的专家和镇上的农技人员到村里调研。他们分析了土壤和光照,建议村里种葡萄。这可给我出了个难题:种葡萄投入大,一年一亩地化肥五六百元。村民能同意吗?
果然,在村民大会上,没人敢回答:这几年,穷人怕了,很多贫困户卖铁都能凑上几千块钱。种葡萄,投资大,见效慢,确实有风险。方法总是比实际困难。村党支部一总结,就把村民的200多亩闲置土地整理出来,然后流转给一家专门种植葡萄的农业公司,村民拿到流转款和分红。
土地流转相当于把吃饭的勺子交给了别人。毕竟收入不稳定,还是自己做有保障。村里请来了专家,教贫困户在房前屋后的荒地上种葡萄。对种植面积超过1亩的,利用县里下拨的产业发展资金,给予每亩3500元的补贴。费用投入解决了,村里贫困户都种葡萄了。
就这样,2016年底,村里终于搭起了产业发展框架,但问题随之而来:交通成了瓶颈——没有路,种出来的葡萄只能烂在地里。我去县里跑了七八趟,拿到了12.5公里的村道建设指标。
不要小看这12.5公里。有了这个指标,我们村现在有了一条“二环路”——“一环路”以葡萄产业园为中心,把贫困户分散在周围的60多亩葡萄连接起来,“二环路”又串联起其他经济作物种植区和村民出入道路。目前,除了8户偏远农户正在规划通路外,全村所有农户都通上了水泥路。
我也想,村里很多人养鸡,怎么能形成产业呢?贫困户付从贵告诉我,他2014年买了50多只鸡。结果十几只被野狗偷了,十几只病死了。他没有赚到最后一分钱,反而亏了钱。经询问,这种情况在村上并不少。很多养殖户没有建鸡舍,不知道防疫,导致土鸡成活率低。
村支部想办法解决:利用扶贫小额贷款和政府专项资金,按照经济实用的原则,为没有鸡舍的贫困户修建鸡舍,组织防疫机构为村里的鸡免费接种疫苗。如今,付从贵一年能出两栏鸡,每栏50多只,基本能养活,每年养鸡毛收入接近万元。
2019年的夏天,葡萄藤已经爬满了车架,结出了绿色的新果实。预计今年水果亩产量将超过1吨;算上各家各户养的鸡,村里的产业是固定的。工作6年了,我们村发展越来越好,我也更有信心了。
(记者张文采访)
《人民日报》(2020年04月07日19版)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村里发展越来越富裕,农村扶贫发展":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1712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