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2月2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钟荣华常海军通讯员杜文/图)东辉担心每次到村里走访都要花半天以上的时间。不是因为要走访的户多,也不是因为事务难办,而是因为我所到之处,总有相熟的村民在家里谈心。“有时候只是上门为一家做一些简单的业务,但可能要拜访几家。村民真热情!”作为厦门农商银行海沧支行的客户经理,何东辉在周围的人缘确实不错。
“我们村的发展,村民的富裕,离不开厦门农商银行的支持。他们是我们村的‘财富好管家’。”海沧区石塘村原党委书记谢柱成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厦门农商行的火爆。
帮助村民创业致富。
谢柱成做了一个估算:“石塘村80%的村民应该都得到了厦门农商银行的支持。”老支书见证了石塘村一步步的发展。他说,改革开放让石塘村受益匪浅,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得到多方支持,厦门农商银行就是其中之一。“从农村信用社到农村商业银行,都有‘农’字。他们为村民服务做得很好,很接地气。”
海沧区村民叶先生的成功创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办建筑公司,厦门农商银行的前身厦门农信社给予了支持。叶先生的公司一开始只有三四个合伙人,现在已经有几百名员工,融资规模也从5万元变成了10万元,现在是几百万元。厦门农商银行海沧支行与之一路成长。“随着海沧的发展,餐饮服务、建材、绿化等行业也发展起来了。从事这些行业的村民也得到了我们妇女创业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产品的大力支持,带动了更多的人创业、就业和再就业。”厦门农商银行海沧中心支行行长助理周峰说。
“村民贷款的特点是户数多,金额小。"何东辉说,银行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但厦门农商行并不"嫌弃",尽可能支持符合条件的人。以石塘村为例。高峰时,厦门农商银行海沧支行的贷款融资余额可达1亿多元。
金融服务点全覆盖
“我们应该扎根当地,服务当地需求。”周峰介绍,其中一项就是实现金融服务点村屋全覆盖。
厦门农商银行海沧支行的五个行政村都设立了金融服务点。“可以说,金融服务点就是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
大多数金融服务点设在村里的便利店里。厦门农商银行会提前审核这些便利店,符合条件的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并安装“便民点设备”。持卡人可以凭卡和密码在金融服务点存取小额现金,缴纳水电费和电话费。
“金融服务点主要是照顾不会用网银和ATM的老人。”周峰介绍,随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产品的逐步普及,方便了很多人,但也有一些群体享受不到这样的便利。例如,一些老年人不知道如何使用ATM。为了取钱,他们不得不一路去银行网点。有了金融服务点,他们可以在村里提取现金。
"为这些群体提供的服务不能丢失。"周峰说,金融服务点发挥了作用。以鳌官村为例,多的时候一个服务点的业务量一个月能达到两三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厦门农商银行海沧支行电话,厦门农村商业银行海沧支行":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378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