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欧阳建欢
山西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李瑞杰9月19日在银行保险业第231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该局引导山西银行保险业以扶贫小额信贷为重点,努力提升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2015年以来,累计向43.3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05.6亿元。截至2019年8月底,山西省扶贫小额信贷余额达118.42亿元。
扶贫小额信贷余额超过100亿元。
李瑞杰说:“扶贫小额贷款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就是提供基准利率5万元以下、期限3年以内的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贷款,帮助贫困户积极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他介绍,截至8月底,山西省扶贫小额信贷余额达118.42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25.37万户。逾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李瑞杰指出,山西银监局通过“两个统筹”精准发力。一是坚持金融支持与产业发展整体融合。推动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支持杂粮、干鲜果品、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二是坚持扶贫与乡村振兴整体融合。引导银行和保险机构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农业龙头企业、农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在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中,地方法人银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山西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副主任高志艳表示,近年来,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引导全省农村信用社不断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入,为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出了贡献。
高志艳说,2015年以来,全省农村信用社已向26万多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共计11.9亿元。今年前8个月,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17.53亿元,基本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截至8月底,扶贫小额信贷余额61.99亿元,支持农户13.59万人。他说:“我们以五分之一的存贷款市场份额,撑起了全省金融机构扶贫小额信贷的半壁江山。”
构建风险防火墙
在风险控制方面,李瑞杰认为,扶贫小额信贷的风险管理既要坚持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和风险防控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又要充分体现扶贫小额信贷本身的特殊性。
他解释说,扶贫小额信贷首先是银行贷款,具有银行贷款的一般属性,即合同约定、到期回收。其次,小额信贷扶贫有其特殊性,体现在按照特定要求对特定对象发放贷款。具体要求5万元以下,三年内免抵押、免担保,具体对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坚持贷款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时,李瑞杰说,只有通过“准确和良好的管理”,我们才能为贷款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山西扶贫小额贷款逾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于确实难以收回、需要银行按比例承担的风险,银行会全额计提,做好风险对冲准备。
"扶贫小额信贷管理的特殊性主要有三个方面."李瑞杰说,首先是强调贫困户的第一还款来源。贫困户使用扶贫小额贷款后,才能脱贫致富,产生稳定的现金流,还款才有保障。二是风险共担。一方面,扶贫小额信贷是按照基准利率发放的,这意味着银行通过利益输送来分担风险。另一方面,政府对扶贫小额信贷实行贴息政策,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第三是差异化的监管政策。监督尽职免责要求的落实,支持银行采取贷款展期、续贷等风险缓释措施。
对于山西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李瑞杰表示,2016年以来,山西不良贷款逐年下降,今年上半年,辖区不良贷款率创近十年来新低。辖内银行无效信贷资产占用逐渐减少,有效信贷资产逐渐增加。2016年以来,全省银行业机构通过扩大信贷空 room等方式增加信贷投放,带动新增贷款达到6200亿元。上半年新增贷款1820亿元,比年初增长7.2%。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山西省扶贫项目,山西扶贫最新消息":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0993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