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红、黄、蓝、绿、黑,五色画出河口。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将从五个维度推出“多彩河口”系列报道,聚焦河口区红色革命历史、黄色农业农村升级、蓝色海洋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环境保护、丰富黑油资源,展现高水平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局面。
大众网记者李东瀛报道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是出海口的优势和潜力。
河口区位于渤海南岸、黄河口北侧,海岸线214公里。近海受黄河等河流影响,含氧量高,有机质丰富,饵料丰富,适合多种鱼虾繁殖。黄河口的文蛤、刺参、对虾正在出名。他们瞄准海鲜品牌,拉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高端、高效、生态的“出海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丰富的渔业产业和渔业产业未来的发展定位,为渔业项目的落地种下了“梧桐树”。
盛源工厂化养殖项目、海兴养殖种苗项目、海盛水产品加工项目、昊华农业生态养殖项目...一批投资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接踵而至。今天,河口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度、热度和速度拥抱蓝色,奏响一曲慷慨激昂、气势磅礴的“蓝色交响曲”。
海水养殖、畜牧业和渔业促进海洋特色产业发展
目前正是河口区海参夏收期,新湖镇北部海参养殖基地的人们正在繁忙的工作中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7月20日,在华春公司的海参养殖基地,工人们捞起四五条手掌般长的肥海参,自豪地说:“你看这海参,肥嘟嘟的,顾客来了也没毛病。”河口区新湖镇养殖的海参,因个头大、肉厚、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
据了解,山东省海洋特色园区——河口百万亩生态渔业区覆盖了全国最大的单片养殖面积。目前,河口区从事海参、对虾养殖和加工的有5000多人,外来经销商和运输人员较多,带动了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2023年以来,河口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由海发展到强海图”为重点,以建设“具有现代特色的海洋产业强区”为目标,坚持“靠富海、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着力发展生态渔业、高端盐业、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坚持陆海统筹,以对虾养殖为重点,共同推进安全生产、食盐管理、伏季休渔等重点工作。上半年水产品产量约5.4万吨,原盐产量30万吨,新能源发电2.5万亿千瓦时,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约26亿元。
既要获取渔业资源,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这个现实要求我们要有新的想法,走向深远的大海是必然的。
近日,河口区北斗海洋牧场示范基地揭牌。该项目将根据“怎么看、怎么管、谁来做”的问题,构建基于北斗精确定位和高分遥感综合服务平台的海洋牧场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络,研究生物生长状态监测、海洋牧场结构、强度和生产力精确估测等技术,开发智能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研发自主监测、巡查等无人作业设备,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可复制、可推广。
河口区围绕海洋产业、海洋科技等方面发展,持续发力,激活海洋经济“蓝色动脉”,推动海洋产业“弯道超车”,让海洋真正成为河口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修复海域,不遗余力保护海洋的蓝色底色
近年来,黄河下游淡水供应量逐渐减少,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严重影响了当地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当地物种大规模退化和消失。在海岸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过程中,河口区把增强本地物种作为优化海洋生态的基础工作。通过实施恢复盐地碱蓬、建设活牡蛎礁、种植盐地碱蓬等措施,增加当地生物种群,恢复海洋生境。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站在东营市河口区北部海岸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施工现场,远远俯瞰,施工车辆正在来回运送物资,施工人员正忙着筑墙护坡,挖掘机正在翻耕互花米草。这个“世外桃源”正在进行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据了解,该工程于2021年8月底开工,主要实施互花米草治理和临时工程建设,2022年1月开工。截至目前,已完成碱蓬修复240.33公顷、活牡蛎礁建设915.05公顷、互花米草治理497公顷、碱蓬种植62.27公顷、岩牡蛎礁建设12822米、退海129.32公顷、边坡生态整治12822米。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碧海蓝天,河口区抓住黄河流域海洋强国、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以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把海洋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开拓思路,创新举措,大力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生态修复是河口海洋生态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保护和发展并重。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坚持人与海共生,促进人与海洋共同发展。”河口区海洋开发与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海利告诉记者,今后,我们将继续采取生态修复的方式,因势利导,创新工作方法,把海洋修复工作做得更细致,让海岸更美丽,大海更蔚蓝。
政银联动“蓝色金融”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在河口区新湖镇,一批大虾将被装车发往江苏。“这批虾养了3个月。我今年养了4000亩左右的虾池。我用海域使用权贷了款,虾养起来卖了个好价钱!”庆瑞水产公司的张经理高兴地说。
原来,今年庆瑞水产公司为了填补资金缺口,以其承包的海域使用权作为抵押,办理了1000万元的“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从贷款申请到贷款落地只用了一周时间。以前养殖业很难抵押和融资,但现在在东营河口,这个现实被彻底改变了。
河口区作为海洋地区,发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优势明显。近年来,河口区各大银行推行“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为用海企业和个人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成功解决了用海企业的抵押和监管问题,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为农户提供了专门用于可持续养殖等生产经营目的的融资支持。
金融是海洋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河口区立足地方特色,充分发挥金融部门的协调作用,与金融机构开展创新合作,聚焦海洋经济产业特点,为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信贷支持,解决了广大养殖农户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
据河口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利全介绍,海洋产业大部分资金投入生产领域,企业在陆地上的固定资产相对较少,很难通过抵押贷款获得银行资金支持,很多企业会遇到融资问题。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成功地将海域使用权资源从“死”的资产转化为“活”的资本,可以有效缓解海域开发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走出了一条河口金融支持“海洋产业”的探索之路。截至2023年7月底,已发放“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13.34亿元。
河口仍在这条轨道上阔步前进,构建海洋工业生态系统的模型模式。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东营市河口蓝色经济开发区,东营市河口蓝色经济产业园":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1665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