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河南商水县实施‘聪明老婆’工程,我在村里的玩具厂上班,既不耽误农活,也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我也是在村里的玩具厂打工,一个月赚了3000多。”说起在家务农,河南商水县张庄乡杨湖村的留守妇女张茵告诉记者。在商水县,像张茵这样的“聪明妻子”有10万人,她们每个人在家工作的年收入超过2万元。
“‘聪明老婆’项目帮助我实现了回乡创业的梦想。在我创业遇到资金困难的时候,县里给我提供了20万的‘巧媳妇’无息贷款创业。现在我创办的乐丰渔网有限公司,每年为商水县10个镇的2万多名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提供渔网编织项目。县里对‘聪明老婆’项目如此重视,我抓住机遇,扩大企业发展规模,让更多农村留守妇女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受到县政府表彰的黄宅镇曹楼村“巧媳妇”创业之星罗说。
商水县是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县,也是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90%的人口是农业人口,外出务工人员31万,留守妇女15万。这些留守妇女都是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在外工作过的专家。因为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务农的限制,他们不能外出工作,但又有迫切的工作愿望。为此,从2015年开始,商水县实施“智慧妻子”工程。现在全县创建“巧媳妇”加工基地186个,50人以上;10人以上的“智慧媳妇”加工站406个,全县“智慧媳妇”工程从业人员达10万人,实现年增收20亿元。
在“智慧妻子”工程实施中,该县根据农村实际,探索实施了“协会搭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留守妇女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智慧妻子工程模式。一方面在商业水企中寻找合适的实施者,另一方面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适合“巧媳妇”的加工生产项目,明确以毛衫成圈、服装加工、渔网编织、手工编织、玩具加工、头发管理为主要发展项目。另一方面,将“巧媳妇”技能培训纳入农民工技能培训计划,通过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分层次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提升农民工技能。
去年以来,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89期,职业技能大赛9场,培养“聪明媳妇”1万多人。同时,该县还积极整合发改、农办、教育、人社、金融等部门的项目资金,通过“春潮行动”、“雨露计划”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聪明媳妇”的创业水平,为“聪明媳妇”创业提供小额贷款1000多万元。各种措施促进了“聪明妻子”项目的实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商水县“巧媳妇”项目从业人员10万人,其中毛衣从业人员2万人,渔网从业人员2.1万人,手工编织从业人员2.3万人,玩具从业人员1.2万人,其他从业人员2.4万人。该项目已成为商水县支柱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加快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也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商水县将“巧媳妇”工程纳入“十三五”规划。以“巧媳妇”项目建设为平台,结合国家产业扶贫政策和精准扶贫工作,加快推进全县贫困村“巧媳妇”项目实施,2018年底实现脱贫目标。全县107个贫困村中,有66个贫困村实施了“巧媳妇”工程,发展了66个50人以上规模的“巧媳妇”加工基地,发展了116个10人以上规模的“巧媳妇”加工站,其中2.76万贫困村群众通过“巧媳妇”工程脱贫致富。为充分激发“巧媳妇”的创业热情,该县培育了一批妇女创业扶贫基地予以扶持,并对“巧媳妇”优秀加工基地、加工点、创业明星进行表彰。截至目前,全县有2个加工基地、5个加工点、36个“巧媳妇”,受到县政府表彰,奖金25万元,培养和树立“巧媳妇”工程创业明星。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聪明老婆’工程全覆盖,让商水县所有能在家工作的劳动力都增加收入,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都失业;让商水成为毛衫袖口加工基地、毛衫加工产业转移基地、东西合作示范基地,力争“十三五”末解决全县12万贫困人口就业。”谈到“智能妻子”项目的发展前景,商水县委书记孔阳充满信心。(记者李向东通讯员乔连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河南省周口市巧媳妇工程,巧媳妇早餐店怎么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0366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