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部分银行限制了信用卡的住房消费。华南某股份制银行规定,该行信用卡境内房地产商户单月(自然月)人民币交易金额不超过3万元,全年(自然年)累计不超过10万元。
编辑评论/注释
8月以来,多个省市和监管部门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和文件,控制消费贷款资金流向房地产。记者分别调查了北、上、广、深四地各大银行目前的贷款政策,发现多家银行额度下调,由之前的最高100万下调至30万;而且很多银行要求客户在当地有社保和公积金缴纳记录,对月收入也有较高要求;此外,对于额度较高的贷款,提供消费券几乎是所有银行的标配;价格也有所上涨,部分银行最低贷款利率已升至基准利率的60%。
银行方面,从审批到贷后管理,一切都很严格。贷款需求依然旺盛,小贷公司抓住了机会。相对难以监管,他们在额度、放贷条件、用途控制上似乎比银行宽松很多。(曾芳)
9月以来,北京、上海、广州、广西、贵州、江苏、福建等地监管部门下发通知,开展专项检查,严查银行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其他领域。已经一个多月了,消费贷款降温了。
“我以前经常接到各种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的电话和短信,推荐各种贷款产品,尤其是消费贷款产品。最近明显感觉这样的电话和短信少了很多。”一位北京消费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央行上周末公布的9月份金融数据显示,9月份新增居民短期贷款2537亿元,环比增加372亿元,同比增加1822亿元。虽然9月短期消费贷款增长规模仍值得关注,但增速有所放缓,新增居民短期贷款占总信贷规模的20%,与8月持平。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近期监管部门和银行加强了对短期消费贷款用途的审核,但政策落实并体现在数据上仍需时间。但预计第四季度短期消费贷款增速将出现更明显的回落。
多家银行消费贷款价格涨跌互现。
某股份银行北京某支行个贷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消费贷款的准入条件比较严格,一般在9月份之前只需要基本的工作证明材料。现在北京要求连续一年社保和公积金缴纳记录,公积金缴存额度和月收入都有明确限制。而且之前消费贷款上限原则上是100万,现在调整到了30万,利率也没怎么调整,一般是9%-10%。
华南某股份行个贷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消费贷款确实有下降趋势,利率也有上升趋势。一方面,银行的额度已经很紧张,政策严控消费贷款流向房贷。银行对大额消费贷款的审批更加谨慎;另一方面,目前消费贷款的需求还是很多的,银行本身的资金成本也在上升。银行也会倾向于高利率的业务,但是否提高以及提高多少,各家银行都不一样。
某大型国有银行个贷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大型国有银行对消费贷款的审批条件已经比较严格,对贷款用途和贷后资金流向的监管一直在做。此轮监管后,银行自身消费贷款的调整并不大。
记者咨询某国有银行北京分行个贷业务人员时获悉,目前该行消费贷款只针对事业单位和央企总部员工申请消费贷款。最高贷款金额不超过年收入的三倍,最高贷款利率不超过100万元。也涨了。原来最低基准上浮40%-50%,现在普遍上浮60%。
该人士还强调,贷款的用途有明确严格的规定,只能用于旅游、消费等非投资用途,需要提交存单、付款凭证、合同等证明材料。提交相关材料后,银行会对借款人进行评估并上报总行,总行通过后才能审批贷款。整个过程大约需要2个月。
记者还注意到,最近,一些银行对信用卡的住房相关消费进行了限制。华南某股份制银行规定,该行信用卡境内房地产商户单月(自然月)人民币交易金额不超过3万元,全年(自然年)累计不超过10万元。信用卡违规流向房地产监管加码,但对高房价城市的正常租房和购房者也有一定影响。
平台消费贷款不容忽视。
强监管极大地遏制了银行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按揭贷款,但消费贷款“曲线购房”的路径有很多,包括依靠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消费金融机构的信用或按揭贷款以及依靠部分开发商提供的短期贷款。然而,这部分贷款的实际金额很少被公司披露,很难准确计算和监控具体金额。
一位小贷公司的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在很多小贷公司还是银行出资,部分银行对资金流向监管不到位。他们更关心的是资金能否收回。所以额度在30万以内的小贷在审核方面是不到位的,小贷公司几乎不会去查借款人借了钱做了什么。
该人士还指出,一些大型互联网小贷平台的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很高,优质客户的利息很低。如果用户想用这笔钱买房,甚至比银行贷款还合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从某互联网小贷平台的优质用户处了解到,该用户消费信用贷款的授信额度达到100万,年利率仅为5.475%,几乎低于目前所有银行的消费贷款利率。但该用户也表示,只有少数人能拿到这么高的额度和利率。大部分用户额度在10万以内,利率在10%左右。在额度内提交贷款申请,很快就到了,由用户自己主导。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虽然大额房贷产品在银行贷款中已经有所控制,但在互联网小贷平台上仍然被大肆宣传。某知名互联网小贷平台推广其房贷业务,曾称最高额度可达千万,甚至高于部分银行提供的最高额度。虽然其首页目前已将最高额度调整为500万元,但有业内人士表示,这项业务仍然很受欢迎。
前述小贷公司业务人士表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消费贷款利率近年来有所下调,竞争力也有所增强。银行的消费贷款业务受到控制,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消费贷款可能不会受到严格监管。由于公司很难在不披露具体数据的情况下给出确切的数字,所以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消费金融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编辑:zengfang@21jingji.com曾芳,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
21世纪经济报道侯孝义北京报道。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银行如何监管消费贷用途,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个人消费贷款领域风险提示":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389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