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进一步扩大扶贫小额信贷,提高贫困地区扶贫小额信贷覆盖率的措施

进一步扩大扶贫小额信贷,提高贫困地区扶贫小额信贷覆盖率的措施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进入脱贫攻坚阶段以来,扶贫小额信贷的创新发展受到各方广泛关注,提高扶贫小额信贷的覆盖面是创新发展的重点。

一.主要问题

一是银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需要进一步调动和发挥。

贫困地区银行融资成本高,综合融资成本在2.2%以上。为覆盖信贷资金成本、信贷运营成本和信贷投入风险,贷款利率一般应保持三个点的利差,即贷款利率应设定在5.2%以上。但根据现行政策,原则上要求银行将扶贫小额贷款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目前为一年4.35%)投放,银行在扶贫小额贷款创新发展中面临定价问题。同时,虽然利息由财政全额或部分补贴(一般控制在5%以内),但银行要承担20-40%的风险补偿安排,银行仍有较大的风险敞口。扶贫小额信贷的风险溢价无法得到贴息的充分保障和覆盖,抑制了银行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政府可用财力不足,不规范出资增信导致风险补偿不到位。

贫困地区大多是“粮食财政”,可利用的财力普遍短缺。小额信贷扶贫风险补偿主要由县级政府统筹,一般来源于中央和省级政府各类涉农扶贫转移支付资金的整合。一些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只能采取灵活措施,实行信贷担保政策,即指定主办银行一定份额的财政存款作为风险补偿,协议明确具有担保功能,政府承诺不退出。这种不规范的出资、没有进入专用存款账户的担保增信基金、风险补偿承诺,使银行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风险补偿能否到位,取决于当地政府的态度和执行协议的决心。因此,银行实质上承担了政府承诺的60%的风险敞口。有些县市甚至连本协议约定的风险补偿都不是一次性到位,而是根据银行提供扶贫小额贷款的进度逐步补充。由于缺乏补充资金,已通过银行尽职调查和内部审计的扶贫小额贷款难以实现及时足额发放。

三是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不够。

目前小额信贷扶贫主要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贷款,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贷款“入股”、吸纳就业、流转土地、提供订单。

联动机制,帮扶带动贷款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贫困户内生贷款和自用贷款,通过发展生产、自主创业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人口比例较低。在帮扶驱动模式受到银行供给意愿和金融支持能力制约的条件下,创新发展和提高扶贫小额信贷覆盖面的重点应放在进一步激发贫困户有效贷款需求的内生动力上。

制约贫困户自筹资金、自主创业内生动力的主要原因是扶贫产业基础薄弱,贫困户对自筹资金、自主创业缺乏良好预期。实践中,扶贫小额信贷的创新发展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县乡政府主要以提高贫困户在贷款期限内的收入为目标,以尽快跨越收入贫困线。短期行为明显,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工作做得很少,效果不明显。

二、对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压实农业银行扶贫的主体责任。

推进扶贫小额信贷主办银行制度,明确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等主要农业银行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责任目标和任务,确保主要农业银行机构全面参与精准扶贫。根据贫困户直接或间接受益情况,准确界定和统计监测扶贫小额信贷。合理确定扶贫小额信贷与精准扶贫贷款的特殊统计归属关系,加强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的效果评估和运用,为相关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提供涉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等信贷政策的及时再贷款支持。

二是加强财政出资和增信管理。

加大对重点贫困县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扩大风险保障资金规模,提高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能力。成立政府出资控股扶贫平台公司,平台公司设立扶贫小额信贷保证金,并在主办银行实现专户存储、规范管理,真正实现政府增信安排和风险补偿承诺。

三是激发贫困户贷款的内生动力。

激发贫困户贷款的内生动力将是提高扶贫小额信贷覆盖面的重点。优中选优扩大扶贫产业基础,创优改善扶贫产业环境,稳定贫困户自主创业增收预期,提振贫困户脱贫信心,精准激发贫困户贷款有效需求内生动力。理顺和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扶贫关系和利益联结关系,鼓励贫困户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就业创业和积极持续增收能力,为贫困户借贷创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平台。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黄冈中心支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进一步扩大扶贫小额信贷,提高贫困地区扶贫小额信贷覆盖率的措施":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1711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