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激光财经(leishecaijing)
从自主经营到对外开放,哈尔滨银行的消费金融又迈进了一步。
《激光金融》注意到,哈尔滨银行的消费金融推出了网贷超级业务,引导JD.COM金条等各类现金贷产品的流向。纵观整个持牌消费金融行业,哈尔滨消费金融率先开辟了贷超业务线,确实很前卫。毕竟即使是线上业务很强的头部消费公司,对于贷超的业务也是比较谨慎的。
从哈尔滨银行消费金融的业务转型过程来看,网贷超级业务与其线上自营战略一脉相承。自哈尔滨银行启动消费金融平台+自营的联动模式后,线上自营业务确实有所提升,自营业务占比也提升至10%以上。在线流量池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投放贷款业务也就顺理成章了。
贷超业务还能带来一定的表外业务,贡献服务费、佣金等非利息收入,在表内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增加非信贷资产以外的多元化收入来源。
至此,哈尔滨银行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式逐渐丰富,包括线上自营、助贷、贷款超负荷、联合贷款、线下自营等业务单元。相比线上业务,哈尔滨消费金融线下业务的拓展近年来略显停滞,似乎凸显出哈尔滨消费金融有意将战略重心向线上业务倾斜。
其实不只是哈尔滨银行的消费金融。近年来,持牌消费金融行业受到银行竞争和资产荒的影响。为了寻求增长,线上线下业务融合明显加快。大多数消费金融公司都在探索除贷款援助和联合贷款业务之外的多元化业务模式。
从线上到线下,从线下到线上,从借贷到放贷,持牌消费金融新业务的探索也将成为常态。
网上贷款超载,打通表外
哈尔滨消费金融的借贷业务设立在独立选定的借贷渠道。目前哈尔滨消费金融的放贷业务有助民生放贷和JD.COM金条导流。从业务逻辑上看,哈尔滨消费金融主要是给产品贷款来匹配流量,贷款管理由第三方负责。
根据哈尔滨银行业消费金融的用户协议,哈尔滨银行业消费金融的网站和客户端可能涉及第三方机构拥有、控制或运营的其他网站的内容或链接。哈尔滨银行业消费金融不能也没有义务保证第三方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用户自行判断并承担第三方内容和产品的风险,与哈银消费金融无关。
虽然哈尔滨消费金融分流的产品都是主流的互金产品(年化24%以内),但在贷到超页营销的指引中,哈尔滨消费金融突出“领取低息额度”,明显与互金产品的平均利率区间不符,有诱导消费者的嫌疑。
哈尔滨银行业消费金融可以开辟一条借贷超导流量的业务线,关键在于线上自营网络搭建的流量池。从哈尔滨银行消费金融的业务转型过程来看,2021年是其“平台+自营”战略迭代的关键节点。
今年,原招联金融首席营销官谢云利出任哈尔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谢云丽有丰富的线上运营经验。除了在智联招聘工作,他还曾担任腾讯电子商务总经理助理和JD.COM集团微信Q事业部营销中心总经理。
谢云丽的加入,加速了哈尔滨银行消费金融线上自营业务的转型。2021年,哈银消费金融对自营产品进行了整合升级,推出了全新的自营品牌——哈哈贷,并更新了哈银小金App等多个线上自营渠道,随后上线了分期商城。短短两年,哈尔滨银行消费金融线上自营网络建成。
在自营线上之前,哈尔滨消费金融主要依托流量平台开展助贷业务,与杜小曼、京东金融、滴滴金融、乐心等大部分互金流量平台合作。自营网络建成后,哈尔滨消费金融自营业务占比上升。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哈尔滨消费金融自营业务贷款余额超过17亿元,占比11.7%。除了线上自营,线下直销业务也是哈尔滨银行消费金融自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激光金融》了解到,哈尔滨银行的消费金融线下业务采用直营模式,北京、天津、成都、深圳等六个城市。哈尔滨银行的消费金融线下业务策略偏保守。2019年左右开始,线下扩张放缓,没有新开城市。同时,相比其他线下消费金融公司,哈尔滨银行的线下产品定价较高,产品优势并不突出。
凭借线上+线下、贷助+自营的联动发展模式,哈尔滨银行消费金融业务量保持稳定增长,表内余额保持高位。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哈尔滨银行消费金融总资产分别为113.93亿元、136.58亿元、152.38亿元,增速分别为54.21%、19.88%、11.57%。今年8月,哈尔滨银行消费金融的表内余额已经超过200亿元,管理的总资产近220亿元。
因为哈尔滨银行的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只有15亿元,每年利润留存有限,多年扩张后资本充足率压力剧增。因此,以助贷、联贷等方式拓展表外,成为哈尔滨银行消金的首选。
在表内增长受限空的情况下,进一步打通平台流量,发展贷超业务也成为哈尔滨银行表外增长的重要一环。
业务整合,加速探索
就整个持牌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而言,哈尔滨消费金融的超贷业务只是行业探索新业务、融合多元业务的一个缩影。
三年来,消费金融公司为了增量,为了应对资产荒和银行分期团队下沉的冲击,选择了多条腿走路。哈金的网贷超像,掌门的线上线下融合也超像。
一个比较明显的信号是,线上的老机构不仅巩固了线上的基本自营和贷款辅助,还展开了线下业务拓展,在全国多地招募线下代理渠道,通过渠道力量推广工资贷产品,向线下客户渗透。线下巨头兴业消费金融也开始加大线上投放支持业绩增长。
在业内人士看来,消费金融公司开辟新的业务线,线上线下交叉,有实力的线上机构寻求线下,线下机构开始布局线上,都是行业走向成熟的表现,凸显了各种模式遇到的瓶颈。
在主业稳定的前提下,这种新的业务探索也将成为常态。一位持牌黄金高管表示,线上机构觉得线下成本不高,大额业务速度快,愿意试一试;线下机构认为线下管理成本高,线上模式轻,可以几个模式做,也想试一试。
“每个人都想互相尝试,就当是一种新的商业探索。如果探索不成功,随时可能撤回。”
相比线上业务创新,线下展业的探索难度更大。某消费金融公司线下区域负责人表示,现在消费金融的线下市场已经成为一片红海,各路玩家涌入,给公司的产品和展业团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小金公司线下展业的压力来源有三个。第一,银行的分期产品和信用卡分期团队下沉,定价灵活,品牌口碑优势和资金成本优势很大,是消费类公司难以比拟的。
“现在银行的分期业务非常下沉。一些被消费公司拒之门外的客户,银行分期团队可以过去拿额度,谁被围了就不好说了。”黄金消费的从业者说。
二是整个市场利率定价机制非常透明,客户群对价格越来越敏感,直接拉低了小金公司的产品优势。
第三,年轻的客户经理展业能力有限,而且为了严控风险,对小金公司的审核更加严格,甚至比银行的分期业务还要严格,导致小金公司线下配售紧张。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消费金融市场由于银行的介入,短期内处于混乱状态,但最终会回归到能力层面,从混乱走向相对稳定。
银行大举进入小额消费信贷领域不会持续太久。大家看好了就冲进去,最终变成红海。首先是简单直接的打价格。当我们发现客户质量参差不齐的时候,我们最终会争取风险控制。
在风控层面,银行典型的是自上而下渗透,对优质客户有丰富的风控经验。但次优甚至次客户层面的风控经验,并不一定比已经深耕消费金融领域的机构更有优势。一旦银行在摸索过程中无法控制资产质量,就可能出现战略回撤。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哈银消费金融贷款怎么样,哈银消费金融是银行还是小贷公司?":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0189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