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6日,刘玲在山上采集野生藻类。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专电(记者、张石榴)12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水苔姑娘愿富民种草人》——大学生村官刘玲回乡创业,为320多户农民增收。
市里的同事觉得无法理解;
母亲认为她“自我放纵,无可救药”;
村民的水田宁愿撂荒也不承包给她;
……
6年前,刘玲这个自嘲“水苔女”辞职回乡当“草民”,迎来了事业上的“黑暗时刻”。
嫁妆创业:从老总到深山里的村官
刘玲的父亲总是以她为荣。走到哪里,他都自豪地说:“我女儿在南昌大学读研究生,还走路呢!”
2013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刘玲在江西宜春一家五星级酒店做部门主管,工资很高。
当刘玲表示要辞职回乡当村官时,他的父母“集体强烈反对”。
“农村”这个词,在怕吃苦的老一辈农村人眼里,永远代表着落后。
“先前他们脸上怎么有脸!像普通农民一样,很难飞出山野农村的凤凰,飞回农村。他们接受不了。”刘玲可以理解为什么他的父母反对它。
老一辈人无法理解年轻人的心思。新一代有新一代的梦想和追求,她觉得广大的农村有她的“天地”。
刘玲的意志与她精致的外表“不相称”。她终于考上了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宜春大山深处的新田镇蚕塘下村当党支部书记助理。
看到大部分年轻力壮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很多农田荒废,杂草丛生。出生在农村的刘玲非常苦恼,暗暗盘算着如何把“荒”变成宝。
她想到了她的“媒人”——水苔。这是一种天然苔藓,属于高档栽培基质,广泛用于各种兰花的栽培和植物育苗。
刘玲的丈夫是新田镇李广村人,离刘玲工作的蚕塘下村不远。许多年前,刘玲和她丈夫的家人从事野生海藻的收购,他们也因为海藻而结缘。
刘玲想出了建立水苔种植基地的主意。
从一个体面的酒店高管到村官再到农民,“地位”一再下降,刘玲的父母辞职了。
“我已经租好地方准备工作了!希望大家能支持我。”刘玲不得不一幕接一幕地表演,并给他的父母打电话。
“我怎么支持你?我拿什么养你?”刘玲的母亲非常生气,电话啪的一声断了。
刘玲知道她母亲的性情,知道她有一张尖刻的嘴和一颗残忍的心。
最后,家人看到了刘玲的坚定,理解了她的选择。说了“狠话”的刘玲母亲,给了她嫁妆钱作为启动资金,用行动为刘玲投票。
反城市化:从城市人到乡村人
如今,出生于80后的刘玲,不仅建立了江西省第一个占地300多亩的水培种植基地,还让杂草丛生的荒地变绿,变看似不起眼的“杂草”为宝,带动了周围数百名村民就业致富。
李广存山湿润,非常适合水苔的生长。然而,水苔栽培基地的“成长”并不那么顺利。
当初有些村民的水田宁愿撂荒也不愿承包给刘玲,有些村民即使天天在家打牌也不想在种植基地干活。
“他们担心土地租给我们就成了我们的,也有人担心我们不按时交房租,发不出工资。”刘玲私下打听了一下,只知道村民们对她很怀疑。
为了让村民们放心,向他们表明自己的决心,刘玲再次做出了“惊人之举”——当即决定嫁给当时还是她男朋友的丈夫,把城市户口迁到农村,真正成为一名村民。
然后,刘玲挨家挨户,与农民签订正式租约,与客户签订正式购买合同。诚意终于让村民们放心了,主动把自家的水田租给了她。
戴眼镜的刘玲看起来很精致,但她比老农更努力工作。为了赶时间,她和丈夫还穿着雨靴打着伞在雨天寻找废弃的田地,亲自到田里丈量亩数。每个家庭都找到了废弃田地的主人,并与他们签订了租约。
土地有了,但由于种植成本高,资金缺乏,难以扩大规模,几乎耗尽了刘玲一家的全部积蓄,生活变得十分艰难。
这时,家人劝刘玲放弃。
“‘永不轻易放弃’是我的人生信条!”后来,已经成为当地典型企业家的刘玲,在许多讲座上经常用这句话来鼓励听众。
刘玲找到当时负责大学生村官事务的宜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易一波,寻求帮助。“他不仅立即带领多名大学生村官协会成员来到我们的基地,给了我们极大的精神鼓舞,还让宜春市大学生村官协会为我们提供了5万元创业贷款。”
后来,易一波多方协调,帮助刘玲以大学生村官担保的形式,向就业局申请了财政贴息的小额贷款10万元。
这一系列的支持给了刘玲继续“战斗”的更大信心。
刘玲的坚持也感染了她的公公婆婆。起初,她坚决反对他们创业种植海藻,但最终,她放弃了做服装厂的老板,回到家乡帮助他们创业。
“当时几十万元的服装机器,早就闲置在家里,成了废铁。他们已经完全褪去了以前老板的风格,一起变成了不折不扣的‘草民’。”刘玲看着公婆起早贪黑,不顾风雨,陪着他们上山下山,心想一定要出人头地。
驾驶一方:从废弃地到“聚宝盆”
受过高等教育的刘玲是一个“农民”,这与土生土长的农民自然不同。她不远万里,先后游历贵州、福建等地,求教经书,掌握了更先进的水苔种植加工技艺。还参加了区委组织部组织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班、省级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班、农业部组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农业局组织的电子商务培训班,一点一滴增强了创新创业能力。
随着水苔种植基地的逐步发展,昔日被村民遗弃的冷水田成了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刘玲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一般来说,一亩水苔的种植成本在3000元左右,一亩的利润在4000元到5000元不等,而水苔的生长期是1到3年。一般来说,越长越茂盛,产量越高。
水苔的培育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操作并不复杂。刘玲尽可能雇佣村里的留守妇女、残疾人空老人等特殊劳动力,以及那些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到现在有80多人。
陈来超,今年三十多岁,有轻微智障。由于父母早逝,八十多岁的他一直由奶奶抚养。刘玲请来陈来帮忙,教他扛草、播草籽,每月给他1500元的工资,不仅改善了他的生活,还让他变得更加开朗。每次见到刘玲,她都亲切地叫“玲玲”。陈来潮奶奶对刘玲说:“我过去常常想,有一天我死了,哑巴儿子不敢乞讨。现在你跟我在一起,我每个月都能挣钱,我就安心了。”
村里70岁的老人易其克右脚有残疾。他曾经守着自己的田地,过着艰苦的生活。他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现在,当你在刘玲工作的淡季,每天70元可以增加你一个月2000多元的收入。”
这两年,刘玲和丈夫开了一家淘宝店,采用“互联网加基地”的模式,在网上销售紫菜等农产品,进一步扩大了交易范围。
他们的淘宝店凭借多年来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口碑,连续12期获得金牌店铺,升级为双蓝钻。
刘玲还积极指导野生藻类的管理和保护,并带动周边省市的农民保护和发展近800亩野生藻类。产品由基地统一购销,年产藻苗3000吨,藻干150吨。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台湾省等地。
如今,刘玲和丈夫种植的水苔已帮助32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人们亲切地称她为“水苔姑娘”。
在采集加工水苔的季节,总有三四十个农村闲散劳动力参与采集水苔。“我的家就像一个小养老院,充满了笑声和乐趣。”刘玲经常借此机会和他们聊天,关心他们的生活。
村里的贫困户刘对赞不绝口:“这姑娘善良,没有大学生的架子。我家老爷子80多岁了。她努力工作来帮助领取老年津贴。如果村民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他们会帮忙的。”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最开心的事就是得到群众的认可和表扬。”听到村民们的赞赏,刘玲眼里噙满了泪水。
“做个‘草民’,创业富民。”日前,在宜春“我的初心故事使命进社区”推介会上,“水苔少女”刘玲用这样一个简单的结尾总结了自己的“初心”。(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大学生村官回农村创业致富,大学生村官带农民致富":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480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