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宁陵2021重点开工项目,宁陵县产业集聚区最新规划图

宁陵2021重点开工项目,宁陵县产业集聚区最新规划图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2015年是宁陵的丰收年:

4月,产业集聚区被河南省科技厅授予“全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荣誉称号;

12月,第四届“河南省产业集群建设金星奖”评选结果揭晓,宁陵县产业集群成为商丘市唯一获得“河南省最具竞争力产业集群金星奖”的产业集群。

在全省产业集群10项评价指标中,宁陵县8项位居全市第一,能顺利实现金星目标,有望进入全省“十快”...

宁陵是商丘市下辖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县,也曾是工业最薄弱、经济总量最小的县。如今,短短5年时间,后发赶超的宁陵县厚积薄发,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质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中国杜菲”雏形初现。

有两组反差巨大的数字,印证了宁陵县产业集群的跨越式发展速度,记录了复合肥和特色家具两大主导产业的演变。这一奇妙的演变,宁陵县只用了5年时间:2011年,企业18家,年产值1.9亿元;2015年,已有126家企业入驻,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复合肥850万吨,家具200万套,带动相关产业从业人数达到4.8万人。

五年的蓄力,五年的借势,五年的成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是宁陵县的产业集聚之路,也是宁陵县的跨越发展之路。

规划面积16.91平方公里的宁陵县产业集聚区,2015年产业集聚区共有企业123家,其中新引进项目46个,在建项目56个,从业人员4.7万人。主营业务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34.9%;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同比增长40.5%;税收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8.3%。

如今,产业集群已成为宁陵对外开放的窗口、项目建设的载体、产城互动的龙头、“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先导、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并先后被认定为河南省最具产业竞争力、投资服务最佳的产业集群。

集中功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

新年伊始,来到宁陵产业集聚区,这里产城融合,处处充满活力,能明显感受到强劲的发展脉搏:

现代化的复合肥生产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中国复合肥生产企业龙头的山东上市公司史丹利、作为中国水溶性复合肥标准制定者的成都上市公司嘉士利等三家上市公司产销两旺。

2015年引进的雷达美、地一飞、三交等一批重点项目当年开工投产,尤其是地一飞6月奠基,11月投产,创造了宁陵“地一速度”。

去年成功落地的三交新床垫及华宇高档家具项目,形成了年产200万套床垫及家具的家居用品制造产业集群。

从“一无所有”到“做大做强”,为什么宁陵能在五年内“一气呵成”?答案自然是在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中找到的。

2006年,宁陵产业集聚区刚规划建设时,恰逢国土和城市规划修编。宁陵县抓住这一机遇,使“三个规划”精准对接,为宁陵县经济发展积蓄了足够的后劲。

五年来,宁陵县坚持“三规合一”,高标准编制产业集聚区规划;加快道路、通信、供水、污水、垃圾处理、标准化厂房、公租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目前,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4.2亿元,建成道路56公里,形成了“十横九纵”的干线公路网络格局;建成110千伏变电站2座、355千伏变电站3座,架设10kV线路45公里。建成两座水厂、两座污水处理厂,供水管网140公里,排水管网140公里;建设8个通信基站,架设弱电线路210公里;建成标准化厂房15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实现“六通一平”。为提高承载能力,该县始终坚持以产兴市、以城促产,将产业集聚区建设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按照产城一体化布局,投资10多亿元,实施了新区小学、锦绣花园安置小区、体育场馆、星级酒店、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污水处理厂等24个配套服务项目。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宁陵产业集群也是如此。事实上,在全省产业集群建设风生水起的2011年之前,宁陵也曾一度迷茫,苦苦寻找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

痛苦导致改变。2011年,宁陵县委、县政府走出家门,放眼全国,拓展思路,深入分析、论证,寻找适合宁陵的机遇。调查表明,作为黄淮平原最大的农业区,没有形成复合肥生产基地,形成空 white的复合肥发展区。

2011年底,山东临沂的史丹利化肥扩张,布局农业大省河南。恰好宁陵围绕农化产业招商引资,细数优越条件,优惠政策,真诚打动客商,史丹利化肥宁陵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随着斯坦利项目的敲定,宁陵县调整了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将农用化学品和家居用品制造业确定为第一、第二主导产业,引大引强,重点培育。该县专门派出精干人员赴北京、广州、成都、山东等办事处招商引资,实行“双分离”工作法,紧盯国内复合肥企业集中区域,深入开展专项招商,引进史丹利、嘉士利等知名品牌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产业初具规模。

2015年,随着宁陵产业集群投资10亿元的地一复合肥项目和投资9亿元的德利丰项目的建设,复合肥产业集群正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目前,产业集聚区内已有史丹利、嘉事利、雷达美、第一功能肥等上市公司,以及君信、福万家、丰四方、中汇、金尼克等19家复合肥企业,设计产能850万吨,产值140亿元。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优质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使宁陵实现了产业集群从遍地开花到领先的华丽转身。

同时,宁陵充分利用灰吧资源的独特优势,着力打造特色家居产业龙头。亚宝家居、中亚工艺、欧瑞工艺、佳美特家具、东兴家居、三交家具等已落地项目已投产。龙头企业带动辐射,培育上下游企业,拉长产业链,重点扶持骨干企业,引导零散床垫、家具企业出村入园,提升企业集中度和品牌竞争力,打造“中原特色家居生产物流基地”。现已形成年产200万套床垫、家具的家居用品制造产业集群。

集聚要素平台促进产业升级。

众所周知,复合肥基地如果产能超过1000万吨,就会达到饱和。如果500公里半径内消化不了,长途运输会增加成本。

因此,宁陵县农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少而精,重点吸引龙头企业和连锁企业。同时,为避免“长短腿”效应,应大力拓展家居用品制造业,争取两翼齐飞。

组装要素平台,促进产业升级。这就是现在宁陵县产业集聚的发展思路。

围绕复合肥产业发展,宁陵着力打造物流配送、技术研发、人才培训、投融资平台“四大体系”,进一步延伸了化肥产业链,实现了复合肥产业的“变”。

为此,宁陵县提前布局,下大力气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破解复合肥产业难题。现在全县服务复合肥行业的物流配送公司有20多家,日均运输量约2万吨。去年落地的德信电商物流园、商丘昭通物流产业园设计已完成,即将开工建设。利用物流配送优势,吸引全国化肥及配套企业向宁陵集聚,建设全国复合肥原料及产品区域配送中心。

宁陵县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大力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宁陵县产业集群创新服务中心已被认定为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拥有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研发体系逐步完善。与省科技厅、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组建省复合肥科技研发中心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提高产品质量,开发高端复合肥、水溶性复合肥、无公害农业基地专用肥、有机复合肥等产品,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为解决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宁陵县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建立银行、政府、企业沟通协调长效机制,完善银企合作服务体系,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去年,全县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贷款资金6亿多元。

“我们将围绕建设全国最大的优质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的目标,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平台建设、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发展、产城互动融合等重点工作,力争到2016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实现建设‘中国肥都’的梦想。”谈及未来的产业发展,宁陵县委书记李振兴充满信心地说。

聚集配套建设促进产城融合

5年前,宁陵县城郊乡石井村的农民石东丽还是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如今,她和丈夫都在家门口的复合肥企业上班。夫妻俩月薪6000,有一套安置房,成了真正的“城里人”。

和石东丽一样,宁陵县数万人正在享受产城融合带来的新生活。

“有房住,有活干,有钱赚”,史冬丽夫妇和更多的邻居都从当地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中受益。目前,产业集聚区共有企业126家,主营业务收入130亿元,就业4.8万人,其中农民工占40%。

宁陵县县长马同和提出:“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是促进城镇化的大发展,不仅要为农民进城创造就业机会,还要为他们进城落户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产城融合的进程。”

紧邻县城、位于规划产业集聚区的后支庄村,承担了城市扩张的使命。土地被征用后,70岁的郭老汉和300多名村里邻居住在锦绣花园的安置小区。虽然他仍然有点怀念农村生活,但他更喜欢现在的日子。老两口每个月能领500多块的养老金,有医保,儿子有工作,孙子上学。

“拆迁农民可以在当地拿到安置房,附近有学校、医院、体育场。人均3分以下的失地人员,可以转为城镇户口,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大家都很支持。”宁陵县产业集聚区常务副主任张天辉介绍,宁陵县还大力扶持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建设了5万平方米的民营企业创业园,为失地农民在园区创业提供各项优惠政策。政府补贴厂房租金,提供小额无息贷款,减免税费,帮助失地无业农民脱贫致富。目前,被征地人员在创业园创办了17家中小企业,提供了3300个就业岗位。

“进去”需要“融入”。宁陵县把教育、医疗、文化、公园等公共服务资源打造成产业集群,田歌公园、体育场、体育馆、田歌大剧院已经对外开放。新区中小学、县人民医院建在群众家门口;20多个生态宜居商住社区,400多套商铺选择产业集群。同时在户籍管理、子女就学、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与公民平等。

工业繁荣,城镇繁荣。按照“以产兴市、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要求,宁陵投资12亿元新建25项城市功能基础设施,在吉纳建设了一批商业街、建材、水果批发等专业市场。同时,积极开发建设田歌湿地公园和万青生态梨园景区,着力培育旅游品牌,带动城市突出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文化娱乐、休闲度假四大特色,着力改善城市环境,培育充满绿色的城市品格,打造宜业宜居的生态新城。

产业集聚区与市区的无缝对接、共建共享,吸引了史丹利、嘉事利、雷达美等100多家公司和企业在宁陵创业,约3万人选择在产业集聚区生活和工作。

我们认为,宁陵通过集群融合打造“中国胖都”指日可待。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宁陵2021重点开工项目,宁陵县产业集聚区最新规划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1711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