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春香正在搅拌猪食。通讯员闫文军摄
兰春香喂牛。通讯员闫文军摄
鸟瞰鱼塘。通讯员闫文军摄
花在喂鱼饲料。通讯员闫文军摄
广西新闻网大化6月5日讯(通讯员秦文君秦杰)6月2日,一大早,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任梁村村民兰春香就在家门前忙碌着:她忙着将豆腐渣、蔬菜、玉米粉混合,为猪准备“营养餐”;喂完猪食,我开着三轮车去割草,碾碎,喂小牛...
像兰春香这样在房子周围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家庭在大化农村随处可见。今年,大化把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巩固扶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充分利用农村家庭庭院,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发展多种类型的庭院经济,变“小庭院”为“大产业”,撬动农村“大振兴”。
“方寸之地”变身“富人花园”
兰春香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所以她不能出去工作。在村“两委”的指导和干部的动员下,兰春香利用小额信用贷款5万元发展庭院经济产业,利用自己的旧宅基地yard 空,改造成100平方米的牛棚和65平方米的猪圈。
牛棚里,三台大功率电风扇在摇头吹风,12头牛一边骑着凉风一边嚼着牛草。
“当畜舍内温度高于28时,电风扇温控器自动启动电源开关,电风扇自动开始吹小牛,低于27时,自动停止运转。”兰春香指着钉在墙上的温度控制器说。
除了养牛、养猪、种草、养鸡、养鸽子,兰春香寸步不离,发展庭院经济一年就能带来可观的收入。
兰春香说:“我充分利用了我的旧宅基地,把它改造成了牛棚和猪圈。现在我有12头牛和8头猪。预计今年我的收入将达到5万元以上。今年下半年,我想继续扩大规模,增加收入。”
一角成了增收的聚宝盆。
走进任梁村庭院陆上养鱼示范点,16个陆上圆形池塘里的鱼在跳跃嬉戏。村民花全文在鱼上,检查水位和温度是否正常。50米外,100平方米的老池塘里,水面上的两套增氧设备正在喷溅,池塘里的鱼不时冒泡。
花全文利用闲村空房和老房子基地发展陆上养鱼业,养殖品种为加州鲈鱼。同时,通过池塘养殖黄颡鱼、鲢鱼、鳙鱼、鲤鱼和草鱼,对养殖废水进行生物降解,实现生态养殖。
今年上半年,华泉已销售鲈鱼7000斤,销售额9.1万元,利润约2万元。
华说:“我利用旧的宅基地发展以土地为基础的农业。目前,约有16桶5万条鲈鱼,同时,老塘约有1万条“四大鱼”。预计今年净收入20万元左右。”
“在任梁村,我们积极探索和发展‘党建+金融+农户+保险’的立体生态循环特色养殖模式,促进庭院经济健康发展。目前,我们已经下大力气建设了两个庭院经济示范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这种藤编、陀螺加工等庭院经济示范户,推动庭院经济可持续发展,让农村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任梁村第一书记田长勇说。
“庭院经济”遍地开花。
“感谢党委政府给我们送来鸡,教我们养殖技术。我一定会养好这些鸡,增加收入,做好示范。”近日,北景镇韩达村村民魏宁拿着免费的鸡苗高兴地说。
赠送鸡是该县今年的示范扶持项目之一,是广西开放大学2023年第三期水库移民劳动力培训班、水库移民庭院节粮生态养鸡技术培训班学员受益的政策。将采取免费发放鸡饲料和雏鸡的方式,引导群众利用庭院空土地发展特色产业,让不起眼的“方寸之地”成为增收的“聚宝盆”。当天发放解冻鸡2400只,鸡饲料1200斤,生物饲料12000斤。
近年来,大量利用闲置土地和人民传统养殖资源的优势,发展庭院特色水产养殖。截至目前,全县已建立庭院经济示范村17个、示范户330户,发展陆基循环池塘16个基地484个池塘;发展庭院桑、养蚕,全县桑园种植面积1.15万亩;发展庭院微园、微果园、微菌园、微药园,助力全县蔬菜、水果、中药材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11万亩,产量1.84万吨。水果产量达到3622万吨;中药材产量达到31吨;2023年发放第一批特色产业(庭院经济产业),奖补1650万元,惠及5540户26302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大化农庭,庭院经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720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