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兰镇口方敏
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市场参与者非常关心的问题。7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召开主题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环境促进发展”第二场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1+2”政策框架将通过“真金白银”的支持,帮助民营市场主体解难、增信、谋发展。
会议现场
近年来,人民银行和金融管理部门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融资配套机制,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明显改善。5月末,四川民营经济贷款余额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比同期加快4.8个百分点。贷款余额的民营经济户191.5万户,同比增长29.5%。虽然民营经济贷款稳步增长,贷款覆盖面持续扩大,但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完全解决,融资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黄全祥介绍了以下金融支持措施,以响应这一行动计划和支持政策:
一是针对信用信息和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制定融资征信“白名单”,扩大企业信用贷款。推动民营市场主体纳税、社保、公积金、房产、水电费缴纳等信息向金融领域共享,支持企业征信机构进一步挖掘和放大信用价值。利用四川省信用信息平台共享的企业注册、生产经营、税务发票、水电缴费、司法舆情、财政补贴等信用信息,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信用报告,为银行机构提供融资信用信息“白名单”,支持商业银行风险评估和信贷决策。开发推广“信贷+信用”融资产品,利用“税电指数”等信用信息对市场主体进行精准授信,引导信用贷款增量,提高民营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
二是针对民营企业融资对银行的高度依赖,支持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民营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以及科技、绿色、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债券创新品种,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支持民营企业发行应收账款、租赁债权、知识产权、特许经营权等证券化融资产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作用,综合运用信用风险缓释证书(CRMW)、信用挂钩票据(CLN)、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积极为民营企业发债提供增信支持。
三是完善内外部激励引导机制,提高企业贷款服务质量和效率。落实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的容忍度标准,建立健全“尽职免责”制度机制,打消基层业务人员“不敢贷”的顾虑。进一步发挥地方风险补偿基金和政府融资担保机构增信、融资风险隔离作用,促进银行机构“敢贷”和“愿贷”。继续用好央行普惠性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和考核机制,督促金融机构将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内化为经营战略和业务计划,落实内部转让定价优惠,充分调动一线人员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创新推进“园区担保贷款”、“造益贷款”、“服务担保贷款”、“配套小商品商业贷款”等相关产品和政策覆盖,积极满足企业降低抵押担保要求、提高资金使用灵活性、降低融资成本的需求,促进银行机构“能贷”和“能贷”。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四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ID:jrtt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近期民营企业融资政策,有利民营企业融资政策":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390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