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尝试后,易星友有些气馁。这个一心想要发展的农民,从来没有想过“改变”会这么难。
早些年通过养猪攒了些钱,现在生产转型想从银行贷款,跟银行“死磕”了。易星友说,他走的是一条不一样的路。
现在农村农户贷款融资大多因抵押担保条件不足而被银行拒之门外,而一些民间小额贷款公司则瞄准这一市场,通过开发“蓝海”展开“进攻性”扶贫。
没钱“逼”
2001年,重庆开县人易兴友响应国家移民号召,搬进了四川省自贡市荣县过水镇。新的环境,新的起点,给了他无限的“遐想”。
那时,易星友开始尝试各种生意,最终开始养猪。从个体猪圈起步,经过几年的发展,荣县过水镇的生猪养殖业由易兴友一手做大,直至发展成规模化养殖、企业化经营。最终,在四川省自贡市创办的宇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了易兴友养猪的“妈妈”。
随着国家绿色经济发展前景的好转,易星友开始考虑如何转型升级产品,而黑猪的绿色养殖被易星友视为机遇。但前期单头生猪养殖投入过高,2014、2015年国内整体经济不好,让易星友担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单猪养殖,经济收入远不如以前,开展黑猪绿色养殖又苦于没钱投产,这让一直觉得自己很节约的易星友很为难。
“场地、技术、劳动力都需要建设和引进,会产生大量的成本,但对黑猪的绿色养殖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资金投入,很难提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易星友告诉《公益时报》记者。
易星友毫不避讳地讲述了自己的“求富史”。
2014年和2015年,国内经济不景气。为了谋求资本发展,易星友成了国内大大小小银行的“常客”,但即便如此,银行还是把这个“常客”拒之门外。
“工业、农业、建筑和一些信用社都跑过。物质抵押、产权抵押和制度保障是基本要求。这样的前提条件阻挡了一部分想从富起来发展的农民,增加了农民的贷款融资成本。”易星友说。
“小额信贷”赚钱
2012年,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这对于像易兴友这样想要发展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但面对商业银行一次次的拒绝放贷,易兴友却有些尴尬。
在商业银行不愿意放贷的农村市场,现在有一批“放贷人”盯上了这个市场,在这里提供小额信贷,帮助农民精准扶贫。
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和农信社”和“翼龙贷”是两家专注于在农村贫困地区发展小额信贷业务模式的机构。在他们看来,农村信贷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随后,易星友在信贷机构多次尝试未果后,偶然发现了一家名为“翼龙贷”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这家总部位于北京、专注于农村金融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与易星友经过多次“较量”,达成“战略”协议。
根据“翼龙贷”的用途和模式,受益人可以直接获得农户的个人贷款。易兴友拥有的现有四川自贡宇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黑猪绿色养殖的母体。通过给养殖户提供种猪、猪饵、饲养技术、全恢复承诺,号召养殖户在家饲养或在公司上班,发展壮大黑猪绿色养殖业。同时,由于现有农户居住分散的情况,易兴友还特意与当地政府交涉,希望政府出面,保证这些农户能够安心经营,保本保量完成经营任务。
郝是四川省自贡市荣县过水镇黑水林村15组的村名。常年外出种地,被易星友“看中”,成为合伙人。
经过协商,易星友通过寄养的方式给郝20头小黑猪,并通过技术支持为其制定收购标准。一旦达到收购标准,将进行公开收购。
一切准备就绪后,“钱”来了!
经过整体策划,易星友的黑猪绿色养殖发家“梦想”很快通过了“翼龙贷”的风控考核。在没有任何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易兴友决定于2016年给予易兴友信用贷款200万,用于支持黑猪绿色养殖产业发展。
“上进心”是信用的必要条件。
易星友觉得自己的“进步”对他成功获得信用贷款帮助很大。这在“翼龙贷”看来确实是一个很有分量的条件,也逐渐成为信贷在农村发展的必要条件。
“信贷更倾向于要发展、要发展、要发展的农民,这使得贷款更有价值。在没有任何抵押物和信用担保的情况下,个人观念成了风控考察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觉得这样的农民可以通过自己的示范力量带动更多的人一起致富。”“翼龙贷”三农信用贷款事业部总经理徐颖告诉《公益时报》记者。
作为国内最大的专注于农村基层金融服务的社会企业,中国扶贫基金会下属的中和农信社从1996年开始在农村贫困地区开展小额信贷扶贫试点,“有劳动能力和创业激情”也被视为拥有信用贷款的必要条件。
中和农信社“在山川之间打造人民银行”的机构愿景,通过为农村提供方便快捷的小额信贷服务,帮助那些有工作能力和创业激情的中低收入群体通过自身努力,有尊严地改变未来,也表达了这种对信贷条件的需求。
“蓝海”市场
和易兴友一样,农民融资难不是个例,大部分都会面临融资难的困境。
面对日益增长的农户信贷需求,地方农村金融机构出现了地方商业银行网点萎缩、农村信用社盈利能力显现、农业政策性银行支持不足等现象,使得地方金融机构贷款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地区资金供需严重失衡。
即便如此,一些非政府组织和社会企业也看到了趋势背后的巨大市场,纷纷进军。
脱胎于尤努斯创立的格莱珉银行模式和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早在2005年就开始合作。
2005年,在国际小额信贷机构Grameen Trust捐赠的5万美元种子基金的支持下,中和农村信用社(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部”)在辽宁省康平县成立了第一家直属分行。
2016年5月30日,被誉为农村小额信贷领军者的格莱珉信托将国内唯一直接参与运营发展的机构格莱珉尚都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交由中和农信社全权管理,并入中和农信社小额信贷支持平台,这意味着中和农信社将与格莱珉信托在产品设计、人员管理、运营模式等方面紧密合作,共同深化中国“精准扶贫”。
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中和农信社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4月底,中和农信社小额信贷已覆盖全国18个省、178个贫困县,累计发放贷款140万笔,贷款总额超过148亿元,有效客户34万户,贷款余额35亿元。这无疑凸显了对农村信贷市场繁荣的信心。
再过几天,易兴友的信贷资金就要陆续到账了,离他绿色养殖黑猪的致富梦更近了。
互连
“小额信贷之父”
孟加拉银行家尤努斯教授被誉为“小额信贷之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格莱珉银行,为底层民众提供金融服务,帮助他们创业。2006年,“为表彰他们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他和格莱珉银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格莱珉模式已被复制到美国、印度、墨西哥等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证明是消除贫困的有效模式。
感谢您对《公益时报》的关注。如需转载,请在微信官方账号回复“转载”进行授权。
张明敏
公益时报
来源|公益时报
编辑|于君如
微信编辑|武利平
【作者推荐】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农村小额信贷的问题,2020年农村小额信贷政策情况":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0992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