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网友提出的问题。回答一下,和大家聊聊三年诉讼时效的基本法律概念。
网友称,自己欠了十家银行的信用卡账户,全部逾期,且大多逾期三年以上。现在其他银行,除了平安银行,都不采取任何行动,也就是既不催收也不起诉。提问的网友觉得奇怪,问怎么回事。
其他银行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原因分析对于银行的信用卡部门来说,催收是其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像借钱给别人一样。如果对方到期不还,你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要回来。有没有可能银行实际上忽略了逾期三年的欠款?真的有可能,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大部分银行之所以没有进一步催收,没有起诉,是因为主体欠了很多卡,但账户金额估计不大。每个银行都欠一些钱,但没有一家超过3万,甚至大部分不超过1万。
对银行来说,催收也有成本。
比如安排工作人员给主体打电话,客服的工资由银行承担;再比如找催收公司收钱,你要给催收公司一定的劳务费;甚至起诉主体还要支付聘请律师的费用,垫付诉讼费用。这些费用加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长期不还款,负债不多的“老赖”来说,确实没有太多好的办法。
讨债一直没有结果。持续追债意味着成本会继续增加。结果可能越来越多的钱花在讨债上,欠款却没有追回。
因此,银行可能已经放弃了长期小债债券。一般企业都会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科目提到已经逾期三年,科目所欠的债务很可能在银行的会计记录中已经全额计提坏账。意味着银行在会计上已经承认一分钱拿不回来,并处理了损失。
(2)没有起诉。第一,上面说的债务数额不大,起诉成本可能大于催收。银行不乐意走法律程序,既费钱又费力,导致银行放弃诉讼。
二是已提起诉讼,但主体未收到传票。法院传票是按照银行提供的地址寄出的。如果主体当初在银行留下的地址和联系方式有误,或者已经搬家,更换了手机号码,那么没有收到传票是正常的。之后,银行可能会联系受试者确认邮寄地址。
当然,不起诉的概率大于不把传票送到主体手中的概率。
平安银行之所以还在催收,平安银行会继续催收,是因为银行对坏账的容忍度可能较低,或者平安银行有大量坏账,使得银行有必要继续跟进他们认为还有希望通过催收渠道讨回的债务。
不同银行对信用卡部门考核的绩效指标不同。同时还会考虑全行范围内的整体坏账金额和坏账率的调整考核指标。对于坏账率高于同业平均水平的银行,会更加关注这方面,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还债。即使有些逾期账已经过去很久了。
很明显该网友是一个用卡者,而且当时使用信用卡时,没有全国联网,征信系统也不完善,不断地充实着银行的羊毛。网民看似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其实伤害的是自己。
支付宝的花呗都接入了国家征信系统,说明我们国家的信用体系在不断完善。之前之所以没怎么听说过征信系统,是因为我国的信用贷款诞生不久。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未来信用对个人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征信花了以后,会处处受限,甚至影响后代的教育。
所以建议这位网友尽快归还欠银行的债务。
最后有朋友提到逾期三年诉讼时效已过,银行不再找该网友。
很明显,我们只知道一件事,不知道另一件事。确实一般诉讼时效是三年,但是诉讼时效可以中断重新计算,而且经常发生。
什么是诉讼时效中断?就是重新开始算三年。当某些特定事件发生时,诉讼时效将中断。比如银行的电话、短信催收,就是最典型的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当然,起诉、仲裁等很多事情也可以做。
举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李四欠银行一个卡账户2万元,最晚还款日是2021年2月1日。自2月2日起计算诉讼时效,三年届满日为2024年2月1日。
假设银行在2021年3月1日打了一个电话,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即重新开始计算三年,到期日变为2024年3月1日;2021年6月1日,银行再次催收,诉讼时效再次中断,到期日变为2024年6月1日。
只要有法定事由(如征收),诉讼时效就重新计算,对诉讼时效的中断没有二次限制。所以,把银行逾期三年就不能还债理解为完全错误。是不是有什么东西过了一段时间就真的拿不回钱了?理论上,真的有。具体年限是多少?20年!
希望以上回复对你有用。欢迎关注并赞@王武。你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欠信用卡三年没还怎么办,三年前信用卡逾期":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383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