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市区航拍。特约摄影师王
消费金融公司整体业务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小贷公司实收资本和贷款余额全国第一;
融资租赁企业数量居西部第一;
保险法人机构数量居西部第一;
今年上半年,国内新上市企业数量位居西部第一;
外资银行分行数量位居中西部第一;
小贷公司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拥有中国最大的农村商业银行;
……
在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征程中,重庆成绩斐然。
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是中央赋予重庆的重要使命。《成渝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加快成渝建设西部金融中心。
中央有部署,重庆就看行动。
近年来,重庆着力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提升数字化、智能化运行水平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重点工作。全市金融业持续向上增长,带动金融中心指数上升至全国第七位。巴山和重庆之间的西部金融中心正在加速崛起。
把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作为“动力引擎”
8月15日,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大足支行通过网上渠道成功为毛毅供应链(重庆)有限公司办理了一笔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结算。
这是重庆市场采购贸易首笔网上收结汇业务。从提交材料到完成收结汇只用了3个小时,比之前在银行网点办理相关业务节省了整整一天时间。
此前,根据相关政策,重庆市场采购贸易企业需到银行网点收结汇。如今,通过政府和银行的共同努力,银行已完成与市场化采购和贸易联网信息平台的系统对接,开辟了网上便捷的收结汇渠道。市场采购贸易企业只需通过重庆财通跨境服务平台绑定收款银行账户,即可全程在线办理收结汇。
作为重庆数字金融的创新成果之一,市场采购贸易网上收结汇业务的诞生绝非偶然。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要推动金融与现代产业体系融合发展,努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如何才能做好这件事?重庆把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作为“动力引擎”。改革创新的重点是缓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痛点”和“赌点”,特别是中小微市场主体的融资问题。
抵押、质押这种传统的融资方式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加快发展数字金融,创新普惠金融服务势在必行。
金融改革创新的大幕在重庆拉开。
在产业服务层面,“重庆企业金融服务”、“长江融通”普惠小微在线融资服务平台、“信易贷渝汇融”平台、“重庆普金链”等多家在线金融服务平台相继问世。他们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搭建网上金融超市,让中小企业可以方便地与银行对接,选择适合自己的信贷产品,便捷地获得普惠金融服务。
在金融机构层面,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
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分行推出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在线融资服务,缓解“三农”融资难题。仅今年以来,就利用农e贷、种植e贷向359家农业市场主体发放贷款1.73亿元;中国银行重庆分行、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分行、重庆银行等多家银行也推出了面向中小企业的网络信贷产品。今年7月11日,重庆首次发布了140多个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创新产品。
在线上,近年来,重庆已陆续建成近500个“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5+N金融服务港湾”。依托银行网点、街道、社区等基层政府组织与园区的联动,港湾打通了普惠小额信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截至2023年7月底,这些港口已向14.5万家市场主体发放贷款超过1200亿元。
奋力前行,勇于创新。绿色金融、科技企业融资等重点领域更是如此。
2022年8月,重庆成功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已陆续成立20多个绿色金融专营部门或支行,创新推出300多种绿色金融产品。金融支持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动力十足。
改革创新的结果,显著提高了市场主体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普惠金融的服务覆盖面。同时也提升了金融服务产业体系和实体经济现代化的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末,全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8%,比上年同期高7.5个百分点;普惠小额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4%;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4897亿元,同比增长24.9%;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2%;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余额分别超过6200亿元和430亿元,同比增长约31%和35%,分别是2019年初的3.5倍和3.2倍。
以高水平开放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
7月18日,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区域合作论坛上,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商务委、蚂蚁集团、Proxtera、新加坡兴翼数字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分行等,共同发起“重庆跨境数字贸易发展战略合作,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当天,重庆市商务委、蚂蚁集团、Proxtera、兴义数字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分行签署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推动重庆跨境数字贸易发展。
这些频繁的国际合作见证了重庆正通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提升其金融业的发展水平。
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给出的定位,未来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立足西部,面向东亚、东南亚、南亚,服务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按照这个定位,西部金融中心必须是国际化的,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江北口金融核心区。记者崔丽摄
重庆如何打好这张“国际牌”?突破口在于开放创新内陆金融,推进金融互联互通。
对此,重庆充满信心——拥有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庆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等一批开放平台。
依托开放平台,重庆金融开放大步向前。
2023年4月21日,在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期间,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以下简称“金联联合体”)在重庆正式成立。
该金融协会由重庆本地法人银行、政策性银行、在渝中外商业银行共同组建,组织通道沿线金融机构参与。
目前,金联正推动各成员机构依托国内外金融资源禀赋优势,探索形成覆盖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和全国的市场交易网络和金融服务体系,促进陆海新通道跨境贸易、投资和产业发展。
回首过去,重庆金融与世界互联互通的精彩故事屡屡上演。
2018年3月,中国银行重庆分行、星展集团等境内外银行机构帮助砂之船集团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募集资金3.96亿新元。这是中西部地区首个跨境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项目,为西部地区企业跨境股权融资开辟了新渠道。
今年3月,星展银行、重庆银行等多家国内外银行再次联手,帮助该项目再融资23.4亿元银团贷款,成功实现银团贷款期限转换。
2020年,重庆启动了首批便利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试点。2022年6月初,重庆这一试点升级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专业化新企业,可在不超过1000万美元的限额内自主举借外债。
2020年以来,重庆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金融开放创新举措——启动企业外债管理改革创新试点,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对外投资试点,便利贸易外汇收支。
“近年来,重庆争取国家支持政策142项,批准外汇管理试点政策20余项,自由贸易金融试点49项,金融政策开放度领跑中西部。”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金融开放创新涉及跨境投融资、跨境人民币结算、外汇管理改革等领域。其中,很多做法走在了全国或中西部地区的前列,为重庆等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注入了全球金融活水。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底,仅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就帮助重庆企业实现跨境融资超200亿美元,带动中西部10个省区企业赴新加坡融资65亿美元;2023年上半年,全市跨境人民币收付实际发生额累计1363.7亿元,结算量位居中西部前列。其中,重庆与东盟、新加波、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实际跨境人民币收付分别增长37.2%、50.5%和4.6倍。
五年内基本建成西部金融中心。
在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和金融开放的同时,近年来,重庆在发展壮大金融机构体系、推进企业上市、优化金融生态、防控金融风险等方面持续发力。
这些都促进了该市金融业综合实力的“进阶”。如上所述,金融中心指数已经上升到全国第七。
我们先来看看金融机构的建设。金融机构的整体实力是衡量金融中心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需要构建强大的金融机构体系。
朝着这个目标,近年来,重庆在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培育和发展本土金融机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7月下旬,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重庆小额贷款公司实收资本约1189.56亿元,贷款余额1588.74亿元,居全国31个省份之首,分别约占全国的16%和19%。
同时,重庆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贷款余额超过千亿元的省份之一;12家注册资本50亿元以上的小贷公司,有7家在重庆。
这并不是重庆小贷行业第一次获得全国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公开数据显示,重庆小贷公司资本和业务规模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鸟瞰重庆,一座充满活力的山水城市映入眼帘。唐安兵摄
首先,重庆有很多。
2022年8月25日,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重庆分行在江北口开业,开启了其在重庆的战略布局。自此,外资银行在重庆的分行数量达到16家,居中西部地区之首。
2021年2月,重庆银行在上交所上市,成为西部地区首家“A+H”上市城商行。自此,我市“A+H”上市银行达到2家,居西部省份首位。
2020年6月,中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在渝中区开业,注册资本超100亿元。自此,重庆的融资租赁企业达到4家,居西部省份之首。同年同月,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在江北口成立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农村商业银行理财公司和西部首家银行理财公司。
目前,重庆还拥有全国最大的农村商业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保险法人机构5家,西部第一;旗下拥有三家消费金融公司,整体业务规模居国内首位。
同时,重庆金融机构也具有数量多、门类全的优势。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底,全市共有“银行、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475家,地方性金融机构600余家,民间投资基金800余家,实现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消费金融等20余类金融机构牌照全覆盖。
一个个“第一”,一组组数据,令人振奋——日益壮大的重庆金融机构体系正在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上市公司的“加速跑”是另一个动能。
今年以来,重庆抓住我国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带来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上市企业“千里马”行动,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市新增境内上市企业6家,数量创历史新高;新上市企业初始融资额大幅增长——总额达到93.46亿元,同比增长4.7倍;排名全国第七,同比上升11位。
不仅如此,目前重庆已有大批上市“后备军”和一批正在“冲刺”上市的企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上市公司储备库新增企业64家,排队新增企业5家,辅导备案企业5家。截至2023年8月29日,市级上市公司后备企业640余家;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96家,过会和排队发审企业10家,辅导备案企业21家。
上市公司的数量及其融资规模是衡量资本市场活力的重要指标。重庆企业上市跑出“加速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重庆资本市场越来越有活力。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全市金融业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重庆将如期在2027年基本建成西部金融中心。”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乘风破浪,成就万里希望。西部金融中心,未来可期!
本文来自【重庆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ID:jrtt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西部金融中心选址,渝中区西部金融中心":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0677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