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陆良县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利用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带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复员军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网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普惠金融创业。2020年,陆良县将有713人从事小额贷款工作,其中免贷226人,小额贷款担保487人。截至12月底,已完成721人,占任务数的101.1%,支付金额10815万元,财政贴息2078.72万元,带动就业2160人。县人社局、财政局、金融机构要牢牢把握创业担保贷款管理,充分发挥贷款在稳定就业、促进就业中的作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联动机制。多年来,陆良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促进创业、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各承担单位也对此项工作实行目标考核管理,将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分解到乡(镇),建立考核奖惩激励机制,确保任务落实。各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人社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主动与各部门联系协调,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指导各部门开展工作;财政部门积极做好贴息工作,加强贴息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金融部门积极落实贷款政策,做好贷前调查,及时向群众发放贷款,加强贷款户跟踪管理。各承办单位上下齐心,通力合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有效地落实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第二,把握政策尺度,创新“六不贷”。创业小额贷款政策优惠,准入门槛低。为保证贷款工作不折不扣地进行,必须严格执行统一的贷款政策。为此,陆良县在全市首创“六不贷”思路,即贷款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以户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贷款:一是不得重复申请贷款。即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或“免贷免补”小额贷款累计不超过3次(可以借款3次),不得同时在多个承包单位申报小额担保贷款或“免贷免补”小额贷款;二是不允许重复担保,同一担保人最多允许同时担保2名贷款人员;三是除助学贷款、扶贫贷款、首套房贷外,有商业银行其他贷款记录(包括正在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或“贷帮补”小额贷款的贷款);第四,贷款申请人、配偶、担保人不使用不良信用贷款;第五,创业项目规模太小无法贷款(种植规模10亩以上,牲畜30头以上,家禽500只以上的申请人可以给予贷款);第六,申请贷款资金不用于项目开发(申请人必须提供购买或销售的相关证据,证明贷款用于创业或流动资金,但不用于项目开发)。
第三,搞好“四通”,严格执行政策。为确保创业担保贷款优惠政策的公平公正,避免贷款过程中出现社会矛盾和问题,工作重点在“四个环节”和“四个关口”。首先是做好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报纸、电视、广播、宣传册等有效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小额贷款的范围、对象、条件、用途、贷款申请和发放程序、贷款额度、期限和贴息等内容,特别是针对农民工和有一技之长的高校毕业生,让广大劳动者和创业者充分了解这一优惠政策,让符合条件的人员有机会享受政策惠顾,确保政策落实。二是查征信。登记后,贷款银行要对所有申请人和担保人进行查询,不良信用、重复贷款、贷款的申请人不得享受该政策。三是查贷前调查。信用查询后,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进行实地考察。在申请人的经营场所和相关证件上留下视频资料,太小或骗贷的不享受此政策。四是关闭贷款发放。为了保证资金安全,银行发放贷款时,贷款人和担保人必须同时在场,并签字认可。
第四,加强服务水平,提高创业质量。创业担保贷款与其他商业贷款的区别不仅在于贴息资金,还在于对贷款人的业务帮助,提高了业务成功率。为此,陆良县是做好跟踪服务。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1+3”跟踪服务机制做好工作。二是开展创业培训。全年共培训465人,其中网创培训29人。三是培树优秀的创业模式。两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是典型的创业者。电视台做了采访,加大了宣传力度,起到了很好的影响示范作用。四是简化审批手续,提供快捷服务。按照“自愿申请、规范审批、正确使用、银行贷款核销、到期还款”的工作程序,在确保降低贷款风险的前提下,努力改变原有贷款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做到简单及时完成,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为贷款对象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陆良投资促进局,陆良县强抓创业担保贷款管理工作":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900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