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镇宁自治县龙将镇关定村的水泥大道上,我看到一大片水稻在道路两旁肥沃宽阔的土地上茁壮成长。远处的茶山上,身着民族服装的茶农正在辛勤采摘新茶。
“农信社的贷款就像及时雨,每次遇到困难都帮我走出困境,让我重新看到希望。”关定村村民郑拿着农村信用社刚刚为他升级信用的信用卡,向笔者感慨地介绍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郑于2008年开始创业。6年来,郑通过农户信用评级,遵循“无抵押、一次性审批、按需贷款、循环使用”的原则,以小额信用贷款的形式,在镇宁农村信用社共贷款12笔(次),累计金额68万元。以镇宁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为后盾,短短6年时间,他从传统的手工加工茶叶逐渐做大做强,成立了郑氏茶叶公司,拥有自己的茶叶种植基地、加工厂、营销管理团队等。并初步形成了集采摘、加工、包装、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实业公司。公司生产的“郑氏名茶”具有外观均匀、香气嫩滑、滋味鲜爽、汤色清亮、芽肥等特点,在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在多次名茶交易会上获得较好的名次。生产的茶叶畅销省内外,供不应求。目前公司有工人7人,年销售额约300万元,成为当地群众率先致富的典型。
“我今天的成就靠的是镇宁农信社,信贷项目的建设帮助我实现了创业致富的梦想。”郑的感觉。
孙恒军和孙恒福是西秀区轿子山镇的青年农民。他们一直在外打工,直到2013年。2013年8月,他们听说老家的农村商业银行在搞信用村镇创建,通过评级信用可以拿到无抵押物的贷款。于是,兄弟俩邀请他们回乡创业,他们办起了占地60亩,厂房面积7000平方米,机器设备投资500万元,注册资金1000万元。公司成立后,由于前期投入大,经济下行压力大,资金链断裂,公司陷入困境。年轻农民创业致富的梦想,在襁褓中就要被扼杀。安顺农商银行轿子山支行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向两兄弟发放信用贷款60万元。2014年3月,公司增信100万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其资金需求,帮助公司渡过了难关。目前公司有员工72人,流水线4条,主要生产细木工板、免漆生态板、木塑板材,年产新型节能板30万块,产值2600万元。
当提到信贷项目创造的效益时,兄弟俩异常兴奋:“如果信贷评级没有解决风险投资的瓶颈,我们兄弟俩1000多万的投资就‘白费’了,那就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农村信用社是我们兄弟的大恩人。”
西秀区刘官乡石新农场法定代表人杜长石,已建猪舍7间,总面积3200平方米,农场其他附属设施1200平方米。由于前期投入较大,一期农场建成后急需流动资金。刘官支行先后为其提供信贷支持,累计信贷资金88万元。现在拥有生猪1000多头,产值300多万元,年利润40多万元。刘官乡在自主创业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这样的故事以关岭、普定、平坝、紫云为背景数不胜数,以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贷城在全市建立为背景,不断被演绎。据统计,安顺开展信贷工程以来,累计发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39.8亿元,连续5年居全市同行业首位,帮助1万余名创业者实现“创业梦”,就地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123750余人。截至2015年上半年,安顺已创建金融县(区)4个,占全市县区总数的66.7%,信用乡镇55个,占全市所有乡镇的67.90%。按照省信用办创建金融信用城市的要求,信用县(区)和乡(镇)的比例分别仅为13.3%和12.1%,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市级农村金融信用城市即将在黔中崛起。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心得体会,农村信用工程":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0582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