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回归社会的特殊群体,弱势、风险、边缘的社会特征,以及回归社会后他们的心理问题、维权、社保、就业等生存问题的解决程度,直接决定了他们能否真正走上新生之路。海伦市司法局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建立了一个帮助和教育基地,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回家的路。
“非常感谢绥化和海伦司法局的帮助,否则我的企业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在海伦市新新制衣厂生产车间,经理高拉着海伦市司法局安置教育科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
“这个欣欣制衣厂的经理是刑满释放劳教人员。在我们的支持下,他实现了就业和创业。因为她的特殊经历,我们把它当作正面教育的典型。现已成为绥化市刑释人员安置教育基地,为刑释人员实现心理平稳过渡、尽快融入社会提供平台。”海伦市司法局副局长薛宝忠说。
1996年,高在狱中度过了16年,因为她犯了一个错误,因为一个单一的想法。2011年8月,高出狱,16年太漫长,变化太大,她一下子找不到回家的路。
“起初,我想出去工作,但去了几次后,我碰了壁。因为我在监狱时学的是缝纫和服装设计,所以萌生了开一家自己的洗涤店的想法。”2011年9月26日,高用唯一的一台洗衣机和一个旧得不能再旧的熨斗开了一家洗涤店。由于高吃苦耐劳,心思缜密,技术娴熟,洗烫店的生意蒸蒸日上,但高并不满足于现状,想谋求更大的发展。2012年2月,高来到海伦市司法局,想了解一下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教育政策。从此,海伦市司法局成了她事业的坚强后盾。
海伦市司法局帮助高协调申请了5万元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有了这笔资金,她买了五台缝纫设备,扩大了经营规模。
做生意重要的是质量和诚信。2012年,高通过经营自己的生意,承包了四家酒店的工作服。哈医大二院医生护士的白大褂也是从高服装店买的。
看到高如此体贴、热心,愿意帮助像她这样的刑满释放人员,2013年,绥化市司法局、海伦市司法局决定将她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帮助她扩大经营规模,建立服装厂,作为刑满释放人员安置过渡基地。
2013年,海伦市司法局帮她争取到了5万元的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绥化市司法局和海伦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共同集资17万元,帮助高上项目,扩大规模。海伦市司法局也设立了一个副局长专门为高提供帮助。从联系合适的工厂、协调用电,到办理营业执照、申请免税,司法局都尽心尽力,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都深深温暖和感染着高。司法局的干部职工成了她心中真正的“亲人”,也坚定了她展现自我、回报社会的信心。
2013年5月8日,高的新新服装厂开业,拥有43套闪亮的缝纫设备和一个宽敞明亮的290平方米的新车间。从回归社会到自己创业,短短三年时间,在绥化和海伦的帮助下,高实现了从小店到中型企业的华丽转身。
“我不忘挖井。我是在绥化市司法局、海伦市司法局相关领导关心友好的目光中一路走来的。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帮我圆了就业梦,扩大了生产规模。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关注那些走过弯路、需要帮助的人,尽我微薄之力帮助他们顺利过渡,早日回归社会,早日实现就业,为社会减轻负担!”高感慨地说。
高介绍,企业首批签约的60名员工中,有两名刑满释放人员,海伦市司法局和高相关领导到监狱接他们,并在这里顺利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已有20余名刑满释放人员及家属在此安置,同时帮助10余名家庭困难妇女就业。“以前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司法所联系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为他们提供简单的生活救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支持和帮助高实现就业创业,把她的新新服装厂作为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过渡基地,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今后,我们将帮助刑释人员建立更多的'高'式创业模式,完善安置基地的布局,充分发挥安置基地在促进特殊人群就业方面的功能作用,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海伦市司法局局长曲世奎介绍。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迷路的人找到回家的路,迷了回家的路":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0065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