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草原碳汇不仅仅是一个生态概念,更是草原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地上植被层、地下根系层和土壤层是草地最重要的三个碳库。
草原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有机碳的形式将碳固定在草原植物和草原土壤中,从而形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容器”。其总碳储量约占陆地生态系统总量的30%至34%,是仅次于森林的陆地第二大碳库。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草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约为300亿吨至400亿吨,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占草地总碳储量的93.28%,是植被层的15.2倍。可以说,在“双碳”目标下,中国发展草原碳汇的潜力巨大。
第一部分中国草地分布概况中国草地面积为3.92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0.9%。不考虑草原的自然地理特征,仅从行政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前三个省(区)是西藏、内蒙古和新疆。其中,西藏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0.9%;内蒙古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0.06%;新疆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面积的14.58%。其他拥有大面积草原的北方省份包括青海、甘肃、四川、宁夏、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我国南方的草坡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线以南(北纬33°左右)和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如广东、广西等。
总的来说,中国的草原以温带草原为主,分布广,类型多。天然草原集中在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北方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面积的80%。南方的草原资源多为草山、草坡和疏林,约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0%。
第二部分中国草地碳汇的发展目前,由于过度放牧、气候变化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中国70%的天然草地已经不同程度退化。对于增加碳汇而言,退化草地的恢复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和价值。优化草地管理是增强碳汇功能的最有效途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减轻放牧压力、围栏封育和人工种草。
2000年以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草原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和草原保护建设工程,草原固碳能力大幅提高。2011年起,我国建立了以禁牧、草畜平衡政策为重点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目的是降低放牧强度,恢复草原生产力,发挥生态功能。
预计通过种草改良4600万亩、禁牧和38亿亩草地草畜平衡,我国草地年固碳能力可达1亿吨。随着国家加大对草原生态修复的投入,草原固碳能力将长期保持,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部分草原碳汇项目开发01
方法论类型
目前,草原碳汇项目方法论主要有两种,即CCER和VCS:
Ccer方法名称
AR-CM-004-V01可持续草地管理的温室气体减排测量和监测方法。
Vcs方法名称
VM0026可持续草地管理方法(SGM)
02
方法适用性
以CCER项目类型为例,2014年1月,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联合编制的《草地可持续管理温室气体减排测量与监测方法学(V01)》(以下简称方法学)在国家发改委成功备案。方法学是对退化草地进行可持续的草地管理措施,包括减少放牧量、改变放牧季节、施肥、人工种草和酸性草地土壤。为草原碳减排计量提供参考,为开展草原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提供依据。
方法论中提到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
项目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草地;
土地已经退化并将继续退化;
项目启动前,该草地用于放牧或多年生牧草生产;
在项目实施期间,参与的农民没有显著增加用于做饭和取暖的化石燃料和不可再生能源木柴的消耗;
项目边界内的粪便管理模式无明显变化;
项目边界外的牲畜粪便不会运输到项目边界;
土地使用变化不包括在项目活动中。在退化草地上播种多年生牧草和种植豆科牧草,不视为土地利用变化;
项目所在地位于当地政府指定的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偿机构,项目区牧民签订了草畜平衡责任书。
03
适用条件分析
上述适用条件的第1条至第7条是对项目所在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地使用和生产方式的一般约束。更重要的是,第二条要求土地已经退化并将继续退化,这使得草地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可能,因为方法论中规定基线情景和项目活动下有五个主要碳库(详见表1)。
但基于稳健性和成本效益原则(项目核算期内地上木本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碳储量变化很小,需要很高的成本来测量和监测变化),可以不考虑地上木本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而主要考虑土壤有机碳。因此,项目方不需要考虑“随季节来随走”的现象,而需要重点关注改善草原生态系统的各种技术措施(如减少放牧量、改变放牧季节、施肥、人工种草等。),扭转土地持续退化导致土壤碳储量减少的局面,以牧草为媒介提高草地土壤碳储量,实现碳减排增汇。
第八条是基于政府文件的政策约束,要求项目选址必须位于纳入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偿机制的草畜平衡区,且项目区牧民已签订草畜平衡责任书。对于项目开工前不能放牧的土地,或者载畜率为零的,可以不签订草畜平衡责任书。
表1选择基准和项目活动下的碳集合
第四部分草原碳汇项目减排量预测目前没有公开宣布的草原碳汇项目,但VCS草原碳汇目前在Verra官网显示有6个中国项目,分别位于西藏那曲、新疆布尔津、甘肃阿里、张掖和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因为草原固碳工程主要是地下土壤有机碳的固碳作用,一般小于森林经营的平均固碳量。根据项目案例分析,每亩草地碳汇年均减排量估计约为0.08 ~ 0.28 tcoe。
第五部分草原碳汇项目案例介绍01
青海-湖北草原的碳汇
刚察县草原资源丰富,是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种群栖息繁衍的聚集地。拥有中国首个普氏原羚特别保护区,是“中国普氏原羚之乡”。该县草原面积72.4万公顷,占全县面积的88.96%,碳汇优势极为突出。为发展退化草地,治理和修复碳汇,充分挖掘现有草地碳汇资源,该县初步选择6.4万公顷草地实施碳汇项目。经初步技术评估,该项目每年可产生约9万吨碳汇,40年碳汇可达360万吨。碳汇开发成功后产生的收益不仅可以促进农牧民增收,还可以为加强草原资源监管、保护草原修复成果、发展草原特色经济和绿色产业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为实现青海湖北岸草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提供了有效路径。
02
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
2022年1月,全国首个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在包头市成功落地。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是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财险基于草原碳汇原理和遥感数据分析,联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专业碳汇价值评估共同完成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为包头市达茂旗农牧民提供绿色生态风险保障。
03
草原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
2022年8月,内蒙古锡林浩特农村合作银行向锡林浩特市阿尔山宝力格镇牧民苏其木格发放首笔50万元草原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锡林郭勒草原是内蒙古主要的天然草原之一。金融支持碳汇经济发展,不仅可以帮助当地牧场企业和牧民增加经济收入,还可以加强草原生态修复和草原保护,服务于国家“双碳”目标。
本文由Elec碳中和翻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低碳相关资讯,可以搜索“碳中和”,及时了解新资讯!
如有碳壁垒需求,请联系我们,如双碳规划|企业低碳技术与咨询|碳汇|碳交易|。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林业草原碳汇行动方案,草原碳汇经济":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478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