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现任社旗农村商业银行田庄支行副行长。自2016年担任朱集镇李安村第一任驻村书记以来,他就一直在不忘你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想思路,找项目,千方百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三年来,在社旗农商银行和朱集镇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四年间,李安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还被省委组织部和社旗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摸清底数,沉入贫困户。
李安村位于社旗县朱集镇西北部。辖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464户1979人,贫困户53户150人。朱通过召开村两委会议,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主攻方向。然后,他开始逐村走访村里的贫困户。他首先来到贫困户张世昌家。张世昌的妻子因病致残,儿子上了大学。他家很穷,住的房子年久失修。不久,大风刮倒了屋后的大树,砸在屋顶上。房子漏水严重,随时可能倒塌。朱配合村委会立即为他申请危房改造,很快解决了他的住房安全问题;张明超的妻子是贫困户,患有精神疾病,她的孙子是智障。朱多次上门鼓励他发展养羊,还为他家申请增收5000元,帮助他扩大养殖规模。
经过多日的走访调研,朱泰森对村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并逐一解决了他们眼前的实际困难,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我在村里期间,晚上经常有人把新鲜的蔬菜和鸡蛋静静地放在门前。人群深情地说:“现在我甚至不把泰森当外人了。看到他就像看到我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想法我会告诉他,有什么困难我会找他帮忙。”
先扶贫,坚定脱贫信心。
鉴于贫困户观念落后,思想负担重,得过且过,安于现状。朱和社旗农商银行驻村工作人员努力做好扶贫政策的解释者和宣传员。他们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出谋划策,激励贫困户改变固有观念,自力更生。首先,通过“初心屋”的使用,动员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承担村里的环境整治任务,并结合户貌发放相应的奖励卡,让他们在村里的爱心超市免费领取奖励物品,从而激发贫困户参与“两貌”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每月召开扶贫政策晚会的形式,向贫困户宣讲扶贫优惠政策,也向贫困户讲述当月自身发展、公德、户容等情况,然后由评委会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结果为“红黑榜”和“红黑旗”。这些活动的开展,唤起了更多人脱贫致富的希望和信心,实现了物质扶贫和思想扶贫的标本兼治。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组织帮助负责人与他们聊天,讲道理,鼓励他们,激发贫困群众的创业热情。
贫困户夏松香的妻子,二级残疾。长期服药后,她需要不断的陪护。他儿子是大学生,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来自田地,生活困难。
了解情况后,朱泰森多次到他家看望,鼓励他树立生活信心。最后通过银行发放的扶贫资金小额贷款,支持他创办了一个小农场。朱泰森还请来村里的养殖人才帮他结对子,手把手教养殖技术,协助疾病防控。去年,他家的农场盈利1.5万元,加上种植带来的利润,夏松香在2019年光荣脱贫。夏松香激动地说:“感谢朱书记给了我资金支持,给了我搞养殖的资本!”
这个村的王启发、王连亭、张明超等一大批贫困户通过开发项目、安排公益岗位等方式实现了脱贫,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产业的繁荣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朱充分利用农村商业银行在金融扶贫方面的优势,鼓励李安村依托烟叶、三粉加工、香菇种植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大种植力度。他帮助伟峰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协调扶贫贷款45万元,让其扩大了香菇种植规模,解决了10多户贫困户的问题,甚至带动8户贫困户加入了香菇种植的行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在他的协调和努力下,总投资180万元的李安村扶贫车间包装工程竣工投产,解决了12户贫困户的打工问题,人均月薪2000元。同时,依托社旗农商银行与民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金融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目前,李安村42户贫困户与民兴公司签订了脱贫协议,贫困户连续两年受益,实现年均增收2000元。随后,朱协调引进并建设了生猪养殖基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使群众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近年来,在政府惠民政策的推动下,李安村的贫困发生率从4.25%下降到现在的0.85%。
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生活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五月,满目苍翠,李安村,生机勃勃,漫步在村里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上。两边的月季花开得灿烂,芬芳的洋槐花闻起来芳香扑鼻。小广场村里健身器材齐全,几个老人在健身,孩子们在广场上追逐嬉闹,是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泰森不仅帮助村里修路,还安装了路灯。夜里,天不再黑了,村子里一片光明。”张士超,一个健身界的老人,说起这个,难掩骄傲。三年前,村里的主干道还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村里没有路灯,晚上都是抹黑;电力条件差,只能维持正常的生活用电;村里的教学楼破旧,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差。
为了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他积极与朱集镇政府沟通,申请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用500多万元资金,先后完成了李安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安全饮水、新建小学教学楼、电网改造工程。同时与单位党委多次沟通,协调筹集资金2万余元,为李安村党群服务中心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优化了办公条件。朱还拿出村里“第一书记”的专项资金,为李安村安装了73盏太阳能路灯。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村民出行、上学带来了更多便利,让李安村变得明亮而美丽。
为了做好第一书记的职责,为了让贫困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母亲病重,睡前无法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被放在爷爷和外公家,一家四口有四个家庭...虽然付出了很多,但他没有抱怨,只是亏欠了家人、父母和孩子。因为扶贫,朱泰森在青年时代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对他来说,为村民付出,让他们早日脱贫,是一个共产党员最好的回报。(记者刘镇伟通讯员王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朱泰森:李安村贫困户的贴心人":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930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