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单”“跑分”是伴随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衍生犯罪和终端犯罪,是全国“打卡”行动的重点,它们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对群众巨额财产损失的侦查、起诉和追索。
金某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以“跑分”方式实施洗钱活动,引入网络支付平台并大量归集银行结算账户,仅4个月就支付结算资金2.6亿余元。近日,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检察院以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对金等13人提起公诉。
检察官教人安装国家反诈骗中心App。
亲友入场
一天24小时三班倒。
2020年,为牟取非法利益,金某在厦门伙同他人,先后对接多个“跑分”平台,并在网上注册多家店铺,为网络赌博犯罪提供支付结算渠道,帮助赌博网站以虚假交易的方式洗钱。因当地警方及时查获,不符合刑事立案标准,金某等人未被追究刑事责任。
这次侥幸逃脱,金不但没有反思和接受教训,反而准备在另一个地方“大显身手”。
2021年2月底,金某与网上的“七哥”取得了联系。在了解到安宝富平台是一个技术成熟的专业“跑步”平台后,他决定引入该平台“大显身手”。3月初,他来到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找到朋友王某和付某,并把他们带了进来。后三人分工明确:金负责联系上游“客户”;王负责招聘、考核员工,租赁、收购、借用银行卡;傅出面租赁场地,购买设备,收发快递,负责后勤。很快,他们在吉阳区的一栋居民楼里搭起了“工作室”,开始“出走”。
“这份工作很赚钱。我与王、傅商议,要大干一场,雇人去做。”面对检察官的讯问,金某说,他们从浙江、贵州、山东等地拉来亲戚朋友,和他们一起“赚大钱”。金的表哥等三人为客服,负责提供收款账户,接收上游资金,给安保富平台上的“客户”打“分”;张某等7人担任开票业务员,负责接收安宝支付平台推送的订单,分散向指定账户转账,按照1元1分的比例,在平台上操作“下分”、“上分”、“下分”的“客户”。金某等人招聘的10名员工,等级固定,职责明确,客服、开票人员实行轮班制,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行。
存放作案银屏的储物柜
“为了看起来更正规,我们在工作室门口挂了‘安宝网络有限公司’的牌子,但实际上并没有注册这个公司。”“工作室客厅有8台电脑可以取钱。”“在客厅里,还有一个专用于银盾的储物柜。每个格子都标有编号,银盾用完后放在对应的格子里。冻结账户的网银盾放在带‘停’字的储物格里,由老板处理。”嫌疑人供认不讳。
据其供述,客服会根据老板收集的账号做一个文本文件,随着银行卡的更新不断添加修改。每天上班前,开票员要检查公司控制的银行账户是否被冻结,并在文本文件中标注“已测试卡”。检测方法是操作银行账户,通过网银进行小额汇款。如果钱能赚到,说明没被冻结。
金等人的“生意”进行得很顺利。短短4个月,平台“跑”了2.6亿多元。
高薪诱惑
员工愿意承担风险。
金等人敢于冒险,正是因为“跑分”带来的巨大利益。据金某等人供述,他们的收入来源于单笔转账的手续费和流水千分之八的提成。正是这种双重收入,让金某等人获利100多万元。
他们提供给员工的薪水也很可观。开票业务员基本工资每月5000元,考勤奖1000元。如果转账没有错误,可以额外获得2000元;客服工资更高,至少1万元。所以,即使对资金来源和工作性质有所怀疑,但在高薪的诱惑下,大部分员工还是选择了“坚守岗位”。他们坦白说,与之前的工作相比,现在的工作很轻松,收入也很高,所以他们冒险继续做下去。
为了躲避警方和相关部门的监管,金某等人每次“跑路”洗钱时,都会将大额资金拆分成几笔小资金,再转给诈骗犯罪集团。
拆分金额越小,需要的银行卡越多。为此,金某等人向员工承诺,只要向工作室提供个人或亲戚的银行卡,提供几张卡就有好几份收入。多名员工在各大银行办理了多张银行卡,开通了u盾和网银供工作室使用。他们在领月薪的同时,还能收到不少“卡费”。
东创实发
多张银行卡被集中交易暴露。
正当金某一伙沉浸在暴利的喜悦中时,他们的犯罪行为引起了银监、公安、电信等部门的注意。
2021年7月初,济阳区城泊湖小区一带频繁出现异常手机接收银行交易信息信号,均指向其中一栋居民楼。这一线索引起了公安机关的重视,济南市公安局指派吉阳区公安分局对此展开调查。
调查发现,该楼是一群南方青年租用的,他们经营的“安宝网络有限公司”没有办理工商登记手续。经过周密部署,2021年7月15日,警方对现场进行了突击检查,当场控制了“逃跑”的犯罪嫌疑人7人,从仍在显示交易画面和通讯群的电脑中提取电子数据,缴获u盾63个、手机22部、电脑8台。
随后,民警循线追踪,迅速将正在倒班休息的其他4名团伙成员及逃跑并试图毁灭证据的两名主犯金某、王某抓获。
“根据金等人的说法,其实他们的‘跑分’行为早就有先兆了。”办案检察官、济南市济阳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告诉记者,比如金等人在操作“跑分”时,平台不断提醒“u盾交易笔数过大,注意合理分配”,多张银行卡因银行卡交易过于频繁等异常现象被冻结 金额太大,夜间交易太多,更有甚者因为资金来源明显不合法,账户被公安机关冻结,巨额资金无法转出。
为了顺利应对银行的电话核查,金某专门制作了一个名为“银行问答”的剧本,让员工冒充卡主,虚构自己从事电商销售的事实,试图躲避银行监管。为了掩盖自己的违法行为,金某要求上游“客户”不要用作案时使用的收款卡直接把钱转到自己的平台,而是用转账卡“打分”。
2021年8月20日、9月1日,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
作为一种犯罪来惩罚他
准确认定犯罪性质
办案检察官核实重要持卡人陈述。
逮捕决定作出后,刘晓庆与办案民警进行了深入沟通,针对涉案银行卡来源及数量、支付结算资金总额、上游涉资刑事案件情况等核心事实,提出了进一步侦查补充侦查的提纲。其间,双方根据核查情况多次交流,不断调整调查重点。
调查人员在全国范围内辗转30分钟,收集了12家银行的150多份跑路明细,整理出40多份涉案证据材料。逐一核查,最终确认该团伙涉案金额2.6亿余元。
办案人员冲破重重阻碍,案件事实逐渐清晰呈现。如何准确认定犯罪性质,确保受到惩罚?基于主客观相一致、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办案检察官认为,所有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在明知是犯罪所得的情况下,将巨额资金分散到多个账户,多次使用非自有资金结算账户帮助转移资金,以及向他人提供银行卡帮助转移资金,均符合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关于掩饰、隐瞒犯罪的规定,应当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追究刑事责任。
为体现宽严相济的客观公正刑事政策,检察机关在确定每个行为人的作用时,充分考虑参与时间、工作性质、提供银行卡数量、获利数额等情况,确定11名犯罪嫌疑人为从犯,评价金、王为主犯,确保以罪论处。经办案检察官与犯罪嫌疑人、辩护人多次充分沟通,13名犯罪嫌疑人均自愿认罪认罚,并签署了认罪悔罪书。
检察官的陈述
当心“逃跑”团伙的陷阱
所谓“跑分”,实际上是为电信网络诈骗、赌博等上游犯罪搭建平台,利用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网银、线下存取款等手段,高频挪用赃款的犯罪。参与者将承担刑事责任。
一方面,不要相信网上高价购买银行卡的信息,警惕亲友以“借款”名义使用自己的银行卡。因为,这个时候,你提供的银行账号可能会成为帮助犯罪分子“逃跑”的工具。账户涉嫌犯罪的,涉案账户将被公安机关冻结,户主将受到个人征信的严重影响,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另一方面,要高度警惕招聘平台、微信群中不切实际的高薪诱惑,尤其是开票文员、客服等难度不大但薪酬很高的招聘信息。可能是“跑分”团在招人。因为“工作时间自由”、“工作内容单一”、收入丰厚,吸引了空大学生、全职妈妈等闲暇时间较多群体的参与。参与其中的人会逐渐成为“跑分”群体的“工具人”。
希望广大群众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辨别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如果遇到类似事件,不要参与其中,向公安机关提供相关信息,第一时间遏制“跑粉”群体的违法犯罪行为,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和良性的金融秩序做出贡献。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庆龙)
转自:检察日报
作者:郭淑和
资料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4个月涉案2.6亿,藏在居民楼的“跑分”团伙被公诉":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0355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